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废话:
2019年医美整形口腔齿科门诊大面积亏损出现,机构转让倒闭潮出现,并呈现出加速的趋势。究其原因,医美整形口腔齿科的需求端“年复合增长率”放缓及一直以来的“流量收割”为主导的营销惯性思维是导致目前现状的核心问题所在。
随着医改政策的纵深发展,消费型医疗正迎来一个新的升级阶段,“回归医疗本质”又变成了时髦的口头禅。在Jason看来,医美整形口腔齿科的“医疗本质”更多的是“通过技术拥抱变化”,更多的“通过技术迎合市场的需要”,即是从“规模”向“价值”的变革。而“市场格局”的变化带动着“营销方式”的发展,如果老是固守着曾经的经验无法自拔,一定会遇到“大麻烦”。
因此,在营销层面,如何通过“方法论”的演变帮助医美整形口腔齿科找到适合自己“解决方案”才是医美整形口腔齿科行业的现实需求。
本文章为营销方法论的自我思考,会比较枯燥,而且没结论。
比较嫌弃的看官朋友请“转发”后出门右转参见各医疗课程平台《营销课程》,谢谢合作!
进主题:
01、从“诸子百家”寻找“营销方法”路径
首先:在医美整形口腔齿科“流量红利期”,早期机构在报纸上打半版广告,就能获得新客户;在大搜投放竞价广告,也容易获得新客户。这使得医美口腔营销人习惯了“拉新客户就是打广告,广告内容就是做特价”的惯性路径。
—— 来源:美业观察,略修改
其次: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及行业对于“流量”需求的加剧,首先增长的还不是用户的“需求”规模,而是“广告费”。
因此,在日益增长的广告价格下,很多快速兴起的门诊“投不起广告”时,“流量产品”锁客逐渐变成“行业共识”,这种战术方式也成为了医美口腔直客门诊近10年来发展惯用的“正统”营销模型。
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围绕洁牙卡、玻尿酸等流量产品引流到店,然后通过“运营流转”产生“升单”,最后靠各种“体验劵”产生裂变,这也是目前行业最惯用的营销逻辑,或者说现有大部分医美整形口腔齿科营销课程都在卖的方法论“应用模型”。
但是,以上的方法论应用模型的基础是“增长模型”,此模型首先基于背后有个最大的假设,就是“规模化”的用户,当用户构成达不到“基数”的时候,这个模型本质来说就不存在。
举个例子,假设一家主做“鼻综合”项目的医院,今年预计完成目标1000台手术,问题来了,假设这是家仅依靠“裂变”但完全没有“基础”的“新门诊”,或者整个区域市场都没有1000台“鼻综合”手术的“需求”,那么这1000台的数字从何而来呢?
这不纯属瞎子摸象嘛!
但有趣的是,这种现象还真的是医美整形口腔齿科市场目前的真实现状。
第三:很多营销同行把今天医美整形口腔齿科的营销“难题”归结为:竞争
但在Jason看来,市场竞争是客观存在的,只是针对渠道医院来说竞争的直接影响会比较大一点。
君不见,渠道价格这几年都翻了几倍了嘛?
从营销的底层逻辑来说,消费型医疗市场的生命周期也是客观存在的。
一方面;从社会发展角度说,国内城市的分级化发展导致的人群分级,同样的“产品”在国内不同的城市,会受到“冰火两重天”的不同反响。
也导致上文中所说的三种不同的“营销模型”在国内医美整形口腔齿科行业共生“存在”的现状。
另一方面:对比其它行业的发展,医美整形口腔齿科的行业特殊性在于,很难进行无休止的“技术演变”,在市场惯性思维下导致服务的升级和用户需求的升级“不匹配”。
因此,其它行业的营销方法论模型很难直接套用到消费型医疗市场。
在前文提到的“流量思维”的惯性逻辑下,个别门诊过分追求“手段”的新颖,试图通过“模版化”的“绝招”实现快速“变现”,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低价引流”必然成为行业“营销”主流思维。
只是,这种“绝招”好不好使,很多时候真的靠“运气”!说到底,这是由于国内市场的不同阶段汇聚造成的混乱。
而对于很多门诊来说,在合适的时机用“不合适的方法”就变成了俗称的“智商税”。
说人话就是,以北上广深为例,同一个项目同一个价格,至少能找到200个品牌,个别门诊试图通过“低价”模型快速变现,导致“小气泡”的价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但是,当价格已经打破底裤,在多方博弈下导致消费者对于市场价格存在严重的“怀疑”,“流量”本质上已经解决不了“营销难题”的时候,低价又变成了200个品牌“迫不得已的无奈”。
而长期乃至全行业的低价策略,客观上把用户往“价格”方向引导,导致用户只“相信价格”,然后继续“价格竞争”,恶性循环+死循环。
当然,模式医美及互联网医疗那套“方法论”肯定能活下去,那套逻辑背后的底层逻辑其实是个“金融逻辑”。这个话题咱能不提就不提了!
