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医院经营

DRG支付下的"病种投资组合"经营策略

25年11月11日 阅读:412 来源: 元辰首发 IP属地:辽宁省


  概述:本文针对DRG/DIP支付改革下的经营困境,提出"病种投资组合"策略,通过风险-收益象限分析、病种产品经理制、病种组合套利三大实战工具,帮助医院从单病种算账思维转向组合经营思维,提供精细化成本重构路径与合规套利方法。


  DIP付费后,很多院长把内科当亏损包袱,恨不得全砍掉。杭州某二级医院心内科主任跟我吐槽:他们科CMI值1.2,但DIP点值只有0.8,干得多亏得多,院里天天盯着费用。这种"按病种算小账"的思维,正是DRG时代最大的经营陷阱。今天咱们换个玩法——把医院当成基金公司,病种就是你的投资组合。


  第一步:给病种做"风险-收益"象限分析,别只看净收入

  很多医院的经营分析会,还在看哪个科室收入多、哪个病种利润高。这种单维分析在DRG下会害死人。我们帮南京某骨科专科医院做了张"病种投资组合图",横轴是DIP支付标准与科室实际成本的差值(盈利空间),纵轴是病种CMI值(技术难度),瞬间就看明白该干啥:


  第一象限"明星病种"(高盈利+高技术):比如膝关节置换,CMI值2.1,DIP结余率18%,必须All in。但怎么投?不是盲目加床,而是做"产能释放"。我们发现他们手术室下午4-7点空闲率高达60%,于是调整排程,把明星病种全部集中在下午做,一个月多做了40台,净增200万结余。


  第二象限"问题病种"(低盈利+高技术):像复杂脊柱侧弯手术,CMI值3.5但DIP赔钱。传统做法是砍掉,但我们的策略是"限额配给+技术溢价"。每年只做30台,但必须收5个进修医生,每人交3万学费,同时在抖音拍"高难度手术纪实"短视频,一年带来200万精准患者咨询。算下来,单台手术亏损15万,但综合收益(学费+品牌溢价)却是正的。


  第三象限"现金牛病种"(高盈利+低技术):比如腱鞘炎小手术,CMI值0.6但结余率30%。这种病种要"标准化复制",做成日间手术,护士培训三天就能独立做术前评估,医生一天能做20台。关键是把流程SOP化,一个人效抵原来三个人。


  第四象限"瘦狗病种"(低盈利+低技术):像普通腰椎间盘突出,CMI值0.8还赔钱。传统做法是直接砍掉,但我们更阴险——把它当成"流量入口"。这类病人不赚钱,但可以引流到康复科做术后康复(自费项目),或者转介到体检中心做脊椎健康筛查。去年这个"瘦狗病种"给医院带来了800万关联收入。


  第二步:建立"病种产品经理制",让医生懂经营

  很多医院经营和临床是两张皮,医生只管看病,院长只管算账。我们的解法是:每个病种设一个"产品经理",通常是高年资主治或副主任医师,给了他三个权力两个责任:


  权力一:病种成本结构知情权。他能实时看到自己所管病种的药品、耗材、检查占比,以及DIP支付标准。我们开发了小程序,医生查房时能随时查"今天这个病人的药占比要是再涨0.5%,就超DIP标准了",比财务科事后算账管用一百倍。


  权力二:临床路径调整建议权。产品经理可以发起临床路径优化提案,只要能把平均住院日降1天,或药耗占比降3%,且保证医疗质量,院委会48小时内必须批复。广州某院的产品经理把"胆囊切除"的抗生素使用从5天降成3天,一年省出40万,医院奖了他5万。


  权力三:跨科资源协调权。比如"脑卒中"产品经理,可以协调神经内科、康复科、影像科开周会,把取栓后的康复介入时间从7天缩短到24小时。DIP支付是固定的,康复介入越早,病人恢复越好,床位周转越快,结余自然高。


