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诊所不是失败,就是走在失败路上!
运营诊所的路上存在很多“坑”,
比如市场定位不准、人才资源短缺、品牌意识薄弱、找不到合适的盈利模式等等,
最终很可能以诊所倒闭收场……
这肯定与老板当初情怀是背道而驰的!
开好诊所和开诊所,是两码事!
2020年前5个月,诊所倒闭数量,
超过2019年全年的数额。
2021年与“医院”相关的工商企业,
吊销注销达6676家,
注销量比2020年增长80%以上。
事实上,诊所的创办仅仅是一个开始,
如何运营才是诊所成功的关键所在!
当下,有许多诊所转让、没落、倒闭……一大堆啊!
这是我意料之中的!
不久前,有几位医学大V和网红医生,
开设的诊所也先后“关停并转”了……
这也是我意料之中的!
诊所的发展靠什么?
技术?经营?服务?口碑?
市场,是检验诊所——
经营成败的唯一标准!
诊所精准策划至关重要!
诊所若做不好这方面工作,
根本就难以在市场立足!
开诊所的目的是什么?
搞经营!求利润!去赚钱!
如果连这点基本要求,都没搞清楚,或者冠冕堂皇的大谈情怀啥的就是扯淡!
只会行医、不懂经营,这是许多诊所创办人的共性!
如果只是把诊所,
放在寻医问药、救死扶伤的层面上,
来对待是不行的……
由于定位、方向、模式、管理等都存在问题,
许多诊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挣扎在生死存亡线上……
如今,各类诊所已超26.3万家,
还正以每年6000~7000家的速度增长。
缺乏市场基因,
已成为当前创业医生群体,
面临的空前挑战!
其实,医生的医学教育,
都是专科化教育,
除了医疗知识强之外,
其它都是没有的,
尤其缺乏市场和商业思维……
全国263000家诊所钱景如何?
中小诊所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诊所兴衰的决定性因素在于老板!
要提高中小诊所的成活率,
首先必须拓展中小诊所经营者的思维空间。
必须首先改善经营者的知识结构,
提升经营者的思维层次,
开阔经营者的视野和见识……
体制内医生出来创业,
基本不知道市场为何物!
至于市场定位、战略决策、营销策划、患者体验、运营推广、品牌打造等等更是欠缺,
提醒老板们:你技术好、你能看好病、你努力加敬业,
这只是诊所发展的基本标配。
创办人的格局和认知很重要!
未来比拼的是诊所的经营与管理能力,
决定诊所未来发展方向的三个关键词——
定位、模式和体验。
当下,许多诊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挣扎在生死存亡线上!
如此有个普遍问题:
开办一家诊所最大的难题是什么?
答案:经营管理能力!
诊所“应该怎么做”远比“我能做什么”更重要!
可悲的是:很多中小诊所,
对“能做什么”很清楚,
不清楚的是 “该做什么”……
这些创办诊所的医生,
都是原先医院技术骨干,
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经营管理专业学习,
缺乏必要的营销管理知识、技能和经验,
他们普遍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是——
只有医疗没有运营;
只有诊病没有交互;
只有坚守没有效率。
宁波有位中医诊所老板,
曾做过十多年基层医生。
他很急迫地来电告诉我,
从2016年起,他每年都会参加,
某某药厂举办的多种中医诊疗技术临床研修班,
有三甲医院教授博导会在班上倾情传授专业知识,
几年下来,他却产生了困惑——
那就是诊所在提高中医诊疗技术后,
应该如何做好经营管理?如何增加病源?如何提升效益?……
却缺乏机会聆听实战专家的真知灼见……
事实上,按照经营对象划分,诊所的入局者主要有六大类:
1、政府体系内的社区诊所;
2、个体诊所;
3、连锁经营的诊所;
4、互联网医疗企业布局的诊所;
5、具有个人IP的医生品牌诊所;
6、以及大型医疗集团布局的诊所。
许多诊所创办人,
如果只是把诊所放在寻医问药、救死扶伤的层面上,
来对待是不行的,
你只有把诊所看做一个企业来经营与管理,
提升自我造血能力,
否则最后都会开不下去……
诊所所提供的服务与患者的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
就是诊所改进的空间,
只有更多站在医患的视角去看问题,
从他们的需求出发来主动设计服务和改善服务才能提升竞争力。
很多时候,
诊所的没落和衰亡,
并不是由于老板的无能和懒怠,
而仅仅是因为你不在历史的趋势里!