02、劫就劫皇粮,P就P娘娘
从营销模型考虑,消费型医疗的营销问题本质需要解决四点问题:
1、如何通过其它“营销手段”规避“流量产品”赔钱赚吆喝
2、如何把握速度和成本的平衡,圈定高质量的“基数”用户
3、如何围绕大项目“需要”,圈定用户“需求”总量。
4、围绕“需求”总量,提升转化实现门诊增长
小编OS:“第三方”是不是一个解决方案呢?
别TMD的逗了,有的做自然是好的,只是“成本”才是能做多久的根本问题。
首先:在“零和博弈”的基础下,任何市场的博弈双方都是围绕“需求”VS“供给”两端来考虑,渠道医院薅了这么多年的“羊毛”,虽然也变相促进了医美整形口腔齿科的市场教育,同时带动了整个市场的繁荣。
但是,当“需求”稀缺导致满足不了“供给”的时候,价格几何增长是必然,君不见,生美渠道价格这几年都翻了几倍了嘛?
其次:当用户早已学会“大氧一下”后,咨询师说的口吐莲花也没啥用,渠道用户还真的不是想买就能买,我想这也是很多“第三方”同仁最痛的领悟吧。
小编OS:“门诊品牌”是不是一个解决方案呢?
别TMD的逗了,所有贸然谈“品牌”的不是“忽悠”就是身上不被压着“KPI”的“旁观者”,“回归医疗本质”和“营销”、“市场行为”半毛钱关系没有。“回归医疗本质”的道理大家都懂,只是在严酷的“竞争市场下”,很多时候“回归医疗本质”只是“买不起流量的”代名词而已。
当然,Jason不否认“品牌”产生的溢价或者“品牌”会形成闭环增长。
但是,对比其它行业动辄百年的“行业发展周期”,医美整形口腔齿科民营医疗的发展不过20年,对于现状下的医美整形口腔齿科门诊来说,学习百年跨国品牌的“纯品牌路线”基本属于跑不通。
小编OS:那有没有其它解决方案呢?
最近,Jason看一个小兄弟的公众号(西西大官人,公众号: milu0620),得到一些启发,他从“智立方”模型延伸出的医美口腔的方法论模型非常有趣。或者说,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辩证的看待“品牌”和“效果”之间的关系。
(附:智立方传播模型)
“智立方”的模型基本上还是围绕传播逻辑,核心的点还是在于“UBP”,不太明白这个“UBP”的应用逻辑的同学请看下面详情。
1、沟通的前提是“便捷”的渠道
2、渠道的选择一定围绕用户便捷购买产品为基础
3、渠道便捷是“产品”的基础,也叫“用户体验”
4、产品的价格由“顾客”决定
5、顾客制定价格时会参考“成本”
6、宣传成本和“价格”产生直接杠杆关系
7、用户沟通的宣传构成了“成本”
8、 渠道宣传的核心是围绕用户沟通的便捷
作为一个以“结果”为主导的医美整形口腔齿科市场行为,传播模型貌似确实没啥卵用。以上,Jason就是想告诉你这个模型是怎么演变来的,看得明白看不明白这段不重要,你想要的重点在下面。
都说“回归XX本质”,你得知道“本质”是啥
如下图,“西西大官人”在上图原型上做了变型。为了方便阅读,Jason在自己的理解上又在西西大官人模型原图上略有调整。
估计一定有看官说,还是看不出和医美整形口腔齿科的业务模型有啥关联
那么,我们再做进一步演变。
围绕“智立方”的“应用逻辑”,“增长逻辑”就变成了
1、流量源区分为广域流量和私域流量之分
2、“广域流量”也可以理解为“渠道拓展”
3、“私域流量”也可以理解为“门诊运营”
4、营销的前提要符合“品牌定位”
5、品牌的核心是围绕“对位”产生的“定位”
6、对位的内容构成了“品牌”
7、运营的核心是围绕“对位”生产“内容”
8、内容运营要充分结合“渠道”
9、运营渠道的核心是“卡位”
10、营销的基础是渠道的“卡位”
11、围绕“定位”的“卡位”才叫营销
“方法论”结论:
从定位角度说,消费型医疗早已从技术驱动型像特色驱动型迭代;
从广域流量上说,内容营销的本质是对比“洁牙卡”锁客的“成本”来衡量;
从私域流量上说,“内容对位”+“流量卡位”才能促使“需求用户”产生“升单”。
额,其实以上都不是@智能小编 说的,你敢信......
(未完待续)
来源:广告的纸牌屋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9-25 13:42:33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芸朽 时间:2025-09-25 11:08:02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9-24 11:55:41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芸朽 时间:2025-09-24 11:29:02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9-23 13:57:34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芸朽 时间:2025-09-22 15:25:30 文章来源: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