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审美”可以说是医美从业人员的必修课,记得当年我做传媒公司的时候,每到年底都会为美容美发协会做“会刊”,于是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都会走访各大的美容院、整形医院、美发店,去取材拍照,给那些会员单位的美业老板们做专访。那时我虽然没有进入医美行业,但是当时就不觉得一些美业老板的“审美”有多好。甚至现在还觉得很多人依然很“媚俗”。
媚俗:指迎合于世俗;缺乏自我思想,自我理智,只知随波逐流,芸芸众生。(源于百度百科)
审美又事一件仁者见仁的事儿
当然了,那时无论这些老板娘们的审美水平如何,但是也都有她们自己的受众人群。直到后来转行做医美之后,也会与其中的一些美容院、整形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那时我也时常会对派遣过去的医师讲:“这家店的老板娘对自己的审美非常自信,对美有独特的认识,所以她负责术前的所有设计,你只负责操作就OK了。”事实上当年以60后、70后为美容消费主力军的顾客们,都是冲着老板娘的审美去的。
话又说回到近几年,为什么很多人宁愿远赴韩国去做整形,而不愿意在本地呢?或者很多医生也很愿意自费赴韩深造(拍照片),用于自我包装呢?抛开我们国人的“外来和尚会念经、崇洋媚外”的观念,再看一看,我想,并不是韩国医生的技术比我们有多么好,而是存在“审美”上的差距,很多人会认为韩国的医生比我们更懂审美。
的确
在一些国际性的展会或者学术交流会上,很多韩国医生与我们的医生,在不说话的情况下,也是很容易能分得清的;从着装、发型、细节、包括味道上的确是不同的,有人说韩国人更会包装自己。现在很多民营医美机构的从业者们,也都在效仿韩国的打扮,比起过去是好很多了。但是公立机构的医生们依旧我行我素,记得当年一位大老远坐火车过来的顾客,结果见到主刀医生后居然不想做了,问其原因后才知道,原来医生给她的感觉并不像能把她变很漂亮的那种印象,不放心!后来好说歹说才留了下来,事实上这位医生的技术很好,在行业内也很出名,只不过是太不修边幅了,碰巧那天正赶上周末,他刚刚晨练完,头发都没来得及整理就上班了。
今天问什么聊了这些,因为我认为,医生IP打造是个系统性的工作,不光在线上我们要去做好传播,在线下也要全方位的去打造自己。
医疗美容与疾病医疗的区别就在于“非刚需性”,它属于消费医疗,我们有时会把顾客称之为患者,其实不够准确,称其为求美者就更为贴切了。因为她们找到我们都是为了“求美”,如何让她们放心的把求美的需求交给我来打理,这是我营销的主要目的。
关于“审美”
说起审美,如果你还停留在“三庭五眼、四高三低”的程度上,那么已经不符合时代了。
作为医美行业的工作者,最核心、最基础的就是“要拥有较高的审美。”
所谓懂审美,就是会欣赏美,这里的欣赏一定存在“共性”的——大众认可的美,也就是对一种称得上美的事物可以达到共识。而不分年龄、国籍、时代。
例如:奥黛丽赫本很漂亮,这是被世界公认的,这就是世界人民对奥黛丽赫本的长相达到的同一共识。
然而
人们的审美往往会由于年纪、地域、国界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化,这也就是我们当年喜欢的衣服,在父母的眼里都是奇装异服的原因。
也就是因为这种差异化导致了每一个人的“审美”能力都有所不同。
懂审美与追潮流
潮流是一时的,会随风已逝,例如当年的杀马特,现在再看看是不是很“尬”,网红脸也是吧,它经不住时间的推敲。
懂审美就是多年后甚至几十年过去了,依然觉得很好看。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对她的好感,这才是真正的“美”。
所以真正的“美”是可以给人一种“好感”的
也就是亲和力,让人想接近。或者喜欢欣赏、百看不厌。
“美”与“俗”直接的界限
二者之间的差距完全是由内在来决定的,如果缺少内在的“美”,即便外表再美也是俗不可耐。那么就更谈不上有“好感”了。
容貌是视觉之美,而内在是精神之美,两者要么同时存在,要么同时不存在。正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最后的话
最近接到太多都是在找当时分期做整形顾客的电话,失信失联了!这些女孩的父母想必更是闹心。
整形可以改变容貌,但是内在的东西与价值观不要动动就能解决的事。
医美运营笔记38 day 请同行朋友继续关注三石哥,多多探讨交流
作者:芸朽 时间:2025-09-19 10:58:46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9-18 09:30:36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9-17 11:50:24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芸朽 时间:2025-09-16 10:37:55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9-15 13:28:21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芸朽 时间:2025-09-12 14:21:00 文章来源: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