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两年多时间已基本建成,初步设计全面、建设效率极高,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有来者也很难。
这是一项基础型、开创性工作,为过去及当前的改革经验得失,以信息化、大数据的工具运作进一步夯实、创造。
关于对医院的现实、长远影响:
一是强调提供优质医保服务,适应新业态、新能力要求。医保信息平台的统一建设对医疗行业是现实压力,也是长久发展的动力。医院应从管理危机中看到改革成长的机会。
医保信息平台的统一建设对医疗行业是现实压力。笔者感触:院内信息化使医院看见自己,院间信息化使医院彼此联系,医保统一信息平台的相当比例功能是面向医疗。医保和医疗在信息化掌握了相同的话语体系能力,且医保更全面、甚至更本质。这对医疗行业是压力。原来在地方、局部不太显现的问题,将不再仅仅是原来的问题定位,而变成全局、专项问题的一个组成内容。从管理上,增加透明、比较;从治理上,渗透标准、竞争;从研究上,兼有回顾、前瞻。这对医疗行业也是压力。
二是突出14个子系统的功能,分别对医院产生重大影响。
支付方式方面,DRG、DIP、门诊按人头付费等支付方式,本质上都需要数据底座、见微知著。为稳妥持续开展这些工作并与医疗行业沟通,医保信息平台提供了强大支撑。
集采、医药价格监测方面,集采品种扩围一般依赖宏观数据统计,药耗由医保直接结算一般依赖信息平台流程,医保信息平台为上述工作从人治走向方法治理、法治有支撑。
医保智能监管方面,医保部门所有关于信息化、大数据的功能建设、运营管理,都利好医保智能监管。所有这些工作是密不可分的整体,相互影响。对医疗行业一定有震撼。
异地就医方面,从异地住院直接结算到异地门诊直接结算,在医保视角看,全国跨统筹地区的医保待遇享受渐成“一盘棋”,医院、患者背负的“异地”标签逐步减少差异。
异地就医方面,有些理解是「地方的医保筹资用于支持外地医院发展」,全国医保平台统一提供了技术基础,后续是否也需要更多配套政策完善?笔者感触:异地就医结算本质上是医保对参保人的待遇保障。如果结合医疗来说,这客观上是对医保基金、患者支付的医疗费用效率的逐步透视。不可否认,原来在医疗行业内部,因为医疗资源不平衡不充分,当地医保筹资流出本地造成了许多利益矛盾。从医保改革乃至综合医改的趋势来看,地区之间争患者主要靠自己,医保维护患者权益要做透彻。一些等级较高医院以异地医保患者自费就医作为法外之地的情况,不去不复返。而这些患者即便留在本地医院治疗,也受到医保统一信息平台的覆盖影响。从医保统一信息平台,可预见医保政策研究适应具体场景,平台与政策互动。
医保信息平台“标准全国统一”又不失“可满足几百个统筹区多样化的业务需求”,“数据两级集中”的信心加之“平台分级部署”的决心,格局既定,方向已明。医疗行业与之相向而行,面对的不确定性逐步减小。医保印象将不再只是政策部门,管理尤深。
医保政策从国家层面、省级层面直至统筹地区层面,纲举目张,结合信息平台的作用,落地将更顺畅、自信,甚至形成政策与实施的专门闭环。最理想情况:政策就是管理,管理就是政策。所谓政策与实际是两张皮的一些情景,将越来越少,直至被消灭。具体对医院的管理,医保形成自己的专业度,从卫生经济、总额预算、医保管理、医保服务等不同维度发力,也包含市场的考量。
感谢和星星老师对本文的启发。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7-10 16:29:4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6-24 14:28:0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6-22 09:46:4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6-19 14:39:06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涂宏钢 时间:2025-06-13 13:07:3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元辰 时间:2025-06-13 11:27:15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