现在市面上的诊所,
90%以上都将淘汰!
靠抗生素、激素、输液为生,
盈利模式全是靠药品差价,
没有什么特色和自己独到技术,
人云亦云同质化经营。
“于老师,正如您所讲,我们接受的医学教育都是专科化教育,除了医疗知识强之外,其它都很欠缺,至于营销、品牌和商业思维……基本没有,几年了一直原地踏步,所以来向您好好请教学习。”
合肥某诊所创办人美女王医师慕名上门请教……
我为她量身定制解决方案!
近几年,一些诊所发展起来了,
更多诊所却销声匿迹了。
在中小诊所运营推广中,
必须以消费者为中心,
成立之前就必须充分研究和分析,
并且要把差异化、竞争策略、市场细分、定位等观念融入到每一个环节上……
变化的时代需要有创新思维和认知提升。
诊所顶层设计、营销诉求、消费培育和情感体验也要转型了,
否则,光靠以往经验主导的做法和手段就out了。
面对一切都加速折叠的现实,
中小诊所的生命周期被严重压缩,
那么如何才能成功运营一家中小诊所?
方法是对用户进行精准画像,
洞悉他们的欲望、情绪和行为轨迹,
精准连接,内容触达,
构建全新的品牌生态,
服务产品化将是重要的趋势,
通过技术化、产品化的工作,
提升营销管理的效率,
是提升诊所商业价值的基础。
诊所必须从现在起,
在深化市场化取向方面应该做出变革,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外部市场化,激活客户。
以客户为中心经营诊所,
为客户创造最好的价值,特别是解决客户的"痛点";
二是内部市场化,激活员工。
以员工为主体经营诊所,
建立小团队的经营机制,
以最小的经营单元直接面向市场。
只有通过深化市场化改革,
提高诊所创造用户价值的能力,
提高员工自主创造价值的能力。
诊所发展的痛点是什么?
不懂精准定位!
诊所产品或服务包括核心技术服务和延伸服务两种,
其中延伸服务涉及诊前、诊中、诊后流程。
要想让患者对诊所满意,“物超所值”,
在产品定位时就应该对这两者进行分别定位,
把诊前、诊中、诊后的每一个环节做细做精。
否则定位就是不明晰的,达不到定位的根本目的。
现在,有许多诊所开设时对定位不够重视。
一些诊所经营者为了在短时间内收回投资,
得到最大利润,
就很容易犯两种毛病:
一是瞄准高收入人群;
二是妄图吸引所有的病人……
殊不知,在市场经济时代,
大众的经济收入和价值取向早已呈现多样化格局,
有人追求高级消费,
也有人仅满足于温饱。
医疗市场也不例外,
中医诊所应该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
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
要想在一个诊所内取悦所有的患者,
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
让每一个患者都满意,是不现实的。
往往后者很容易陷入为了挽留所有患者,
随意调整收费标准、降低服务质量、无原则地节约成本等被动境地,
品牌创立也无从谈起。
很多诊所是有医生创办的,
共性问题是老板只会行医,
不懂经营,整天忙忙碌碌,
但就是不挣钱,
其实患者有三种情况:
①能给诊所带来利润的患者;
②负值的患者,他来看的越多,你挣钱越少;
③未来能够带来巨大增值的患者;
你不懂分类,又怎么去经营呢?
