虽然医院管理面临一些挑战,但是大数据、云计算、认知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一定会促进医学的发展。新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规律的发现,也一定会促进医疗保健健康生态的重构以及模式的转变,同时为内部的闭环管理和精细化的管理带来可能性......
本文摘选自王杉10月27日在金蝶医疗主办的移动医疗高峰移动医疗会议上的演讲;来源:亿欧网
▋挑战
大数据和移动医疗一定能促进医学模式发展和医学生态重构,但纯商业需要仔细斟酌。奥巴马算得很精明,他在科研的投入非常大,绝大部分钱花在建队列,构建世界上最好的个人健康档案和医疗健康档案,使得整个全世界和生命系统都是VA系统。同时,针对影响经济最大的肿瘤领域,他研究精准医学所涉及到的法律法规框架,而国内还是招投标,我真的很担心这会不会成为新一轮分钱的噱头。
在医疗行业,IT技术裂变式发展为医疗的重构创造了条件。移动医疗,肯定不仅是移动技术,而是由大数据、云计算、认知计算等一系列移动技术凝练出来。将来的医学模式肯定有相当部分的病人得了病,不一定要到医疗机构来,这是一定会实现的。
另外,医院的围墙一定是要打破,因为医疗、教学和科研面对的都是全人群、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包括疾病人群和健康人群。因此,打破医院围墙延伸服务和健康是一个明确的趋势。新时代,个人健康档案和EMR电子病历可以互联共享。但从1994年开始到现在,医疗信息化建设没有强制性的国家信息化标准,因此国家面临的难题是医院信息天生不能互联共享。
中国医疗卫生健康的解决,X+Y的医学模式是一定会实现的,这是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的核心。2008年开始命名的实景医学(指人在自然的工作、学习状态下,进行健康与疾病相关数据的采取、分析与干预)从技术角度讲是一定能实现,但商业模式和法律都不成体系。然而这些并不阻碍它的应用,只是说现在如果有前瞻性的企业,能够持续长期地去投入,保持这个现金流,我觉得肯定有一天是能够有盈利的模式,但是今天没有。
同时,互联网的出现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互联网医政和药政管理均需要技术、标准规范和运营模式,现在谁没出事是谁运气好,出事了很快就会影响整个企业的发展,隐私和移动医疗相关设备依赖性和数据采集客观性均是需要关注的。我们需要建立基于国人数据的疾病的预测和预警模式,但到今天为止没有。
▋机遇
我从来不讲互联网+医疗,讲的都是医疗+互联网。互联网是技术和思想,服务于医疗,若想替代医院看病,受损的是病人。智慧化的人工器官,将是中国在人工智能现代技术应用上掌握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同话语权的机会。从医院管理的角度,智慧的医政、药政管理、控感、利用药和质控一定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吸引商业公司投进来,下一步才是他们真正赚钱的机会,否则围绕的核心服务太少。
科研的机遇,第一个是使诊疗过程可追溯和规范化,其依赖于临床路径和电子病历;第二个是将留存的生物标本按基因组学转化为数据,为精准医学提供医疗大数据;第三个是搭建随访系统,包括了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一系列跟疾病易感性风险相关的因素。
谈到智慧医院和数字化医院,HIS、LIS等系统在医院顶多算一个数据采集器,实际上医院需要的是后台管理。医院绝大多数属于事业单位,采用预算制,然而这些成本的计算就连清产核资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医院需要一个集业务流、财务流和数据流一体化的系统,企业叫ERP,医院叫H-ERP。过了两三年,H变了,叫打破医院的围墙,但是其实说的容易,做起来极难。
任何改革都需要改变利益关系和习惯,然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作为拥有医生背景的人,我们更需要的是BI,就是有一个系统告诉我们,过去的系统是什么样,将来哪个数据变化了,其他的数据可以怎么样变化的时候,就可以做出接近于正确的决策。
最后,虽然数据会爆炸性地增长,但是医疗的数据主要是非结构化数据,包括音频、视频和所有医疗文献的全文检索。北大人民医院从1994年到2015年4月份,所有的数据包括影像的合起来也就100T,我们储存数据主要是为了研究。
▋总结
总结而言,虽然医院管理面临一些挑战,但是大数据、云计算、认知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一定会促进医学的发展。新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规律的发现,也一定会促进医疗保健健康生态的重构以及模式的转变,同时为内部的闭环管理和精细化的管理带来可能性。大家一定要把自己和国家的特点搞清楚,才有可能在某个领域、某个方面去引领整个医疗、健康和保健行业的发展。
作者:蒋小富 时间:2024-12-21 10:15:38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12-21 10:15:38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王建中 时间:2024-12-21 10:14:3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12-21 10:11:51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晨晓 时间:2024-12-20 17:01:17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吴启峰 时间:2024-12-20 16:16:06 文章来源: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