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的药品降价令让久困“以药养医”体制的近百家药企上书国务院,反映“以药养医”的弊端及单纯降药价带来的问题,并建议对这种体制进行改革。
此次上书的内容是药企普遍反映的问题,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毋庸置疑,药品直接涉及医改,涉及消费群体的看病支出,许多人直言不讳用压价来缓解看病贵当然可以理解。但是,药企自有其控诉的理由,没有破除“以药养医”这个体制性顽疾,单纯依靠药品降价,难以从根本上铲除看病贵之根源。医药专家认为,此举首先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因为我国现行政策规定,医院最多可以在药厂提供的进货价上加价15%作为医院的补偿收入。同时,医院还可以从药厂的进货价中提取5%的利润。眼下,医院总收入的50%至70%是药品销售收入,“以药养医”状况严重。为了解决看病贵难题,降低医药价格是必要措施,但绝非唯一必须手段,试想,如果没有“以药养医”,医药企业也就失去了它最大的、几乎是全部的市场来源与支持,单靠药店零售获利度日,恐怕它末日不远,这直接关系庞大医药群体员工的生活生命,所以,医药企业只能作为医改的一部分,单靠医药的降价根本无法推动医疗改革,药企的利润空间被极度压缩,将极大地挫伤药企的积极性,不利于医药产业的兴旺发达,从长远来看,这势必会造成出现人为的医药短缺,定将出现药价飞涨,这不就更加加重了看病贵么?.
几年的医改证明,解决看病贵单纯依靠市场调节是不科学,但现实也告诉我们,市场经济运行中进行医改,单一用行政手段降低药品价格来解决看病贵,牵涉多个层面科学协调和互补,以此来应对包括医疗市场在内的各种趋利活动都能科学、可行、合理运行,否则就会出现社会健康运行和经济健康发展的障碍及混乱。医改是改革的重要内容,涉及面广,非单一的卫生部门就能胜任,必须借助于政府来主导医疗体制改革,通过政府的筹资和分配来推动建立一个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尤其是完善医保体系,通过医疗保险预付制取代现行的个人垫付制,以此减少和减轻参保者的医药支出,缓解他们的看病贵,这才是可望可及而又可行的运作手段和办法。
近年来我国卫生总投入逐年增加,但运作链条长而复杂,最终用到病人身上的量却不如愿,其中绝大数值远离医药企业而是用于医疗机构的管理加强完善和运作,加上社会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疾病风险没有分摊给社会大多数成员,在这种形势下,单纯靠对医药企业和药品的“制裁”就真的能让患者摆脱看病贵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想从根本上解除看病贵,理应从解除形成导致看病贵的根源入手,一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要重视加大财政卫生支出比;二是出台刚性政策来调配医疗资源,使三级医院过剩的医疗资源下沉为基层服务,将财政投资主要用于加强基层的医保,提高参保者的就医消费报销比例;三是放开医药市场,医药分开,让药品在市场中依靠质量信誉来调价,让消费者在执业药师的科学合理推荐下,自愿选择价格不一的药品:四是进一步探讨完善医保支付体制,寻找合理、可行、与消费者直接的支付办法和比例,让医保资金最大限度发挥它的功能作用,最大比例服务消费群体。有报道,截至2014年全国医保结余累积高达9000亿元,试想,如果单靠取消零加价需要多少年才能将其完全兑付给患者?破除以药养医而行的零加价真的能明显缓解看病贵么?这足以说明,单拿药企开刀,单靠破除以药养医用药品降价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看病贵。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
www.hxyj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