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是必须要做的,不论什么形式的广告,只有花钱的广告,没有免费的广告,投了钱自然要想知道效果怎么样,那么广告效果看哪些数据呢?广告只有一个数据就是带来多少业绩,在我们医院来说就是来几个初诊,我们的业绩考核就是看初诊,因为广告投放太多,为了选择出更具性价比的广告,我们对广告效果进行了考核,这个考核比较简单粗糙,就是看哪个渠道的初诊病人比较多,此表格只具备参考价值,毕竟现在的广告不论形式和载体都具有多元化,所以想要完全说哪个病人是哪个渠道过来的比较难,可能这个病人看了电视,又在网上看了广告,又看了路上广告,那么这个病人算哪个渠道的呢?所以我们以最终业绩有没有变化来反推我们的广告投放效果。
我们拿16年6月和7月和17年同期两个月来做对比,这两个月的数据对比很有意思:
这是16年6月和7月费用表,做个说明16年6月所有的竞价都停了,因为百度出了魏则西事件,这对旺季的我们来说真是糟糕透了,旺季的竞价咨询量比优化多出一半,所以可以想想16年6月初诊业绩会有多惨。7月份竞价在月底开通但是也不用想了7月份竞价做不了,但是网络其它费用6月和7月都相同,7月只是多了新闻源和快排,再一个就是七月份电视费用多,线下资源6月和7月都一样,那么这两个月的初诊业绩怎么样呢?下面再揭露。
这是17年6月和7月费用表,可以和上面的同期费用比较下是不是网络上投放多了很多,而且竞价也没停,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初诊业绩会多很多呢?
16年6月和7月初诊表,红色标注的部分
17年6月和7月初诊表,红色标注的部分
比较下啊,16年6月份比同年7月份直接少了100了,这差距很大了,原因何在?竞价都停了,线下资源一样,就是电视7月份比6月多,再一个就是新闻源和快排,难道是电视、新闻源、快排三个广告渠道造成了7月初诊比6月初诊大增的原因吗?从表上看确实如此,事实真的如此吗?而且这三个渠道广告是短平快吗?不见得吧。
短平快是医疗旺季采取的一种广告投放策略,目的是抓住旺季采取见效快的方式来完成目标,平时投放都是做一些长期投放,广告不能停啊,反正不投广告肯定没效果,投了就有可能有效果,就看你怎么投了。
16年6月高考和魏则西事件对民营医院是个创伤,这一个月民营医院业绩都普遍不好,大环境如此,随着六月过去,7月暑假来临,对所有营销的医疗来说就是业绩暴增期,只是来多来少,能不能把市场大部分挖过来的问题。
魏则西网络事件之后,其实电视广告在这边的反响还是占有主流地位的,普通大众还是比较相信电视,而不是网络,这就是当地营销的环境,所以我们看当月的初诊数据还要往前看两个月的投放数据来一块分析,16年4月5月电视渠道投放是增长的,而且这两个月做了一些公益市场活动对品牌的形象是正面的电视新闻宣传,正好六月爆发民营医院负面新闻,这一对比更是增添了我们医院品牌的正面形象,对初诊有个促进作用。
那我们再分析下为啥17年的6月和7月为啥比去年同期少了这么多呢?这个递增减比例正常吗?要知道17年6月和7月网络投入比16年同期只多不少,就是电视减少了,难道是因为电视渠道减少了投入就影响了初诊业绩了吗?电视渠道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吗?
作者:芸朽 时间:2025-09-26 10:16:45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9-25 13:42:33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芸朽 时间:2025-09-25 11:08:02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9-24 11:55:41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芸朽 时间:2025-09-24 11:29:02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9-23 13:57:34 文章来源: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