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发生在柏林墙倒塌之后的德国。
1991年9月,统一后的柏林法庭上,举世瞩目的柏林围墙守卫案将要开庭宣判。这次接受审判的是4个年轻人,30岁都不到,他们曾经是柏林墙的东德守卫。
两年前一个冬夜里,刚满20岁的克利斯和一个好朋友,名叫高定,一起偷偷攀爬柏林墙企图逃向自由。几声枪声响,一颗子弹由克利斯前胸穿入,高定的脚踝被另一颗子弹击中。克利斯很快就断了气。他不知道,他是这堵墙下最后一个遇难者。那个射杀他的东德卫兵,叫英格·亨里奇。当然他也绝没想到,短短九个月之后,围墙被柏林人推倒,而自己最终会站在法庭上因为杀人罪而接受审判。
柏林法庭最终的判决是:判处开枪射杀克利斯的卫兵英格·亨里奇三年半徒刑,不予假释。他的律师辩称,他们仅仅是执行命令的人,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罪不在己。
法官当庭指出:“东德的法律要你杀人,可是你明明知道这些唾弃某某而逃亡的人是无辜的,明知他无辜而杀他,就是有罪。作为警察,不执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但是打不准是无罪的。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权力,这是你应主动承担的良心义务。
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良心义务。在这个世界上,良知是最高的准则,是不允许用任何借口来无视的。当法律和良知冲突时,良知是最高的行为准则,而不是法律。自然法永远高于社会法。
莫让市场甩给自己一记响亮的耳光
2018年底,我曾撰文分析,未来一年,将是医美培训业蓬勃发展的一年,市场需求增量会催生一批机构进行业务转型,从实体运作、顾问服务转型到做培训领域。
曾与深圳一资深医美同行探讨分析:当下急于到处寻求救命稻草的机构老板集中爆发期,应接不暇。
学习的初衷很重要,有些人已经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但学什么?向谁学?目的性?方向性?是为了好看做个勤奋模样?还是为了实战时候不牺牲自我?
学习力、思考力、执行力、一样不可或缺;王者思维、系统思维、逆向思维,最终成就自我。
然而,市场消费每年上扬,行业发展逐渐规范,政策法规愈加严谨,为何医美人们却惶恐不安?为何都越来越看不到希望?
今天的医疗行业已不用再贩卖焦虑
老板们已被房租水电,工资广告、质量风险、监管处罚催残的地寝食难安。他们已经不知道该学些什么,不知道该听谁信谁。
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转入2020以来,一场疫情,一年的三分之一就这样开了天窗,行业的一些线下交流论坛只能集中在下半年。去年曾参加过健康医美节、美沃斯、紫亚兰、全球医学美容创新大会等行业交流论坛。一圈走下来,对这些行业交流平台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作为医美行业线下交流平台,这样的论坛商业属性是必然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最大危害,是将文化仅仅看作是经济的工具和仆佣,漠视文化本身的价值,由此将文化完全降格为商品。
作为有一定影响力的行业交流论坛,除了正常的学术交流,思想碰撞外,为了盈利的支撑,商业氛围浓一些,也是必然。论坛是平台,既然是搭台,就需要人唱戏;既然是唱戏,自然是生旦净末丑,各种角色应有尽有。多元、包容、创新,才是行业发展的正向思维。
同去参会的一些同行反馈,除了一些资深专家学者的正常交流之外,学术造假、数据造假,夸大其词,胡说八道,这样的现象,在论坛中也不鲜见。
个人以为,无论搭建什么样的平台,商业行为只是手段,促进行业发展的交流和提升才是本质。如果不是“经济搭台,文化唱戏”,而是一切以纯商业目的,逆行道反,只会误导更多的同行,甚至成了一些专家、学者造假、授假的温床,一些经营管理挂羊头卖狗肉的道场。施者无德无良,受者无知无辜。这样的论坛交流如果不进一步净化,只容得下一种浮夸虚假声音的话,必将成为行业发展最大的恶。
接下来集中的线下医美交流论坛,走向何处,可以拭目以待。但国家对医美整治的决心和恒心,相信很多同行已经看到。希望这些论坛的操办者们,能考虑行业发展起到良好引导作用的同时,也多为自己留德积福,坚守自己的底线和原则。行业发展前景没有你们想的那么不堪,不降低格调和规格也一样可以办的很好。
农民的春天从正月开始,一年之际在于春,耕地、选种,春种秋收;医美人的春天在十二月,选人、定事,来年收成如何,在此一举。
结局开始就已注定,机构的兴衰在冬季就已埋下伏笔,来年只是按照自己设定的路线或生或死而已。
浮躁、虚夸、浮浅,应该是当下一些医美人们的通病,赚快钱、速成法留下的后遗症。
2015年我提出医美机构“技术是核心竞争力,人才是核心生产力”。医美机构无优质医生,拳头产品,很难生存。机构是团队作战,无运营,无管理,无营销,无服务一样难活。
牛逼的事情是由一群牛逼的人干出来的,
而不是一个吹牛逼的人用嘴吹出来的。
前几日,在一家行业自媒体公众号上看到一则《二线城市如何实现月初诊量过万以上》的访问,感觉题目新颖、大胆、标新,分享到交流群里,引起了大家的热议。
据该机构所在地的一位同行反馈:具体数据不是很清楚,但听说这家机构今年下半年经营不是很好。
月初诊量万人以上,平均每天初诊量300多人,加上老客上门复查治疗的人数那差不多在500左右,机构的咨询和员工才多少人,怎么能做好服务?另外一个问题:假使有那么多初诊,转化如何?
