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这样说,民营医院这个行业,经过十年前的投资泡沫期后。
现在已经步入了一个动荡整顿洗牌期。
大量的民营医院,还抱着以前的经营理念,维系原有的运营思路的。
基本上都处于亏损和倒闭状态了。
很多机制和运营跟不上时代的民营医院,将在这一轮激烈的考验中出局。
以前只要开一家医院,拿到一块牌照,就能赚钱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当年,是医疗资源匮乏的时代,是老百姓普遍认知不足而又贫穷的时代。
对医疗的要求是不高的。
特别是在那些城乡结合部,只要便宜又能看好病,都不分什么公立或民营医院的。
现在不同了,普遍的文化水平都很高,对于医疗这个行业的认知也提高了。
而且现在全面小康了,也全民医保了。
看病的支付能力也比以前更强了,对医疗的要求,普遍也更高了。
对于看病这件事,都有了自己的理解了。
现在的百姓,在我看来,就医的时候是特别理性的。
在这个专家人人喊打的今天,老百姓看病的时候,已经不是那么听专家的话了。
特别是在医疗资源丰富的地域,满眼都是各种各样的专家,已经不稀罕了。
他们常常会货比三家,会考虑性价比和疗效,更会考虑服务感受。
民营医院有专家吗?
有些小县城开办的民营医院,有当地的名医,可能算是有。
但是在一些一二线大城市,民营医院可以说是没有专家的。
特别是这类高速发展,外来人口急剧增多的地区。
专家的效应,已经不明显了。
当地公立医院的品牌效应,还是占据着完全主导的地位。
在这个流量越来越贵的年代,在这些地区开办民营医院,想依赖本地专家来引流,是非常有限的。
这类体制内的专家,特别是西医的专家。
从体制内出来这一刻,他的流量就是几何倍地衰减的,很快就归于零了。
体制内出来的中医专家,还有可能会持续地有一点点流量。
所以,现在民营医院,靠专家运营的时代,也结束了。
当然一些口腔,眼科,医美这样的对手术和操作要求很高的要除外。
它们需要动手能力很强的专家。
现在的民营综合或者专科医院。
靠什么来生存和发展呢?
靠性价比,靠服务,最后才是靠疗效。
真要疗效的时候,肯定是去公立大三甲了,轮不到来你这里。
很多的老年病,慢性病,是要长期养着的,是看不好的。
老百姓心态上就已经摆正了,所以疗效放在最后。
主要还是性价比和服务感受了。
性价比这个问题。
根据不同医院的定位,床位数。
提供属于自己医院需要圈定的客群认为性价比高的服务就可以了。
服务感受,那是需要用人堆出来了。
比如环境卫生,比如餐饮,比如住院条件和便利性。
还有医生护士花在病人身上的时间和精力。
医疗到底是不是服务行业,现在还有争论。
不过现在民营医院的角度来看,医疗肯定是服务行业。
所以在运营上,还是需要足够的人来提供优质服务的。
那些压缩一线服务人员的成本管控模式,可能是走在歪路上了。
现在一些医院,开始大量使用医生助理和护士长助理。
就是一种很大的运营上的改进。
一个科室甚至一个医院,只需要满足基本医疗和值班需求的医生数量就够了。
其他的医疗服务人员,用医生助理来填充。
增加患者在医院服务上的获得感。
医生助理可以使用医学毕业生甚至是护士来做。
给他们设定一个职业培训和上升的通道。
给医生处理一些临床一线琐碎的文字工作和非医疗行为的一些事项。
给病人提供更多的服务和情绪沟通。
把医生从繁重的日常琐事中解放出来,让他们的精力更多的放在病人病情的评估和诊治上。
大大的增加了医生管理病人的精细性。
也让病人有很好的服务体验。
同时也降低了运营上的人力成本。
民营医院的确是需要做成本管控。
但是管控和削减一线服务方面的成本。
在当前这种民营医疗大环境下,是自掘坟墓的一种表现了。
作者:破茧成群
来源:体制外行医
作者:小灵 时间:2025-09-12 18:21:41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元辰 时间:2025-09-12 14:13:49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小灵 时间:2025-09-11 11:58:24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凌晓 时间:2025-09-11 10:33:24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元辰 时间:2025-09-10 11:20:14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小灵 时间:2025-09-09 11:15:10 文章来源: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