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美行业,我们每个人还是需要擅长点什么
越是危机时、经济下行时,认真专注一件事的人,更得到市场青睐
从小到大,我们得到的是哪里不行补哪里的思维方式,也就是短板效应.
因为不会、不懂,所以我们愿意去学习,从学校跟着老师、学长学,走向社会跟着领导学,大都是因为步入社会时,各方面都欠缺,希望自己可以快速融合职场、行业,希望能够找到自己的第一核心竞争力.
而事实上一个人早点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比步入社会盲目进入一个行业、找到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要重要的多.
当行业经济良好时,什么岗位都值得一试,我印象中早些年的医美机构需要总经理、运营,有不少是文案、设计或其他岗位转型来做,我们把时间拉长看,他们在机构的贡献是不够的,存活时间3个月/半年,因为他们真心不懂运营,所以又打回原型,而现在还留在医美行业里做运营的,大多是有些自己的方法论,且具备一定的学习力,贴地面的帮助机构解决问题,而不是高高在上,反复说着问题、说着理论,且很难落地的废思想.
当下思想、理论很多,找到人干活、立即干活、干出成绩的显得非常重要,要少说,多去做,因为讨论与否,都是那些事,医美已经不是早些年,很多工作大家都是摸索着做,医美很透明了,不仅仅是C端透明,从业者工作内容也是透明的.
不可否认,有些岗位是转型成功的,那是因为他人的学习力、意志力战胜了自己的过往,英雄不问出处,印象中有个总经理是从网络营销转型,这些年一直在一线,听说他当时为了做总经理,买了很多专业书来学习,让自己变的更专业.
在当下的医美,无论从企业角度还是个人角度,我们不应该大而全了,不应该什么都做,而是找到自己,围绕自己去展开工作,你把一件、两件事做了,做好了,已经非常不错了.
你要做运营?你还要做岗位总监?你还要做总经理?你这是既要、又要、还要:真心不合适的,你找到自己就行
你去转型的成本太大了,即使你这些年已经不做原来擅长的事了,但现在的工作依然会遇到不懂、不会,很难形成自己的方法.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人做,不要用你的业余去挑战别人的专业,那不可行,因为你的基因已经形成.
如果一个同行朋友和我说:他什么都擅长,一会做运营,一会做营销,我想他在这两方面肯定不专业.
我们往往会忽视自身长板,过于看重短板,我认为这不是年纪问题,年纪不代表你在其他方面多专业,年纪并不能说明什么,如果你的年纪代表了你的长板,那么很好,如果代表不了,一直在各短板徘徊,那也形成不了你的竞争力,有个同行和我聊:
某同行到了这个年纪了,让他再做平面设计/小红书/文案,可能对方不愿意,你可以不去做,但需要其他东西来补或加持.
是的,我又在聊这个问题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要去哪
这三个问题,依然是围绕事的,这样事的落地性变得靠谱,否则离事的距离会有点远.
遇到了,打一架,打了一段时间发现打不过,打不过就融合吧,用团队力量、团队智慧,一起做点事。
来源:王建中公众号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6-24 14:28:0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6-22 09:46:4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6-19 14:39:06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涂宏钢 时间:2025-06-13 13:07:3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元辰 时间:2025-06-13 11:27:15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涂宏钢 时间:2025-06-03 17:32:45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