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其他

初学联合健康,一些学习思考

21年11月15日 阅读:12244 来源: 码万祺原创

  观其业务服务增长


  联合健康的业务服务规模已经历数段增长,在强手如林、创新激烈的美国健康保险市场上,如何能取得不俗成绩?笔者猜测主要原因是:其不仅在HMO推广及效率迭代中保持长期领先,更是贴合整个健康(医疗)业态发展的大趋势,可以说,主要业务服务增长红利来自业态演变。具体实现方法包括自我更新以及并购整合。从UMC到UHC,联合健康经历了先医疗、后护理的拓局过程。反观国内当下的大健康产业布局,我们同时关注医疗、护理赛道上的变革,处在与联合健康发展历程所不同的时代和环境中,面对专属我们的感性、理性考题。


  科技板块能力差距


  联合健康重视“数据分析+有价值的医疗服务”,特别强调数据分析的工作价值、重要地位。在1987年甚至更早时候,其已经明确意识到:信息系统对整个业务版图从宏观到微观的巨大支持,这算得上底层洞见。感叹:时至今日,科技板块之于国内保险业,仍是不及预期的应用工具。而以联合健康为代表的美国保险业,其科技板块不仅已保持多年连续应用,并已实现在业务版图趋势、场景下持续地推动改变。澄清:科技板块能力不以求新求快为目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为保证与业务服务不脱钩,暂时放慢步伐,面朝黄土,更利仰望星空。


  三大业务线的交互


  众所周知,联合健康当前已形成三大业务线。如此划分、分布的优势如何有效发挥?笔者想到两个关系模型:一是矩阵模型,三大业务线在横轴,各业务线资源的供需、发展命题在纵轴,整个矩阵里有活跃交互、赋能;二是圆洞模型,三大业务线在圆周,各业务线资源的供需、发展命题在原点的洞,整个圆圈里有创新流量、汇总。联合健康的核心竞争力或在每个下沉场景里,均由三大业务线提供指挥部、行动线,如穹庐一样笼盖四野。既精神引领,又现实反馈,KPI灵活、务实。一条初心,不断辨识。在用户、商业、合作利益求平衡、发展。


  大小公司的利与弊


  联合健康发轫时,作为一家小公司,敢投敢做;当今环境很大不同了,大小公司都应做推理,尽力多做些尝试。美国健康保险市场当年及现今以创新闻名,中国健康保险市场现今颇有整合、改良的意味。如果说三十年前看尖兵突围,今天主要看生态适应(供给侧、需求侧),并且生态资源的维度相当宽广。对业务服务的运营及创新来说,需要优秀的组织能力。一方面,可能在长途征伐过程中迈入组织能力提高的良性循环,与外部环境互动成功,实现战略与能力的叠合;另一方面,可能看到组织拆分的必要性,要求团队KPI要比个人KPI效率高。


  谁最可能率先模仿


  观察国内健康保险市场,有希望的经营主体之间,共同撑起较为活跃的业态发展局面。谁最接近联合健康?谁有后劲?评价大家各在做什么事,要从一条条很细长的线索去剖析。具体地看,接近方向要么偏自上而下,要么偏自下而上,所导致的结果差异是:从用户分层的多大规模上做改革、投入。不管在哪一层,底层逻辑是以全行业的不合理、低效率为敌,以术见道,以道生术。举例:美国PBM怎么快速长出几巨头?如果消极假设,中国不可复制。中国PBM效率,可能不及商城效率。无论PBM或商城,不应以宝贵的融资资金做补助降价。


  举例:美国HAVEN公司的发起及关门,预示着后来者、颠覆者仍有机会,甚至现在就已有隐形巨头的痕迹可以窥见,当然,开发它们都面临重大风险。锤子做手机折戟了,小米做手机成功了。假设联合健康这几年实际已进入稳定周期或衰退周期(主要因市场创新及竞争导致),国内健康保险市场因为代际差距,无论业态或企业从它身上仍能借鉴许多经验、模式。比如联合健康虽然经历多次、常态地经营调整和改变,坚决保留哪些禀赋,很有现实意义。


  以服务为先的逻辑


  我们通常认为,用户对选择医疗服务(特别是基层医疗服务)没有忠诚价值。要快速明显地破除这种认知局限,要么靠政策强制,要么靠市场限制。美国健康保险市场“其兴也勃焉”,与服务价格虚高是离不开的。联合健康因为具备相对合理地服务用户的能力,便有机会争取和服务大多数的潜在用户。通过学习联合健康,笔者感触:技术的背后是咨询,看需求、趋势的可能。联合健康的经验模式面临中国化的问题,也面临修正美国企业问题的问题。Optum,直译是指视盘。因为经验和模式可相似性,我们也可自诩为联合健康在中国“失散的员工”。


