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整形美容医疗机构的营销策略,一个是连锁美容院品牌营销策略。各自策略的重点分别是什么?有什么成功案例吗
一个欲望膨胀行业的从业者
就目前而言,整形美容行业的市场还是不够成熟。个人认为,在继续教育消费者的同时,还应该抓住一些特定人群进行推广。大众媒体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教育消费者,总的来说,大众媒体的推广紧紧跟住时尚的潮流,与明星进行捆绑是一个好方法;在网络推广上,目前形态过于依赖竞价,而忽视了内容建设,在这方面可以提高,增强网站的用户粘度;在渠道推广方面,目前50%的比例分成实际已经是极限了。
广告和跑步让我不知疲累
国内美容整形医疗机构,很多是合资性质的多地连锁。从业者专业背景强,有一定的国外先进经验技术支撑。注重人性化服务于个性化美容整形方案。费用相对较高,面向的群体高端化。
它们开设的美容整形项目很全面,从脸到身,从里到外,都是真刀真枪的美容整形,丰胸抽脂,削骨增高。一般看到的,经过媒体宣传的“人造美女”,基本上都是这些机构的“产物”. 目标群体就是那种能对自己狠下心挨刀子,又能狠下心掏钱的想在身上脸上大动的人,比如艺考生,比如小富婆。
在目前的宣传营销策略当中,这些机构比较侧重于强调自身的专业性,安全性,与人性化,私密性。基本上是基于外部竞争者的营销手段。专业的医疗整形机构面对的两类外部竞争者是公立医院的美容整形科室和下文提及的小型连锁美容院;所以用安全性,专业性来对付小型连锁美容院,用人性化和私密性来与公立医院进行竞争。说白点就是通过把自己说的很高端,来显示小美容院很业余,通过把自己建立的很“会所”,来显示公立医院很“医院”.
但是忽略的是,这些美容整形医疗机构的营销宣传比较雷同,各自的服务与产品“同质化”,例如,大多的广告都是美女效果图加上强大专家群,让人很难对某个品牌或者机构留下深刻印象或者形成清晰的定位,所以陷入更加惨烈的内部同质化竞争。然而,美容整形的主要目标群体是女性消费者,情感感性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消费行为,因此我认为除了专业性,人性化这些要素,应适当突出品牌特色与文化,由USP(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进入ESP(Emotional selling proposition)。
连锁美容院在国内属于较早开设美容整形服务的机构,规模小,提供的项目处于比较浅层的水平,从业人员的专业性难以保证 .各种电视节目新闻媒体多次黑过这些小美容院,而且各种办卡各种不安全让它们的整体口碑的确不怎么好。
如果说上面提到的是真刀真枪的美容整形那么这些就真的是小打小闹,割个双眼皮儿,纹个眉毛撑死了,大多数服务项目是不用刀枪的(法律法规不允许,小型连锁很难达到资质)。多开设在居民区商业区,目标群体就是各年龄段中低收入女性,美容在这里基本上就是日常护理的概念。单次的消费绝对比不上美容整形,但美容整形基本上市一锤子买卖,美容护理却可以是长期的。
营销策略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很大程度上依赖的是价格。大多数连锁美容是加盟的形式,品牌辨识度完全没有想象的那么高,对于品牌的管理也不是很好。便利性与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消费者的选择。对于连锁美容院,突出自己的USP我认为倒是比较正确的选择,小而优的长期经营应该是王道(每天在店门口跳舞喊口号没什么用的,亲)。如果可以,更加严格统一的品牌管理也会很有帮助。
Ps:大面积的投放开始砸入市场,以前民营医疗靠着一个药方一个点子走进入21世纪,媒体的时代扩张,驾驶高速路很快让更多人知道你是谁,然后现代的时代又在改革,已经面临第三个时期,就是品牌化。然而说同质化和品类问题这个就很有意思了,国内后起整形某医院主打韩国品牌,全套韩国血统,结果迅速崛起,而后国内另一集团随后紧跟其后打造第二大韩国整形美容品牌,可见在韩国的领域在细分化,什么全国连锁啊等等都在细分化,以深圳为例,大家都知道做眼睛去哪儿,做鼻子哪儿好,做激光哪儿好,做注射哪儿好,谁谁谁擅长什么,谁谁谁在哪家医院。
可以说美容整形市场还不够规范化,但是目前已经形成初步的区隔,竞争造就了细分,造就了行业的进步,也在逐步形成系统,只让我们逐步期待。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
www.hxyj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