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买卖小程序
中国民营口腔其实是个大家庭
首先,这个事得从口腔行业的历史说起
民营口腔行业历时24年,从原有的口腔诊所结构到现在的连锁结构。
并发展成了以“种植“”矫正“”修复“”儿牙“为主要病种的四大病种学科
(不抬杠,牙周有的分有的不分)
这个行业其实非常有特点:
1.各家口腔诊所的“Boss”相互之间几乎都认识,很少有新的业态进入这个圈子
2.各家口腔都在某个地区非常有影响力,但很难形成全国的知名品牌

曾经的佳美口腔因为资本的介入突然爆发,但是消失的也非常的快 不算作此类分析...
3.医生作为医院的核心资本,尤其学科带头人是非常具有传播力的资本

4.医美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各个诊所相对的独立性
即使连锁品牌,门诊也需要结合当地文化进行合作,形成一个“投资-管理”门诊的有效形式
到处盲目缺医生与医生就诊不饱和的矛盾
2015年5月5日 - 口腔医生占总执业医师比率全国平均数为4.44%;最高的是北京,占8.37%;最低的是湖南,占2.21%;百万人口腔医生人数,全国平均数为85人,最高的为北京 民营口腔专科医院数量超过公立医院。据卫计委2013年统计,口腔专科医院全国共344家,公立157家,民营187家,占了一半强。 ——————这个数据有点扯蛋,最新数据北京现在口腔品牌已经超过500家,700家门店
数据算法有点复杂,结论就是到处缺医生....
卫计委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口腔专科医院门(急)诊的诊疗人次为9千7百多万人次,综合医院口腔科门(急)诊诊疗人次为7千3百万人次,共计1亿7千万人次(不含诊所人次)。其中,民营牙科医院承担了其中5千3百万人次的治疗,这还不包括综合医院中被民营承包的口腔科室的就诊量。 另一个事实是,我国35岁-44岁年龄段人群的龋齿率为88.1%,57.6%缺失;65-74岁老年人的龋齿率更高,达到了98.4%。我国牙颌畸形的发病率在30-50%。我们按最低的发病率30%算,其中只有30%人去就诊,按平均治疗次数2次计算(牙科疾病很难通过一次治疗达成效果),每年的就诊患者数量保守估计应为: 13.7亿×30%×30%×2=2.466亿人次。 那么,剩余的7000多万牙病患者又是谁在治疗呢? 剩余的7000多万牙病患者必然是在目前中国的6.5万家牙科诊所中就诊,平均每家诊所年诊治患者1000余人,每天3位患者,这与笔者了解的实际情况也基本相符。
数据算法有点复杂,结论就是市场其实没有预想的那么大,但未来潜力很大....
结论2:市场最大的蛋糕其实不是民营医疗就诊本身,而在于如何和公立医院之间突围
慢VS快 之争
从目前的主流市场来说,瑞尔的做法一直作为公认的标杆
从瑞尔的第一家门店开始,参照国外的医疗诊所模式立足高端医疗,寻求服务解决方案
这也和邹老爷子的经营理念非常有关
事实上来说,从目前来看,瑞尔的运营管理体制比较同行也算相对健全
另一方面,因为资本的介入,追求速度成为了可能
像美联等,通过区域化品牌联合体运作,也在追求迅速扩张

像瑞尔开辟新的口腔兄弟品牌:瑞泰(立足大众医疗)等,都属于追求速度的表现

广告费是口腔运营中永远的痛
口腔运营中的华西派与搜索派
众所周知,口腔医疗一直是搜索的广告投放大户(这事和莆田系没啥关系哈)
而医院经营中按照行业的主流观点划分为
华西口腔:“回归医疗本质” VS “搜索大面积投放+传统投放结合”两种运营运作模式
不好说谁对谁错,但是起码搜索派来说,广告费挺贵的...而且,非常贵
横向比较来说,从2016年到2017年,搜索单价大约提升了30%的费用
广告费成为市场永远的痛,包括常见的推广四件套:医生+搜索+纸媒+地标
(医生包装+搜索拦截+纸媒活动/老年人+户外地标广告)
魏事件之后,用户对民营医疗的信心跌到谷低
各家口腔机构也都在寻找新的流量来源,例如行业内常见的网红直播、进驻淘宝等