  相较于美国,国内就医秩序混乱,全科、专科的(经济、技术、管理)区别,从供到需没有基本形成。比如:全科、专科到底提供什么服务;供方有多少产能,需方有多少使用;供方竞争力如何?需方总获益效率如何?健康保险自营服务、外购服务的运行情况?从医院、医生获得外购服务的情况;自营医生的运营现状;健康保险布局全科、专科的顺序,重点方向。


  从美国经验,PBM包括:商业健康保险做战略购买。国内目前很难整体推进,需要从哪里获得赋能?商保机构的商保目录建设,如果仅依靠自身力量,要积极做战略覆盖、战术瓦解。商保目录即便建成后,仍面临透明度、竞争力、发现力、推广力等问题,定价压力不会小。联合健康曾将PBM卖出,为什么?当时可能考虑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不与PBM突出竞争关系;药价行市;业务转型调整;机构运营管理问题。结合国内药耗价改对带金销售、控销、反垄断的干预,国内PBM萌芽企业也可能觉察到阻力、压力后,从PBM局限转向Insight。


  HMO在美国从明尼苏达等地兴起,与当地医疗服务能力优势有些关系。当患者与医疗服务(特别是基层医疗服务)具体服务方的绑定关系不是很强,保险很有介入提供改变的机会。反观国内,当患者与医疗服务有非常多场景的交互时,保险也能从中找到类似机会。辩证地看,甚至当患者与医疗服务的具体供方绑定过强时,保险也有机会。在健康保险的任意发达程度,一般总会遇到医疗服务能力的天花板,这对健康保险的运营管理效率效益永是挑战。


  辩证营利与非营利


  在美国,有钱人搞慈善,没钱人搞生产;在国内,有钱人搞生产,没钱人需慈善。辩证地看,HMO会员制可以分多个段位,这多个段位既针对不同用户群体,也可分别按营利、非营利。而且,在不同发展阶段,营利可转为非营利,非营利可转为营利。而且,如果从统计、具体案例看到合理性,营利可持续存在。无论营利或非营利,都从就医秩序治理、医学技术创新获益。营利从与非营利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但非营利仍落后不多,精神永存,只在资源上稍稍落后。美国健康保险市场坚持秩序为王,分级诊疗、管理式医疗使核保、承保变简单高效。


  中美医疗体制差异


  在美国,政府医保体系全为照顾弱势群体,商业参与了,为什么呢?如果寻迹到更早年代,既可认为美国商业健康保险被政府医保体系取代一部分,也可认为政府医保体系适时帮助了未能被商业健康保险覆盖的人群。医保在前做Medicare Part C和Medicare Part D,商保在后率先模仿,很快就做好了。反观国内举例:商保不用太学懂弄通医保DRG技术,只要在DRG付费水平上保持合理激励,就能激励服务供方。HMO已将保险和服务的联系达到空前紧密。


  TPA、PBM在国内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比如受到医疗服务供方、商业健康保险公司的竞争。围绕自营服务、外购服务,商业健康保险就是要积极干预影响这些服务的行为效率。有时候,在大环境治理不完善时,商保对服务轻资产管束不好。对重资产又面临供方能力小,只能对应需方范围也小的情形才比较有利。这也算底层逻辑,但不够扎实。HMO是不是轻资产呢?


  感谢忠衣信裳平台对本文的启发。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11534阅读

中国人的“造神运动”和“灭神运动”!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7-30 14:21:52 文章来源:原创

306阅读

请放社会办医一条生路(之二)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7-29 09:38:17 文章来源:原创

23004阅读

医美机构为什么不怕跟上游厂家掀桌子?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7-14 07:44:32 文章来源:原创

61348阅读

今日医美,合规是凌迟,违规是斩首!(下)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7-10 16:29:43 文章来源:原创

4409阅读

都想一夜暴富,没谁想一夜暴雷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7-10 15:29:39 文章来源:原创

4776阅读

用信仰的火把,照亮医美行业发展前路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6-24 14:28:09 文章来源:原创

简介
工学硕士。目前就职于政策研究部门,研究员。关注医改进程与实际效果,跟踪了解最新政策发布和行业动向,直抒见解,志在提高效率、推动发展、响应创新。
职业亮点
国家医保研究院原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