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将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作为新医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建机制的重点,也是需要围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是基础性、关联性、标志性的改革。要加快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运行机制改革,探索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完善公立医院监管机制,务必取得新突破。
医改的重要目标是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可以说,医院管理的改革是新医改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也是衡量改革成效的重要评判标准,对于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等事业的建设也起到直接推动作用,因此可以说,现代医院管理的改革直接决定了新医改政策的成功与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指出,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到了啃硬骨头的攻坚期。要着力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努力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上取得新突破。说明了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在医改中的重要地位。
正因如此,对于新医改背景下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进行研究和探索便显得极为重要。
什么是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尽管“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已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热词”,但是对于什么是“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并没有一个普遍公认的明确具体的概念。一般来说,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指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公立医院改革要求,能够有效改进医院管理,提高医院运行效率,保障医院公益性质的符合行业发展规律的一系列医院制度的总和。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事分开、管理科学。因此,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要在三个层面取得突破。在宏观层面,要改革政府治理制度,改革现有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核心是下放权力,赋予公立医院自主管理权。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稳步推进编制管理改革,把内部分配权、岗位设置权等该下放的下放,给医院松绑解套,形成政府举办、部门监管、医院依法自主管理的格局。在中观层面,就是建立法人治理制度,促使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明确院长负责制。在微观层面,就是完善医院内部管理制度包括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信息管理制度等,建立以公益性质和运行效率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以确保公立医院运营的高效率和效益。
其关键问题包括产权制度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明确界定权责、探索管办分开的有限实现形式、建立高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和务实管用的配套政策措施。
率先突破的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之一
新医改7年多来,尽管在医疗保障方面,老百姓得到了不少实惠。但强基层、建机制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人们群众的获得感还不强,特别是医患矛盾愈发尖锐,暴力伤医频繁发生,医疗执业环境继续恶化,大量的医改资金投入并没有取得满意效果,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公立医院改革没有实质性进展。因此,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近年来,公立医院改革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在编制、人事、薪酬等方面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要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不久前,世界银行集团、世界卫生组织、中国财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人社部“三方五家”发布了一份医改调研报告。这份报告围绕公立医院“治理方式和管理实践”两大焦点问题的改革进行了调研,认为:在问责机制方面,公立医院管理层在改善服务效率、质量和履行社会职能方面问责机制还需要加强,出于对提高收入的追求,管理层更倾向于增加服务量和扩张基础设施,包括购买高科技设备;在激励机制方面,服务由政府定价,医院很大比例的收入来自于医保即患者自付,通常是通过按项目付费的方式支付。收支盈余是通过不很透明的奖金制度,依据科室的业务量和所实现的收入在员工中分配。这种激励的结果就是要实现收入最大化就增加服务量,提供不必要的服务,多收住院病人即延长住院时间;在自主权方面,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公立医院在财务资产管理,保留结余资金,服务的开设与关闭,扩大业务面、采购医疗设备以及举债、偿债等方面都有相当大的自主权。然而在高级管理人员的任命、编制内人员较低的固定工资还是由政府部门直接决定,这就造成医院管理层对于人员聘用、解雇和薪酬政策没有完全的决定权;在组织架构方面,中国大部分公立医院都有政府主管部门直接管理,而政府主管部门又缺乏管理医院的能力和精力,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中国公立医院越来越像一个个“衙门”。
以上种种,致使新医改以来,老百姓看病依然难依然贵,政府投入打了水票。因此说,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不但直接关系到新医改能否顺利越过深水区,能否啃下硬骨头,而且还直接影响着其他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能否取得新突破,特别是分级诊疗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
在华中科技大学健康政策与管理研究院院长、同济医学院教授方鹏骞看来,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关键,分级诊疗制度是基础,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制度是保障。最后的落脚点都是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这也是整个医改中非常重要的核心问题。对于公立医院改革来说,建立连续性的医疗服务体系及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两个目标。
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将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作为新医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建机制的重点,也是需要围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是基础性、关联性、标志性的改革,要求务必取得新突破。
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之管见
按照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事分开、管理科学的基本要求,在建立时,主要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一是加快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管理体制和法人治理结构,促使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明确院长负责制。在这方面,首先要处理好医院和政府的关系,推动医院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转变。政府重在加强宏观管理,把主要精力放在管方向、管政策、管规划、管评价上来,加大对医疗行为、医疗费用等方面的监管,减少对医院人事编制、科室设定、岗位聘任、收入分配等管理。当前,重点要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路径,完善医院补偿机制,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为医院发展增活力添动力。按照李克强总理的指示,公立医院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当前的重点是念好“破、立、改”三字诀。“破”就是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这是基本要求。“立”就是要建立新的运行机制,重点是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和适当的财政补助,确保公立医院正常运转。“改”就是要改革现有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核心是下放权力,赋予公立医院自主管理权。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稳步推进编制管理改革,把内部分配权、岗位设置权等该下放的下放,给医院松绑解套,形成政府举办、部门监管、医院依法自主管理的格局。
二是要推动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通过推进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的改革。而这方面的改革首先要加快推进院长的职业化、专业化进程,因为如果院长能力与岗位的新要求不匹配,很可能无法承接政府下放给的权力,经受不起权力带来的各种利益诱惑。因为,从目前情况看,我们国家公立医院院长做官问题不大,但做职业化、专业化院长还有不小的距离。特别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收入分配管理,绩效考核管理更是无法适应新的要求。
三是要探索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医院要通过转变经营策略,切实扭转公立医院过度依赖药品销售收入维持运转的局面,实现收入结构的优化。当前,重点是要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路径,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为医院发展增活力添动力。要全面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政策,以及取消药品加成后的政府分担部分,逐步偿还和化解公立医院长期债务,使公立医院轻装上阵,要显著提高医院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院长要懂得怎么样将提高的医疗服务价格合情合理的用到医务人员的身上,让刺激更有效。
四是要完善公立医院监管机制,建立起完备的信息公开和审计制度,建立以公益性质和运行效率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以确保公立医院运营的高效率和效益。特别要防止两个方面,一个是不会管,横加干涉,一管就死,又回到过去的老路上,这是政府监管部门能力的考验;另一个不敢管,放任自流,导致院长在拥有跟多权力的时候失去必要的约束,走上犯罪的道路。
当然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还是一个比较长期的目标,要想取得实质性进展还需要走很长的路,这绝对不是通过三年、五年就能够实现的。我们能够做的,也许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不停步。首先多从医院内部管理着手,积极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建立科学绩效考核体系,抓住国家层面积极推进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体系大潮里,让医务人员受到医改好政策的鼓舞,然后再去谋求取消编制、去行政化,因为这些,可能更现实更迫切更实惠,而且更有可能,因为这些政策顶层已经明确。
总之,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长路漫漫,但必须起步,如果不起步,又怎么会距离目标越来越近呢?
作者:秦王 时间:2025-09-26 10:33:05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秦王 时间:2025-09-25 11:22:04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张木宁 时间:2025-09-25 10:54:42
作者:秦王 时间:2025-09-24 11:16:08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秦王 时间:2025-09-23 14:03:45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张木宁 时间:2025-09-23 13:53:17 文章来源: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