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16日凌晨,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丁集镇中心卫生院外科医生方培虎猝死在值班室内,年仅31岁。1月25日,裕安区卫计委一则《关于在全区医疗卫生系统开展向方培虎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简称《决定》),结果引发轩然大波,为何导致这种状况?
首先因为这一《决定》出台的实在不合时宜。通过行政渠道发布“红头文件”向某位英雄人物学习或者弘扬某种精神,这是在过去年代里曾经盛行的做法,事实上也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社会转型特别是进入价值取向多元化时期之后,尽管不应该放弃正确的价值观,但仅靠这种这种做法来居高临下的号召,就显得陈旧和不合时宜了。不根据新的时代特点,与时俱进地探索创新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方法,而是死抱着已经没有什么效果的做法不放,几十年一贯制地用红头文件去号召人们去怎么做,这显然是典型的懒政行为!不但不会达到所期待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
其次这一《决定》做得极不符合人之常情常理。一个正处在人生黄金时期的医生猝死在工作岗位上,给包括亲人、同事乃至整个社会释放的情感信号是什么?第一是悲痛,第二也是悲痛,第三还是悲痛!由此引申开去,那就是疼定思疼,去严肃地反思如何防止这种悲剧的重演!因为这种悲剧无论对亲人家庭还是患者,都是难以承受的重大损失。作为医务人员来说,首先和最重要的不是去弘扬他的什么什么精神,而是切实以这一事件为镜鉴,思考如何在恪尽职守的同时更好地爱护自己的身体,保护自己的健康,从而为家庭和患者做出更大贡献而积累更多的“本钱”。但主管部门偏偏置业界内外的主流情绪和事件的要害于不顾,匆匆去发这类红头文件,能不给人以冷漠甚至拿丧事当喜事去办的怀疑和反感?
第三是《决定》说明产生这一文件的主管部门没有拿捏好自身定位,没有明确自己应负的职责。下属单位出了这样的悲剧,作为主管部门,首先应该寻找事情发生的原因,比如下属单位在对员工的关心方面是否存在改进空间?是否存在严重超负荷工作等方面的问题?其次更要从自身进行检讨——作为主管部门,在这类问题上有哪些需要吸取的教训,从而通过举一反三来亡羊补牢,来寻找今后避免这一悲剧的方法和途径,以防止更多的方培虎出现,而不是作秀般发文向猝死者学习。 青年医生方培虎猝死在值班室内和由此引发的有关部门颁发《决定》事件,犹如一面多棱镜,折射出诸多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比如如何从制度上加强对医生这个群体健康的保护;比如如何正视和解决因医务人员短缺而形成超负荷工作成为普遍现象的问题;比如如何改善医生执业环境,防止因执业环境的恶化导致医务人员心理压力突破承受极限问题;比如如何解决主管部门管理方式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问题,等等,等等。
至于上级有关部门将《决定》的产生,归结为目的在于引导医务人员学习死者什么精神,这种属于外交辞令的话说说也罢,毕竟从字面上看似乎没什么瑕疵,但是却经不起推敲和深究,因而不要仅仅满足于这类“危机攻关”式操作,而是应该在内部应该进行深入检查和反思,要知道这种《决定》不但给主管部门脸上抹黑,甚至会令众多医务人员产生物伤其类的寒心!而这,才是最最值得警惕的!
作者:王杨 时间:2025-04-30 17:04:59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4-30 17:02:5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段涛 时间:2025-04-30 16:56:5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元辰 时间:2025-04-29 16:18:1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王杨 时间:2025-04-29 10:58:27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4-28 14:40:40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