  责任一:病种CPI(临床绩效指数)负责制。CPI=(实际DIP收入-可控成本)/出院人次,说白了就是每人次医生能控制的净收益。连续两季度CPI负增长的,取消产品经理资格。


  责任二:患者满意度NPS达标责任。不能让医生为了控费牺牲服务,NPS低于50%的产品经理,即使赚钱也得下课。上个月,某赚钱的产品经理因为患者投诉他沟通太冷漠,被拿下,全院震动。


  第三步:玩转"病种组合套利",在政策缝隙里找利润

  DRG/DIP的支付标准是按地区平均成本定的,但不同医院的成本结构差异很大。聪明的经营者会玩"病种组合套利",合法合规的那种。


  案例一:"时间套利"。武汉某院发现,同样做髋关节置换,周五做和周一做的盈亏平衡点完全不同。因为周五做完周末两天床位费、护理费是净支出,没有检查收入。于是他们把所有大手术排周一到周四,周五专门做"日间化疗"这类当天出入、现金流快的病种。一年下来,床位周转快了0.8天,多收了300万。


  案例二:"结构套利"。DRG支付包含检查费,但不同医院检查成本天差地别。影像科设备折旧的固定成本,多做个CT边际成本几乎为零。于是他们把"瘦狗病种"入院时必经的CT检查,从门诊挪到入院后做,DIP支付标准不变,但检查收入留在了院内。注意,这是合规的,因为诊疗需要。


  案例三:"协同套利"。把赚钱病种和赔钱病种打包收治。比如"甲状腺癌"手术赚钱,但术后需要"核素治疗"赔钱。传统做法是推给外地医院,现在他们自建核医学科,赔钱做碘131治疗,但要求病人必须在本院做术前术后超声和甲状腺功能复查,这些检查赚钱。综合算下来,组合收益率比单纯推走病人高12%。


  核心忠告:DRG下经营的本质是"精细化成本重构",而不是"简单粗暴砍成本"


  很多院长一看到DIP亏损,就砍检查、降药耗、减人力。这是最蠢的,因为DRG支付标准是固定的,你成本降得越多,结余才越多。但降成本不能降质量,不能降效率。真正的经营高手,是把成本花在刀刃上——该给患者的一个不能少,该浪费的环节一分不掏。


  最后送大家一个"病种经营体检表",每月问自己五个问题:哪个病种CMI值在涨?哪个病种30天再入院率在降?哪个病种患者自费率在升?哪个病种平均住院日还有压缩空间?哪个病种可以成为下个月的流量入口?把这五个问题答明白,DRG不仅不是噩梦,反而是甩掉那些粗放经营对手的绝佳机会。


  别抱怨政策,政策对所有人都一样。抱怨的,都是还没学会在新规则下赚钱的。



本文使用AI工具辅助整理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1066阅读

不烧钱、不降价,民营医院如何靠“深度经营”实现利润增长?

作者:元辰 时间:2025-11-10 16:21:44 文章来源:首发

2184阅读

“门诊量稳” 却营收低?解锁营收增长新密码用三招

作者:小灵 时间:2025-11-10 12:05:27 文章来源:首发

1728阅读

门诊量暴涨130%的秘诀:透析运营的"毒数据"陷阱

作者:元辰 时间:2025-11-10 09:00:26 文章来源:首发

1899阅读

住院部床位周转:如何把"空窗期"压缩到8小时?

作者:小灵 时间:2025-11-07 15:44:57 文章来源:首发

5194阅读

用一张“体检地图”把淡季做成旺季——关于六步连环拳

作者:元辰 时间:2025-11-07 11:31:48 文章来源:首发

3778阅读

看我的实战破局之道:如何既“省钱”又“赚钱”?

作者:小灵 时间:2025-11-06 14:37:24 文章来源:首发

简介
毕业于大连某医科大学,医学硕士。现任某民营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某大学兼职副教授。曾担任某大型医院总监,对医院管理与运营方面颇有研究,经验丰富。
宣传口号
成功是属于最先行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