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媒体运营公司忙着转型
这个月,跟3家做新媒体运营的负责人进行了简单交流,最大的一家公司有将近1900多人,中间的一家有800多人,最小的一家有300多人。
大家聊到一个共同话题:就是中医大健康赛道怎么做?
这三家过去多多少少都运营过健康类的产品,甚至有些运营过医生IP,拿到了不错的结果。
从他们的角度来讲,搞流量不是什么难事,难的是如何从过去那种代运营模式转型到项目孵化、产业链建设的发展模式上来。
可以说,今天做地好的自媒体运营公司都开始注重孵化自己的项目和参与到上游供应链建设上来了。
因为代运营是放一枪就完事了,成与不成,最后跟自己没关系,都是为别人做嫁衣,缺乏长期运营和成长价值。
但孵化项目和掌控供应链不一样,那是建立自己的根据地,打造自己品牌的,能够不断地蓄水聚能和壮大的,就如同自己种的庄园,每年都能采收。
当然,这也是竞争的需求,倒逼他们转型。
新媒体发展到今天,所有不深入到产业链端的新媒体运营公司,最后都会在价格战和品牌战中败下阵地来。
传统新媒体运营公司,本质上跟过去的传统广告公司没区别,看看今天那些传统广告公司即使曾经最辉煌的奥美、麦肯、省广这些,今天的下场如何?
所以,新媒体运营公司转型势在必行,只是如何转型、往哪个方向转型罢了。
二、中医馆被倒逼着转型
对于我们绝大部分医馆来讲,最缺的恰恰是流量。
我们医馆有技术、有产品开发能力、有很好的医疗背书,我们甚至在区域有不错的口碑,但我们就是搞不定流量,致使没法把大好的优势发挥出来。
我们在讲医馆发展的三个战略驱动力:驱动技术的能力、驱动用户的能力、驱动产品的能力。
我们医馆因为缺乏运营能力,致使用户驱动和产品驱动两个方面陷入空白状态,其结果就只能在技术端死耗,最后花了10来年苦心经营,也没法把医馆做大。
特别是近2年,我们医馆明显感觉到流量下滑严重,大家越来越为流量焦虑。
其实,并不是流量下滑了,而是被别人中途截流了,主要表现在;
一是被一些在新媒体运营不错的医疗机构截流了;
二是被上面这种专业运营新媒体的公司截流了;
三是被新技术新服务模式的医疗健康机构截流了;
……
对医馆来讲,流量之战已经进入到深水区,不再像前两年做做自媒体就能有流量了,而是需求更为精悍的流量运营+项目孵化团队。
我们医馆必须为这场转型之战做好准备。
三、中医馆业态重构开启
随着线上流量越来越稀缺,擅长玩新媒体运营的公司,只要他们进入到医疗大健康领域,首选就是中医赛道。
因为从他们的视角和经验来看,中医赛道还处在项目孵化初期阶段,流量红利依旧。
所以,今年我们也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医疗MCN机构亲自下场开医馆了,不再是简单地做代运营服务和帮医生打造IP。
对于传统中医馆来讲,见得最多的是技术驱动医馆发展的成功案例,虽少有做大做强的。
因为见得多,大部分传统中医人认为这是做中医馆的唯一真理,也就是他们眼里所谓的“疗效”。
今天医馆的竞争,从做大做强角度来讲,谁短时间内都没法在技术端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
因此,谁也没法在短时间内脱颖而出。
市场上快速做大的中医馆,本质上并不是在技术端形成了核心竞争力,而是通过资本、模式来高效达成的,如固生堂通过资本来驱动技术的,榕树家通过模式来驱动医馆高速发展的,问止中医是通过驱动原点人群来高速发展的。
只有那些家传中医馆、个体中医馆,是靠一点点技术来维持的,搞个几十年上百年还是原地踏步。
所以,中医馆转型和做大,一定要具备技术之外的能力,一定是因为拥有了真正驱动技术的能力,这才是核心。
就技术谈技术,做不大,因为复制不了。
但流量打法、项目和产品是可以复制的,供应链是可以掌控的。
特别是新媒体公司的躬身入局,新媒体运营+中医馆相结合,必定会出现“流量运营+项目孵化+供应链建设”于一体的医馆,从而实现对传统中医馆业态的重构。
作者:文宇澄 时间:2024-11-21 17:34:19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苏卓然 时间:2024-11-21 16:14:13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段涛 时间:2024-11-20 17:01:5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元辰 时间:2024-11-20 10:27:45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何嘉焜 时间:2024-11-20 10:24:4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蒋小富 时间:2024-11-19 22:00:53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