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文章表达过一个观点:
过去,医馆是得患者得天下,今后,医馆是得原点人群得天下。
可能很多人不理解,医馆不好好看病,不好好服务患者,不把患者看好治好,能行吗?
原因很简单:
一是过去,缺医少药,医保有空间挤,诊疗需求大于医疗资源供给,属于妥妥的增量市场。
二是面对老年化的医疗健康需求,我们越来越看不好病。
三是技术差异化越来越小,医疗信息差也越来小。
过去,我们把医馆开起来,坐在诊室等患者上门“求医”即可。
今天,医疗资源极大丰富,医保卡死,医疗资源虽然区域不平衡,但整体上来讲供求关系趋于平衡,甚至有些区域供大于求,有些科目因为人口变化,已经批量关门,如妇产科。
这个时候,你是选择待在存量市场里面卷还是跳出来寻找增量市场呢?
不言而喻,肯定要全力以赴地做增量市场。
那何为增量市场?
这几年做了医生IP的朋友,是不是不怎么担心流量问题,医疗机构新媒体运营好的,是不是不怎么担心流量问题,而那些还在用老套路坐等患者上门的,是不是越来越缺患者。
关键区别就是一个去向大海捞鱼,一个留在井里等月。
从运营层面来讲,医疗健康服务领域的增量市场本质上就是通过利他行为为更多人免费创造健康价值,让更多人进入到我们的漏斗,成为我们的信徒和客户。
如某某中医,就是打着倪海厦师徒+为中医爱好者提供免费学习机会来转化患者的,发展速度比一般的中医馆快吧!
从技术项目创新角度来讲,医疗健康服务领域的增量市场就是通过技术创新、项目创新、场景创新等来满足更多客户新需求。
如大家都坐在医馆里服务患者,你可以设计更好的医疗健康服务项目,实现线上线下健康陪伴,让他们以更低的成本获得优质的陪伴型医疗健康服务。
你还可以打破医馆诊疗场景,向办公场景、家庭场景、旅途场景等健康需求进行延展,这些都属于增量市场。
中国几千年的医疗市场,到今天才算完成真正意义上的供需关系的转换,从过去的“求医”转到“求用户”,上千年赋予“求医”这个传统认知和定义正式寿终正寝。
对于所有医疗机构来讲,不断寻找增量市场才是今天的必修课,才是做正确的事。
因为必须去大海里捞鱼养鱼,必须做出更多更利大家的事情,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创新卡位细分市场,才会不缺流量,才会有利润,才能活下来。
作者:文宇澄 时间:2024-11-21 17:34:19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苏卓然 时间:2024-11-21 16:14:13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段涛 时间:2024-11-20 17:01:5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元辰 时间:2024-11-20 10:27:45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何嘉焜 时间:2024-11-20 10:24:4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蒋小富 时间:2024-11-19 22:00:53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