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其他

医改是为了拉动内需?

13年06月26日 阅读:9079 来源: 廖新波原创

  最近我才发现人民日报2013年01月18日有篇白剑峰的文章叫“病人为何越治越多”,这篇文章读来心感觉很深沉。尤其由此联想到我们医改后的一系列口号与做法,与白先生的这篇文章的因果有点关系。


  比如,我们在解决金融危机的时候,恰是医改元年,也是政府加大对基层医疗的投入黄金时期,本来是很好的,毕竟多年来我们的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欠债太多。但是我们却提出了一条错误的口号:拉动内需!也就是说通过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借医改之势,拉动国内GDP的增长。看似很“合情合理”,过敏没有钱看病嘛,政府出一点,个人出一点,撬动整个医疗经济的发展;


  再比如,我们很喜欢从经济学的角度去全面推动医疗服务的“薄利多销”。当人们在学经济学的时候,都喜欢用化妆品与药品来解释“薄利多销”。从经济学角度来讲,化妆品属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而药品属于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我们不可能像购买化妆品和使用化妆品的心态去“吃”药品,“搽”药品。医疗服务包括药品的“销售”不可以通过“薄利多销”的来达到增加医院总收益的目的。或通过药品的销售来拉动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当然,一些无伤害和小伤害的检查可以类似“化妆品”,通过“薄利多销”来拉动医院的增长点,但是结果如何?过度检查,过度医疗就随之而来。本来需求弹性很低的医疗“商品”,经过“诱导”,把欲望变成了需要和需求。


  我们再拿一组数据说事。1990年以来我们医疗费用发生了N倍的增长,而医护人员的增长在费用增长下显得如此的乏力(图:红黄蓝三条线),几乎趴着不动。尤其在医改开始后的三年,医疗费用更是一个高跷。服务费用的增加的同时,医疗服务量也是几倍的增加。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了:看病贵了,看病难了,患者多了,医务人员更苦了!而健康状况呢?


  1.jpg


  我们总不能说,医改了,看病的人多了,国民健康素质下降了。是不是,我还真的不敢说个明白。那我们可以说是医改拉动了内需?因为在我们这三年病床数目增长率也很高,与国际发展趋势背道而驰(美国床位逐年下降),而这种“内需”的潜台词是如何说和说得完美呢?下面白先生的的文章也许在说我要说的另外一个问题:我们的我们的预防工作做得怎么样?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花宝金教授因擅长治肿瘤,患者趋之若鹜,一号难求。然而,花教授却并不开心,他说:“我行医几十年,每天都在拼命看病。结果,病人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治越多。作为一名医生,一点成就感都没有。”


  花教授是一位清醒的医者,他看到了表面“繁荣”背后的隐忧。从医生个人来说,病人越来越多,说明自己医术高、口碑好,患者认可。但是,从整个国家来说,病人越来越多,则说明医学发展走入误区,重治疗轻预防,医生“只治不防,越治越忙”。


  古人云:上医治未病。意思是说,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擅长防病的人。遗憾的是,不少医生错误地认为:谁的病人越多,谁的本事越大。近年来,很多医院跑马圈地,盲目扩张,有的医院床位数甚至超过6000张,成为世界罕见的“巨无霸”。在扩大规模的同时,还大量引进“高精尖”设备。如此一来,大医院形成“虹吸效应”,抽空了基层的优秀人才,导致患者过度集中难以分流,医院的扩张速度赶不上病人的增长速度。因此,大医院医生整天疲于奔命,都在忙着“治已病”,哪有精力“治未病”?


  医学技术越来越进步,医生队伍越来越庞大,而病人却越来越多,这是医生的悲哀,也是医学的失败,值得认真反思。美国心脏协会曾有一个生动的比喻:如今的医生都聚集在一条泛滥成灾的河流下游,拿着大量经费研究打捞落水者的先进工具,同时苦练打捞落水者的本领。结果,事与愿违,一大半落水者都死了,被打捞上来的也是奄奄一息。更糟糕的是,落水者与日俱增,越捞越多。事实上,与其在下游打捞落水者,不如到上游筑牢堤坝,让河水不再泛滥。作为医生,不能坐着等人得病,而应防患于未然,避免更多人“落水”。


  预防为主,是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但是,由于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这一方针沦为一句口号。专家预言,未来十几年,慢性病在中国将呈“井喷式”爆发。如果“井喷”真的发生了,这将是中华民族的灾难,中国人有可能成为新的“东亚病夫”。2010年,我国慢性病卫生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为70%,而这些疾病大多是可以通过干预避免的。因此,能否阻中国人有可能成为新的“东亚病夫”。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最近,卫生部提出探索建立医疗服务联合体,让大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利益共同体,通过双向转诊的方式,对居民进行无缝化的健康管理。同时,推动大医院设立全科医学科,鼓励大医院医生做全科医学带头人。这不仅符合医学发展方向,而且体现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今后,大型公立医院应从单纯的治疗疾病为主,转向预防与治疗并重,将“末端治理”变为“源头治理”。


  从顶层设计来说,政府应为落实“预防为主”方针提供政策支撑。例如,借鉴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做法,将“医疗保险”变成“健康保险”。政府不仅要向医院购买疾病治疗服务,还要购买疾病和健康管理服务,由全民健康保险“买单”。从“医保”到“健保”,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体现的却是医学理念的巨大进步。


  医疗消费具有无限趋高性,再多的财富也会被这个“无底洞”吞噬干净。因此,解决13亿人的健康问题,绝不能靠打针吃药,而要靠预防为主。只有病人越治越少,才说明医生的本领越来越高,医学越来越有希望。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767阅读

中医技术靠“说文解字”的方式来创新,死路一条

作者:蒋小富 时间:2024-12-21 10:15:38 文章来源:原创

726阅读

医保年度工作宣言漏掉一段:真支持仿制、支持真仿制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12-21 10:15:38 文章来源:原创

2591阅读

我眼中的美沃斯

作者:王建中 时间:2024-12-21 10:14:33 文章来源:原创

895阅读

保险业办医疗“速成法”:专科及其中、全科及以外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12-21 10:11:51 文章来源:原创

1265阅读

新文件来了!引导规范民营医院高质量发展,卫健委确定了12大方向→

作者:晨晓 时间:2024-12-20 17:01:17 文章来源:转载

1447阅读

2025医疗行业展望:社会办医如何在创新与挑战中脱颖而出?

作者:吴启峰 时间:2024-12-20 16:16:06 文章来源:首发

廖新波
简介
   水,随性可塑,总以一种新的姿态向前推动。我是水,可雨可雾,可冰可雪;化作春雨润万物,化作河流载舟行。我是这样走来,这样走下去: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廖新波,男,1956年8月生,广东台山人,汉族。199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学历医学本科、管理学硕士。曾任广东省卫生和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