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显示,美国每年约有80万人因误诊而出现严重伤害,包括37.1万人死于误诊,42.4万人出现脑损伤、失明、肢体或器官功能丧失等永久性残疾。相比之下,我国缺少误诊相关的全国性数据。早年数据显示,10年间总体文献误诊率为27.89%。就后果看,误诊导致误治、使病情恶化致残甚至死亡者,占总数的4.14%,与美国相仿。
医疗事故属于行政法概念,适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其发生是基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医疗过失行为,导致受害人的受损状况达到一定鉴定标准。如果患方仅要求医院承担医疗损害赔偿责任,应做医疗损害鉴定。
在疾病诊断前期引入人工智能、远程医疗等手段,也有助于降低误诊情况。根据前述BMJ研究,如果排名靠前的5类疾病误诊数能下降50%,可以避免15万例严重永久性残疾或死亡,每年节省医疗开支达千亿美元。
笔者感触:
第一,第二诊断是必要发生的,特别是从患者感受来看。第二诊断的触发条件及时间,可以按照“频率灵活、多次诊断”,也可以按照“诊断回顾、纠偏补差”。总之,要引起原主诊医生,或新主诊医生对患者病情的临床重视。
第二,诊断回顾是及时避免在错误的治疗方向上执迷不悟。及时解决患者继续求医求助无门,既基于之前诊断,又超脱于之前诊断。某种意义上,这是富有进取性的就医随访落实,而这种落实是需要费用投入以及患者自主配合。
第三,缓解误诊误治,可以用有形的资源整合及服务方式。也可以化为无形的医疗行为更加负责。也可以就是普普通通的远程医疗、互联网问诊等,实现医疗网络内外的区块链接的医疗技术意见的交汇,可以基于检查结果互认。
第四,缓解误诊误治,就是回归严肃医疗、争取精准医疗。鉴于中美两国医疗业态存在类似的误诊误治现象,完全可以探索中美同业沟通。本质上,这就是医疗质量的高质量发展的加码。可以探索商业模式,特别是支付方干预。
感谢医学界平台对本文的启发。
作者:小灵 时间:2025-09-15 11:07:14
作者:小灵 时间:2025-09-12 18:21:41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元辰 时间:2025-09-12 14:13:49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小灵 时间:2025-09-11 11:58:24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凌晓 时间:2025-09-11 10:33:24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元辰 时间:2025-09-10 11:20:14 文章来源: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