这个问题变成了行业共同寻求的解决方案
但是,从目前来看,似乎没有找到一个更好的替代型解决方案

不可忽视的医联体,为市场的转变塑造了政策可能
医联体这个事作为国家医疗改革重要环节

分级诊疗制度中作为最核心的一块,目前尚未从市场上见到成功案例
对于怎么建医联体,《指导意见》给出了四种模式。 一是医联体(即医疗联合体)。是适用于城市的医联体建设模式。以1家三级医院为牵头单位,联合若干城市二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构建“1+X”医联体,纵向整合医疗资源,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以深圳市罗湖医疗集团、江苏康复医疗集团(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为代表。 二是医共体(即医疗共同体)。是农村开展医联体建设的主要模式。重点探索以“县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一体化管理。以安徽省天长市县域医共体为代表。 三是专科联盟。是医疗机构之间以专科协作为纽带形成的联合体。在区域内或者跨区域,根据医疗机构优势专科资源,以一所医疗机构特色专科为主,联合其他医疗机构相同专科技术力量,形成区域内若干特色专科中心,提升解决专科重大疾病的救治能力,形成补位发展模式。以北京市儿童医院儿科专科联盟为代表。 四是远程医疗协作网。由牵头单位与基层、偏远和欠发达地区医疗机构建立远程医疗服务网络。推进面向基层、偏远和欠发达地区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鼓励二级、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医疗服务,提升远程医疗服务能力,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以中日友好医院远程医疗协作网为代表。
仔细总结来说,医联体核心围绕的诉求其实也是:
1.解决公立医院床位资源稀缺VS民营医疗获客难的问题
2.解决区域间医生与患者不平衡的供给矛盾
但是,包括市场中的远程医疗等,目前都还停留在概念层面
相信不久的未来,会成为商业化的可能
但起码,为市场的转变塑造了政策可能
港式诊所+云医疗的进驻为行业转变塑造了潮流可能
之前提过,口腔医院本是一家
往好了说,加强了各个口腔之间的互通有无
往坏了说,也制造了医疗口腔行业的门槛
近年来,因为民营医疗因医患关系问题及费用问题广受诟病,各种港式诊所及互联网医院悄然升起
包括目前市面上的卓正口腔、爱康健医疗等,都是此类

而互联网的透明化,包括近几个月兴起的“无人医院”“共享医疗”等

通过一站式的服务,核心围绕解决的也是患者因担心“乱治“”乱承诺“等问题进行
前文提过,因为行业对医生的包装,为医生的个体化经营塑造了社会文化可能
互联网医院+港式医疗,这就为医生的个体化运作塑造了需求潮流可能

“民营医院联盟“的核心是解决区域间医生与患者不平衡的供给矛盾
美联口腔在某种意义上说其实就在进行联盟一般的试水
但据非官方消息,目前联盟旗下各个品牌依然独立品牌运作
作为联盟来说,核心围绕推广及医生区域分布不均两块对旗下子品牌提供服务
本质上来说,美联口腔只是如干子品牌的服务单位
而医美的行业特殊性及历史渊源特点,也为这种模式的构成塑造了文化的前提
但“管理”的松与紧这个“平衡木”应该如何掌握,还需要时间来证明
“医生联盟“的本质是医生,老VS新产生了新的矛盾
前文提过,因为行业对医生的包装,为医生的个体化经营塑造了社会文化可能
互联网医院+港式医疗,这就为医生的个体化运作塑造了需求潮流可能
但是,面临的核心问题在于老VS新医生之前产生了新的矛盾
学科带头人知名但时间紧张VS新医生有干劲但是患者不足
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联盟体来维护共同利益
从目前来看,这个组织还停留在“工会”层面,包括常规的医生推荐、招聘等工作
当然,包括重庆也好还是几个口腔平台也罢,都在试图朝这个方向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例如:APP导诊等,都是在往平台方向发展
未来如何发展,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同志们,码字辛苦,写这么多字记得点个赞 。。。
作者:元辰 时间:2025-11-14 13:37:30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小灵 时间:2025-11-13 15:38:08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元辰 时间:2025-11-13 13:42:11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小灵 时间:2025-11-13 10:03:05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元辰 时间:2025-11-12 16:04:54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小灵 时间:2025-11-12 13:56:44 文章来源: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