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社会上对医学有很多误解,其中之一就是“医院是治病的地方,到医院就得把病治好。”认真想了想,其实这种误解虽然与患者和公众缺乏医学常识有关,但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不到位、一些商业广告恶意夸大疗效和不实的宣传对误解的产生和固化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此外,目前的医疗模式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因素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对医学目标的定义有四个方面,即预防疾病和损伤,促进和维持健康;缓解和减轻因病患带来的疼痛和痛苦;治疗和护理病患,照料不能治愈的病人;防止过早死亡,追求临终关怀。以这四个目标来比照当前患者和社会公众对医学的误解,一方面可以找出我们的医院、医护人员乃至医疗模式的问题所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们的医学是一门并不完美的科学。
事实上,医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项技术。如果我们站的再高一点,把人看成一个整体,看成一个身心统一的完整系统,那么,医学更应当是一门艺术。我注意到,在刚刚过去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提醒年轻医生要实事求是、坦荡地和患者交流。他特别提到,要有医患沟通的艺术,让病人了解医学不是一门完美的科学。黄洁夫指出,医学是最具有人文精神的学科,是最有人情味的职业,敬畏生命是医生的第一品格。
包括自己在内的众多的医护人员的价值在哪儿?这是我行医多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医院是治病的地方,但到了医院就一定能把病治好吗?医疗也只能作为一种手段、一种技术而已。关于什么是“疾病”,什么又是“把病治好”,这恐怕也无法用一两句话或一个简单的概念就能叙述明白的问题。
我认为,很多疾病不单纯是肌体的问题,还包括导致疾病的心理、环境、饮食、药物等多种因素,疾病不过是表现在当下的症状和现象而已。单纯从临床治疗技术来说,今天,我们的医学越来越重视患者的权利,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作为医护人员,从与患者第一次接触开始,需要了解和掌握的不只是患者得了什么病,更多的是要搞清楚患者想解决什么问题,这一点,医护人员的地位和重要性是任何检查、治疗技术手段都无法替代的。因为只有通过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才能真正了解和掌握患者对治疗的需求,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供患者选择,从而避免或减少冰冷的技术给患者带来的伤害。
医学是一门并不完美的学科。就疾病的诊治而言,由于我们至今还不能给“人”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对很多疾病的发病原因知之甚少,“原因不明”让医生难以面对患者。因此,治愈疾病是医护人员的远大理想,而事实上是一件几乎不可能达到的目标,我们必须正视医学的这种不完美。医护人员不是修理工,每天面对的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医疗技术只能解决部分肌体的问题,对于患者的心理问题则显得无能为力。临床中,医护人员常常需要通过医疗技术应用和心理疏导并重,很多情况下心理疏导甚至胜过医疗技术应用,才能减轻患者的痛苦。由此看来,医学虽然不完美,但医学中的人文一定要完美 ,
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当前乃至今后一个很长时期的主要医疗目标之一。
人的一生中没进过医院、没见过一生的人恐怕不多。医学所解决的不仅是患者当下的某种疾病,更应关注人一生的健康,通过治疗与沟通,向患者普及健康知识,让患者懂得如何防病、不得病。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4-30 11:09:05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张民 时间:2025-04-28 17:42:46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4-28 16:18:16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黎汉军 时间:2025-04-27 17:40:4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张磊 时间:2025-04-27 11:31:4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刘牧樵 时间:2025-04-25 14:03:45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