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管理
特药清单是政府主导的么?是企业自主申报的么?有动态调整机制么?
惠民保有医保、地方财政、商保的风险共担机制么?目前事实上没有,将来会有么?
惠民保各项支出,亟待开始长期、常态的重点监控,谁来监控?
重点监控内容之一是:不仅不能带金,还要比价。
既要传统比价,也要创新比价,引导市场价格动态调整。
特药的药物经济学要基于疗效证据,竞品都有证据,仿制和模仿也有很多价值。
医保、商保、惠民保要下这个决心,去找经济与技术的平衡判断。对事不对人。
商保撬动不了市场价格,那就做好管理。维护用户及自身权益,比医保还决绝。
惠民保是定制,不是特制、专制,特药清单为谁而定?由哪些来定?
惠民保对医保范围内的共付,几乎等同于做会计走账,没有什么话语权。
特药清单及增值服务,分别相当于微缩版的准入谈判,缺少集采就缺一道控费。
有必要引导企业自主降价,争取进入惠民保支付范围。
特别是那些进入“死亡螺旋“的惠民保,更有必要做。
以增值服务为例,在惠民保覆盖数十万人乃至几百万人时,订单少则几百例。
做药的企业,比如肿瘤药品,以及普药,都可能在惠民保拿到真实世界研究。
科学实施
惠民保与实施性科学、与健康维护组织、与分级诊疗,总要有些联系。
惠民保不局限在短期、高现金流的流进流出而已,不仅仅是会计走账。
这一场景下,逐步看清供方免费、浪费,识别需方自费、消费,有为。
投保率低更要这么做,做大做强的自信包括但不限于政府和业务背书。
比如:降低免赔额的努力;增值服务家庭共济;门诊慢特病项目覆盖。再如:对接赋能互联网医疗、远程MDT、配送药,以及大量咨询业务。又如:做好通信、投诉及建议,了解并促进解决人们时刻关心的问题。找到重点事件、典型案例,围绕这些做大新时期、新业态的发展改革。
比如:特药需求统计,看现阶段,更看健康档案,纵贯会有历史记录。又如:健康管理的供给尽量不浪费,不停滞,从点到线到面深入渗透。再如:惠民保内,逐步全部按一定支付方式支付,尽量避免按项目付费。再如:肿瘤早筛等,惠民保吸引供方免费提供,毕竟筛出者有支付来源。
感谢王健老师对本文的启发。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6-24 14:28:0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6-22 09:46:4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6-19 14:39:06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涂宏钢 时间:2025-06-13 13:07:3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元辰 时间:2025-06-13 11:27:15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涂宏钢 时间:2025-06-03 17:32:45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