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精神心理疾病
请参考阅读《快评:精神心理疾病适用数字疗法,建设性与批判性》。
为什么是惠民保
惠民保,先是惠民,再是保险。
精神心理疾病、心理健康的潜在用户数量,在总人群中占比30%。
这是专病,是重要的专病。这需要健康管理,及时的健康管理。
但是,从生理疾病及其健康管理的失败、阻碍看,困难太多、信心不足。
那么,能不能从精神心理疾病打开一条豁口呢?这不是逃跑主义,恰恰是顾及现实。
惠民保已有特药清单,精神心理疾病用药就是特药。
美国已有Medicare Part D覆盖处方药,是医保商保合力在做的,运行平稳有效。
我们能不能以精神心理疾病用药为抓手,探索做这一模式的中国版本呢?
知道很难,精神心理疾病用药在各国普遍受到严格管制,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
精神心理疾病与罕见病恰恰相反,笔者认为,它比罕见病更适合纳入惠民保视野。
为什么?惠民保覆盖罕见病用药,不管用也不高效,实际仅仅是充当了筹资会计。
惠民保覆盖精神心理疾病,就管用高效么?
笔者感触,应将管用、高效拆开了,辩证看。
一方面,先管用,再高效。万事万物有开始。
另一方面,再高效,有惠民保的局限性,再管用,也还需要继续补充层。
这样做,能给商保机构带来什么
惠民保与精神心理疾病的相知相遇,使商保机构承办惠民保的同时,顺带手做同期样板探索。
包括但不限于:对精神心理疾病用药怎么招采?怎么尝试有别于住院场景的支付方式?
以及,对失能失智人口增加有效率、有可及的帮助,比如护理服务。这些都是难点。
惠民保与精神心理疾病的结合,使商保机构帮助相关患者,不过度用药,不欺诈骗保。
精神心理疾病与数字疗法的结合,使商保机构认知并扶持相关科技,高频地治疗和健康管理。
精神心理疾病是医保还没有大做特做的部分,属于非常之早期。
在笔者看来,“保险+服务”在当下,普遍处于“服务的早期+保险的中期”。
而本文倡议的这条细线,是处于“服务的中期+保险的早期”,是蛮有希望、差异性的。
商保机构、惠民保犯愁的是:我们也不懂精神心理疾病啊。
解决之道在意识、意志:医保在快速内卷,商保内卷需要“先有再好+又好又快”做事。
将来,惠民保不一定流落到什么归宿的话,至少现在做的这条细线还有业务留存价值。
打个比方,惠民保不是一艘满载希望的船,而是一支启航舰队里的初代航母。
商保机构有时会借鉴一些日本市场经验,日本国的一个社会标签是自杀率高。
商保机构有机会帮助患者、用户渡劫,这条细线内涵包括:预防保健、医防协同、治疗超体。
此外,对亚健康人群生活方式(也包括心理健康压力、指征),临时也可承担纳入增值服务。
总的来说,商保机构是可以将所有产品运营(不限于惠民保)拆分出这方面的具体需求。
然后呢,汇总、梳理选择以后放在惠民保形成的功能体系里享受服务(钱的事情好说)。
此外,按照商保机构营业收入套路,精神心理疾病还可以开发升级服务包、个性服务包。
笔者认为,所谓升级服务包是完全可能被包装为“另一个专项惠民保”,可以辐射全国。
借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如果做全周期、全程服务太难,也可先辅助明确诊断,功德无量。
2C方面,精神心理疾病这件事,使商保机构与用户互动活跃,日常提发散的、聚焦的问卷。
30%的发病率(或发病前期),使家庭共济帮助很显必要,商保机构“一张保单保全家”。
2B方面,精神心理疾病这件事,使商保机构对相关医疗有显著赋能,医院医生主动来找。
此时再做商保目录准入、支付标准、绩效评价,就有优势地位去切入。
商保机构、惠民保在健康闭环整合上,将迎来从药到医的时代新局面。
这样做,又不止带来什么
惠民保与精神心理疾病的结合,为互联网医疗在此打开了突破口,可能是最强突破口。
因为精神心理疾病天然适合远程医疗,也适合将供给优秀地方与需求突出地方做匹配。
这种结合,不自外于生理疾病救治,恰恰相反,还能有力支持“全人医学”具体实践。
对精神心理疾病及心理健康问题,可以做成本很低的筛查、问卷。
总之,惠民保与精神心理疾病的结合,不是一个单纯节点或做做样子,而是一个工作体系。
它有纵深、为常态、高迭代、讲朴素、很坚持。
对一名患者、用户,它是全人的。对一个地区、项目,它是能覆盖全人群的。
创新,有时是率先模仿。但在这里,不是模仿,是真刀真枪,可以包括核心医疗。
比如:数字疗法之于精神心理疾病,就是引入先进的治疗与健康管理理念,做实数字疗法,就是最先进、最科学、最合理内容的一次次内卷、提炼。
数字疗法的整个诊疗过程可回溯,对服务供方、需方、支付方是一种进步、进化、革命。
精神心理健康同样需要体检,需要处方,也适用周期防范概念。也有病程管理,也康复可期。
然而,惠民保、精神心理疾病、数字疗法、增值服务在一起,哪能马上做很细?如何起步?
对不同人群、疾病、费用情形,首先要考虑需方充分度、平衡度,其次要考虑供方能力、效率现状,再者要考虑这些业务结合要达到什么战略方阵目标,实际运营使用哪些策略战术。
这样做,最终给政府医保带来什么
以健康为中心,国家、三明、象山提了,其他很多地方想提,苦于没有现实动作,想动都难。
精神心理疾病的专病治疗、特药使用,不够可及、不够有效、不够效率,是医改落后方阵。
上述各块业务结合,在笔者看来,特别有情怀,特别有社会责任感。
因此,一定能获得政府、医保的理解和支持。商保、惠民保差异竞争,需要以健康为中心。
精神心理疾病的收治在属地化惠民保会不会泛滥成灾?商保机构要帮助政府做统计、记账。
这个发病率、治疗率是与当地政府健康治理绩效挂钩联动的。
放开想象,异地医保身份不是完全不能享受本地惠民保的精神心理疾病保障服务,待遇可调。
笔者感触,医疗是显学,保险不那么显。这是不经济、市场懒惰的现象。
共同富裕,需要更经济。同时,相当一些人们不是单纯差钱,他们青睐个性、价值的服务。
让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居者有其家”,这样的城市定制,就是人文城市、文明城乡。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6-24 14:28:0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6-22 09:46:4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6-19 14:39:06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涂宏钢 时间:2025-06-13 13:07:3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元辰 时间:2025-06-13 11:27:15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涂宏钢 时间:2025-06-03 17:32:45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