的确,做好诊所不容易。
市面上有许多诊所都是以“名医”为噱头,
将自身推向市场,
实际上这并不能为诊所品牌打造带来多大益处。
进一步说,诊所品牌打造是一项系统工程,
如果光靠名医,这也是不够的。
事实上,在技术壁垒被不断冲破、产业分工逐渐明细的今天,
诊所经营面临的最大成本不是在技术端、管理端,
而是在用户端,顾客的认知成本是最大的成本。
建立新认知,就是要抓住窗口期,
在品类认知的早期快速出击,
采取饱和攻击的做法,实现对目标人群的精准聚焦。
经常会看到大街上有很多中医诊所或者中医馆,
牌子上写着:中医理疗、中医按摩、中医调理、中药煎煮、小儿推拿、精品药材等等,
项目罗列了一堆,
到底能干什么,没有聚焦也没说清楚。
还有许多诊所,
把融资成功当成创业成功,
喜欢把情怀和梦想挂在嘴上……
其实离成功还早呢!
从现实的视角来看,
追求发展的各类诊所,
在市场竞争的激流中,
如何营建专业个性化服务体系,
探索潜在客户终身价值的管理,
用诊所价值理念结合文化内涵,
挖掘消费结构中独特的心理积淀,
用差异化的推广凸现功能诉求中的同质化倾向,
已成为明智诊所在宣传中营销策略的首选。
山东的王女士在当地开设的诊所规模挺大,
但四年下来经营状况丝毫没有什么起色,
这与她当初从三甲医院辞职创业的初衷大相径庭。
看看满大街的诊所争先恐后的兴起,
心想只要我用心经营,
搞好服务,不愁做不大。
然而,事与愿违的现实使她困惑,
整个人有点无精打采,
好在她及时调整心态,
与合伙人找到了我们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
就有关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帮助她精准绘制用户画像,
打造会员积分制策略,
通过沉浸式体验、社交裂变、内容势能、场景运营、合伙制等精准传播手段,
把流量变存量。
其中的会员数字化,
能够让诊所和会员之间可以进行不断的对话,
把用户从最初一面之缘,
变成真正喜欢诊所品牌的忠诚粉丝,
最大程度挖掘单客价值……
市场千变万化,
但诊所以最高利益为追求目标的本质不会变;
顾客消费心理不断变化,
但人性追求满足、享乐、名利、自尊、虚荣、贪婪等本质不会变。
市场营销的成功,
在于抓住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
抓住变化中的不变及本质,
从流量运营升级到用户运营,
并不断地重复诉求,
才能激发出市场认知的强大力量。
“于老师,这下我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谢谢!谢谢!”
王女士分明又焕发了新的神采。
德鲁克说过:
如果不为未来做准备,就要为出局做准备。
就诊所而言,变革决定进化,进化决定存亡。
如今患者就医的免疫力增强,
知道什么能治,什么不能治。
因此,在服务定位上下功夫就很重要,
这包括很多方面,
诸如在服务对象、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方面制造差异。
如细分市场需求,建立顾客信息数据库,
开展“一对一”定制营销,
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个人服务,
包括为他们“量身定做”,
通过共情接近法、圈层接近法、需求接近法、场景接近法、存量接近法、重复接近法等营销手段提升运营业绩。
开诊所不难,
但开好诊所很难!
我建议医生如果想创办诊所,
一定要慎重!慎重!慎重!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缺乏商业思维趁早歇手和止损!
所有的情怀、梦想和抱负,
如果换不来面包,
如果连生存基本的都解决不了,
面子啥的就不值钱!
有道是,不换脑就换人!
利用心智规律把控患者认知是必须的!
有许多诊所创办人,
尽管你技术高超,
但并不了解中国的国情和市场。
往往会过高的估计自己的影响力。
一旦创业就需要向实战高手学习,
补上经营管理这块短板,
思考未来的战略定位和制胜策略……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4-30 11:09:05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张民 时间:2025-04-28 17:42:46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4-28 16:18:16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黎汉军 时间:2025-04-27 17:40:4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张磊 时间:2025-04-27 11:31:4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刘牧樵 时间:2025-04-25 14:03:45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