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感触:
商保“金三角”讲求:产品、客户、队伍。
在惠民保话事场景下,客单件很低,营销队伍不必提了。产品设计不完全自主,又等于断了一条腿。就剩下客户这个方面可以多阐述。
一方面是需求侧的潜在经营价值。可以这么说,保险是买不完的,风险总是处处有。因用户认知、能力、意愿、购买欲激发,有想象。另一方面是供给侧的能力领悟和建设。商保本来是金融服务,对健康医疗服务不懂且恐惧。通过惠民保训练,知道哪里有鱼,哪里乱流,哪里有些门道。也拓展并可能管理医疗供方网络。
保司今天做惠民保,低成本、不亏钱。不做白不做。
国寿、平安为什么又牛又大,一个重要原因是早做。
保险行业很讲时间积累、经验底蕴。能后来居上的少之又少。国民养老保险算一家,但根正苗红,极端依靠政策带来市场。水滴、巴菲特搞保险,只能用方兴未艾、仍较不确定来形容。
保司之间一贯互相抄得很快,都做惠民保,能保证不太掉队。寿险、疾病险、车险、财产险,眼瞅着江河日下、受制于人。保险业从金融属性向民生功能过渡,也配合政策部门多忙活。
惠民保VS百万医疗的话,可以怎么比较?
把惠民保比作五菱,把百万医疗比作宝马。在产品层面,五菱当然整体不如宝马。但假如五菱也天天开出去,宝马也天天开出去,宝马一定忍受不了,赔付太高了。
从百万医疗的综合赔付率来看,很明显是低于惠民保的,可以印证这一点。到底是惠民保和百万医疗,哪一个“华而不实”?真是很可以各执一词的。
比较这两类保险产品的优劣,必须承认见仁见智。性价比对于保险是不好轻易比。如果不出险,买惠民保亏得少。如果出险了,买百万医疗则收获得多一些。
比较这两类保险产品的有无,必须承认结果明确。连惠民保都不买会买百万医疗?积极看待,惠民保对百万医疗可以从短期对立,到长期帮助,会教育用户。那些从惠民保出险的人,会认为保险有用。那些没获赔的,会有机会更知晓案例。更多人被纳入保险的文化圈,最终有利、受益者包括百万医疗或它的变种。
现阶段,有没有由惠民保经营运营而导流到商保主流业务的案例和数字呢?这个问题偏向形而下,不好统计。但这个导向偏向形而上,且一定会存在。
保司从发展历程里,一直笃信:外勤销售能通过广泛有效社交来促成交易。比如:人们买车险,一般几年都不更换代理人,对陌生的拜访销售有介意。
感谢李昀老师对本文的启发。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7-30 14:21:5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7-29 09:38:1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7-14 07:44:3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7-10 16:29:4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7-10 15:29:3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6-24 14:28:09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