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东方思维不但保守而且还不太符合形式逻辑,遇有新生事物出现一开始总是表现出排斥与否定,形成对新生事物处理上的怪圈。凡事不能先合法再去做,一定是先非法,到法不罚众的时候,才不得不让其合法,可这种被逼出来的合法,往往形成怪胎与畸形,以致被挤压后的成长起来新生事物难以完美,难以做到与社会系统的完美结合。这种思维表现在卫生改革上的一个典型就是医生多点执业。多点执业以前叫走穴,在新医改方案出台前不但是违背《执业医师法》,也违背卫生行政管理的政策。但为什么医生走穴能走而不死,还能走到今天的逐步获得卫生改革主导者的认可呢?我想可能有这样几点:
医生走穴一是符合医疗专家资源社会共享,符合医疗专家资源流向基层,打破医疗专家资源大医院的垄断。过去走穴的医生,肯定是大医院到小医院,公立医院到民营医院。谁跟基层民众最接近,是小医院,是民营医院。
二是符合医疗市场的需要。不管一个社会的计划体制多严格,市场终是一个无形的巨手,影响着资源的调配。医生走穴能越走越大,越走越远,说明社会对专家资源的需求,也说明市场需要防止专家资源的浪费。
三是医生走穴符合医生自身的利益,毕竟走穴是靠自己的劳动来获得报酬,有付出应有回报。但多点执业为什么多年来不能合法呢?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影响了公立医院,特别是大的公立医院的利益。
看病难、看病贵在某种角度看,其实是到大医院看病难、到大医院看病贵。垄断专家资源,就能维持医疗市场的竞争优势。在一个省,大医院当然是三级医院,在县里,当然就是县医院了。这两个层次的医院的影响力不亚于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影响了他们的利益,能不影响到卫生行政的决策?
现在,多点执业好像就在眼前了,这对于提高医生的合法待遇肯定是有益的,一个医生可以同时服务于三个医疗机构,工资也许就翻番了。事情有时候不会按照我们个人的意愿发展。本人断言,医生多点执业不可能惠及到一般医生。
过去公开的医生走穴是通过正规的院外会诊或手术,医生得不到什么好处,还要担风险,医生不太乐意。所以走穴但绝大部分的是私下隐密状态。医生群体为什么买车,中国的医院绝大部分都建有家属区,按照抢救病人的时间,医院宿舍离医院步行通常不到10分钟的路程,其实用不着车。买车是代步,可见医生要走很远的路,这个路就是走穴,而且能走得十分的隐密。看看医院买车的都是哪些人?大医院的专家,区域中心医院的外科医生等等。其实能有医生走穴的医院不到30%,其中能走穴的医生恐怕不到15%吧。这个估计也可能就是今后多点执业医生的一个比较保守的比例。
再说,医院能随便让医生多点执业吗?看看我们民营医院的医生,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各省市都有大量的民营医院,但民营医院的外省人都比较多,为什么会这样,老板们说,外地的医生敬业,能吃苦。但我不完全同意这一点。因为本地医生很难在本地的民营医院就业。因为来自本地的压力。以前经常见到本院退休医生到本地民营医院应聘,就是办不了执业证的变更。所在医院的领导说,要做也只能到外地,本地不许,那样会把医院的患者分流了,结果弄得年老的医生们背井离乡。所以我看,即使是多点执业合法,如果不改变医生身份单位所有的体制,多点执业仍然达不到效果。除非像律师一样,医师由医师协会管理。
从医院管理和医生多点执业的管理衔接来看,多点执业也不可能惠及一般医生。现在几个城市的试点方案已经明确,多点执业医生的资格至少是副主任医师及以上的,有的只开放了中医师。这种设计有其科学性,符合医院管理的规律:
我学习与研究行为心理学后有一个体会,个人的专业行为达到自动化的水平,才能叫专业。一个成熟的学科建设需要20年,一个成熟的医生恐怕也需要10到20年吧,本科毕业10年才能晋升副高,副高才能多点执业已经是最宽松的条件了。
从医院整体管理的角度看,一个医院的医生可以分为两部分,多点执业医生与单点执业医生,按黄金分割定律,2/8或者3/7。这样的比例,医院才有可能良性运转,患者的安全目标才可保障。如果所有的医生都多点执业,医院管理者恐怕永远不会有思路。
医疗改革关系到医生群体的利益,从医生的利益角度,多点执业也许不是最主要的,医生收入靠多点执业来保障,对于绝大多数医生来讲,也许是水中捞月,到头来空欢喜一场。
医学人文, 医改, 医生, 医院管理, 多点执业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
www.hxyj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