月初诊量万人以上,营业额持续百万增长?营业额呢?该机构员工讲,上门量过万不是靠活动和媒体,都是老带新裂变出来的,一个项目一个月贡献200多万业绩,整个机构一个月做300来万,听起来好像有点感冒。按照这种说法,这家机构应该是当地老大了,但是这种伤客的方式能持续多久?
一个敢吹,一个敢写。去伪存真,努力辩识。写这篇文章的人不知是否在医美机构工作过,基本的数据概念也无,否则不会以此为题,暴露了无知和弱智。
现在很多机构都在寻找接盘侠,各种新闻都出来了,最厌恶一些履历造假吹牛的,凭空想象就敢吹,到处招摇带坏了很多人。
一位同行也分享过一个类似案例:
2018年3月份我干过门诊量过万的故事,4月份就成为事故。有个脱毛的客户居然打12345投诉了5遍,天天有人在医院各种角色的吵架。所以请这样的大神上去讲,只会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百万业绩增长也不是什么问题,问题是是否有可持续的利润。我们还干过营业额3263万,利润214万,如果去除隐性成本,其实是亏本的。
老板要人要业绩都可以,做业绩的目的其实很简单,要么变现应急,要么跟产商甩货。当然,几乎高管和现场每月都是6位数的收入,士气肯定没问题。最后老板们成了缺货,给高管和现场们打工、擦屁股还债了。
知识很贵?专业很贵?
你试试无知无畏的代价。
医美培训市场的过度繁荣、虚假繁荣,各种论坛交相辉映,遍地开花,教授、大咖们各显神通,各种成功案例,打鸡血一般地忽悠正在急于找到“救命稻草”的老板们。
市场上从来不缺卖成功案例的,卖解决方案的却凤毛麟角。这是为何呢?
成功案例是一次成型多次贩卖,娴熟地挖坑,老练地掩埋, 解决方案都是量身定制,不具备可复制性,或者可以救命。
成功案例通过市场印证谁抄谁死,不为结果负责,解决方案是风雨同舟,陪你一路走向预见的未来。
现在的一些培训机构,不重战略引导,道术结合,仅靠战术培训只会加速机构死亡,当下很多机构老板就像那些成功学的学员,根本不知道自己该走那条道,只顾头脑简单向前冲,花钱给自己挖坟掘墓。
知识可以用来害人,更可以用来救人。诱惑多大,坑有多深。要有不挖坑的德修,要有填坑的能力,要有不填坑的智慧。如果一个组织的领导人心灵不纯,按他心中扭曲的“真相”做出重大决断,就会给这个组织带来深重的灾难。这样的历史教训不胜枚举。
能取而不取,前瞻而后顾;去奢而求简,去浮而下沉;居高而不临下,气盛而性温凉;知道而不乱道,识人而不误人;是为大道,得以长存,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愿我们各行各业的人,在做工作的时候,把握好“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主权”。莫在错误引导下违背良知,莫在错误思潮中无视真理,莫在谋食中丢失了真善美的灵魂。
来源:贺华煜先生
作者:蒋小富 时间:2024-12-21 10:15:38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12-21 10:15:38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王建中 时间:2024-12-21 10:14:3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12-21 10:11:51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晨晓 时间:2024-12-20 17:01:17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吴启峰 时间:2024-12-20 16:16:06 文章来源: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