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运营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药品和卫生材料加成陆续取消,医疗服务价格多次调整,导致医院收入渠道发生缩减,目前只有医疗服务收入和政府补助来维持原有收入水平,同时又要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因此医院“节流”势在必行,加强成本管控是医院长期稳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全成本核算
医院成本管控的基础是全成本核算。全成本核算是指将医疗服务过程中各项耗费按照一定的分摊方式逐级分摊至各临床科室的过程,目的是真实反映医疗活动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科室成本构成
科室成本分为七大类,分别为人员费用、药品费、卫生材料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费、提取医疗风险基金和其他费用。
人员费用: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伙食补助及五险一金等;
卫生材料费:包括血费、氧气费、放射材料费、化验材料费、手术类器械、介入器械及其他卫生材料等;
药品费:包括西药、中草药、中成药;
固定资产折旧费包括专用设备(CT、核磁、B超、监护仪等)、一般设备(桌子、椅子、空调、电视等)、房屋(门诊楼、病房楼、医疗技术楼)等;
无形资产摊销费:包括购置软件、信息化建设成本等;
提取医疗风险基金:是为了增强全院职工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降低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按科室医疗收入的千分之一提取医疗风险成本,主要用于医疗事故争议及医疗纠纷赔偿等。
其他费用:包括办公费、印刷费、手续费、水电费、邮电费、取暖费、物业费、差旅费、维修费、会议费、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等。
三、科室分类
医院科室分为四类,分别为临床服务类科室、医疗技术类科室、医疗辅助类科室和行政管理类科室。
四、全成本核算方法
全成本下的科室核算,采用四类三级分摊法。在分摊之前,将医院发生的水、电、气、暖、物业费等公共费用按照科室人数或科室面积等因素分摊至四类科室中。第一级分摊是将行政管理类科室的总成本按照科室人数、工作量、面积等因素分摊至医疗辅助科室、医技科室和临床科室;其次,将医疗辅助类科室一级分摊后的总成本按照科室人数、工作量、科室收入等因素分摊至医技科室和临床科室,作为二级分摊;最后,将医技科室二级分摊后的总成本按照科室人数、工作量、科室收入等因素分摊至临床科室,作为三级分摊。最终得到的临床科室的全成本,也就是将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生的所有费用全部分摊至临床科室。
在成本逐级分摊过程中,如何确定分摊参数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参数选择不同,得到的分摊结果也不一样。比如,水费按科室人数作为分摊因素、电费按科室面积作为分摊因素、行政管理类和医疗辅助类成本按照科室收入作为分摊因素,将医院成本逐级分摊至科室。在实际分摊过程中,应结合了医院实际情况,找到相对最合理的分摊方式,保证科室成本数据真实、可靠,客观反映科室经营成果,也为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科室成本核算有利于医院加强成本管控,使得医院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同时,为科室日常管理提供参考和指导,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及浪费,为职工和病人谋福利。
作者:谭栋
来源: 医管
作者:王杨 时间:2025-04-30 17:04:59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4-30 17:02:5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段涛 时间:2025-04-30 16:56:5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元辰 时间:2025-04-29 16:18:1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王杨 时间:2025-04-29 10:58:27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4-28 14:40:40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