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国民营医院的回顾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产权格局。卫生改革结合实际,探索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保健制度,根据城乡差异,人口流动,医疗需求不同,供给不足等特点,呈现公立医院主打,民营医院、外资医院、合资医院并存的医院所有制形式。民营医院整体上经历创业、发展、调整、提高,走到了今天这样一个可喜的局面。
民营医院自上个世纪80年代(1984年广州益寿医院,1988年吉林市创伤医院等)出现以来,20多年的时间,不断成长、成熟,全国有统计资料的民营医院已达1792所,民营医院固
定资产投资已达408.3亿元,床位78051张;规模在扩大,很多门诊部提升到医院的档次,更有民营医院跻身三级医院的行列;市场占有率上升到5%。民营医院已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正在改变公立医院的一统天下,形成多种力量办医的新格局。 从时间段划分,可以这样说,上个世纪80年代——民营医院兴起阶段;90年代——民营医院发展阶段;本世纪前4年——民营医院高潮阶段;目前——民营医院调整阶段。
崛起的民营医院靠资本、体制、服务上的优势,积累了一定的力量,并对自己的力量有了自觉,用他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解,维护自己的权益,发展自己的事业。单就医院集团来说,中美华医公司,中国凤凰医院集团,博爱医疗集团等,都以他们的业绩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赞誉。各地更有许多民营医院如东莞市东华医院等,取得患者的信任,政府的认可,部门的支持,越办越好。
民营医院自创办以来,发挥了以下重要作用:在政府主导下打破卫生部门公立医院垄断,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大力发展民营医疗机构,加强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扩大与增加了医疗卫生筹资渠道,吸引与吸收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医疗卫生事业;扩大医疗卫生资金来源,一定程度上缓解办医资金难的状况,满足不同层次医疗保健需求,扩大医疗保健覆盖面;提高医疗卫生机构技术效率和服务水准,引进高水平的技术设备,运用全新的服务理念和手法,提倡经营效率和效果;提高医疗卫生行业资源配置效率,体现出市场配置资源的趋向和途径。民营医院发展的主要特点
1、规模相对较小。民营医院多数投资不高、规模相对较小。目前民营医院和合资医院数量占整个医疗机构的比例还不到1%,床位、医师以及护理人员只占到总量的1.4%、9.4%和0.8%,门诊量、入院人次占总量的7.7%和2.9%;资产在100-500万元的较多,资产在3000万元以上的仅占7%左右;民营医院床位基本在50-300张,大于500张的只占1.6%;日门诊量在l00人次以下的约占一半以上,年手术量大多在100-1000台。
2、分布趋势明显
民营医疗机构普遍分布在经济相对比较发达地区,其中华北、华中、华南、华东四区域约占总民营医疗机构的90%以上,而江浙沿海一带相对集中,约占总数35%以上,民营医疗机构相对比较多的省市有:江苏、广东、浙江、陕西、福建、河北、河南、山西、四川、吉林、辽宁、上海、北京等;宁夏、青海、新疆、西藏等区域分布很少。
3、以“特色专科”为主
80%民营医院走专科特色道路,如当前比较多的女子、男科、不孕不育、口腔、眼科、肿瘤、骨科、中医等,风险相对较小,利润比较高的项目;在设立“特色专科”中注重分层服务,如上海出现了五个层次的医疗机构:帮困医院、基本医保范畴医院、高收入医院、境外人士豪华医院和顶级奢侈型医院。上海民办医疗机构的定位主要是服务于后三种人。据对民办医疗机构的调查发现,它们主要是采取小综合大特色的错位竞争策略,凭借良好的医疗技术和全新的服务理念,奠定在医疗市场的地位。
4、具有中国民营医院的管理特点。民营医院都有着严谨的管理制度;民营医院有着独特的企业文化;民营医院有着向上的团队精神;民营医院有着更强的营销意识 ;民营医还有很强的品牌意识。
中国民营医院的自身优势很明显:
一流的服务水准是民营医院的最大优势,高水平的服务质量,人性化的服务环境,便捷温馨的服务流程是民营医院取胜的关键。大多数民营医院在前期投入中都很注重医院环境的改造,以“清新、舒适、典雅、洁净”的环境来赢得患者。
许多民营医院的医疗设备都是从国外引进的,这为迅速、准确、全面地诊断病人创造了极好的条件,也为民营医院增添了品牌效应。
民营医院具有准确的市场定位,而这个定位包括服务对象,也指医院自身专科特色。民营医院“大专科多、小综合多、专家多、特色医疗多”,这也是民营医院在市场竞争中不败的原因。民营医院还具有灵活的经营体制、特色,民营医院的效率明显优于公立医院,这也是业内的共识。
同时,与公立医院相比较,各有优势和劣势
在产权制度上:法人治理结构的不合理和产权制度的不明晰一直是困扰国有医院发展的难题,医院产权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与医院资产的增值和保值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仅靠管理者的职业道德、事业心和责任心维系着医院资产的增值和保值,这成为制约国有医院发展和经营管理规范化和市场化的根源。民营医院的产权或为独资或为合资或为股份制形式,有着清晰的产权和法人结构,医院产权的所有者与医院资产的增值和保值有着直接的利益关系,同时也要求医院的经营管理者必须确保医院资产的增值和保值,这将成为民营医院发展和经营管理规范化和市场化的源动力。
在经营机制上:国有医院有着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从过去到现在都是我国医疗服务行业的主体,在管理上有着丰富的经验,也具有技术、规模和品牌优势,但由于法人结构的不合理和产权制度的不明晰,政府行政部门对医院干预过多,医院的自主权难以落实,管理者和职工都抱着铁饭碗,管理体制过于僵化,市场意识和危机意识淡薄,各服务环节过于烦琐,无法方便患者及坐等患者上门求医现象普遍存在,医德医风问题成了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民营医院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势单力薄,社会影响小,医院的危机意识极强,经营手段灵活,受行政干预少,市场意识和自主性强,能够紧紧围绕社会需求和患者需要,调整自己的战略方向和服务形式。
在经营规模上:一般规模最大的医疗机构都是国有医院,国有医院凭其较大的规模和技术实力,抢占了当地大部分的医疗服务市场份额。但是国有医院因其管理体制和区域的限制,大都只能在当地发展,现行医院改革中所发生的兼并、重组大都在当地医院间进行,政府管理部门和医院管理者较少在区域外设立分院,走市场化经营道路占领外地医疗市场。而医院医疗服务业务的区域化限制了各级医院的发展,同时国有医院的大而全导致在一些细分市场中很难做细、做深、做精。民营医院建设之初规模较小,很难与国有医院全面抗衡和竞争,也正因此得以生存,政府并不鼓励民营医院与国有医院全面抗衡和竞争,而只希望成为国有医院的补充。但是民营医院有很好的经营机制和极强的市场意识,能够做细、做深、做精一些细分市场,并迅速向区域外发展,在全国各地形成连锁医院集团,从而做大规模做强品牌。
在技术资源上:医院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医疗技术水平的高低常常作为医院是否有竞争力的标志。国有医院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培养了大量的医学人材,拥有较高的医疗技术水平,在技术资源上拥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医院在重视人材培养和医疗技术水平提高的同时,往往忽视了服务的提高和改善,人才成长的环境比较僵化。民营医院虽然在技术资源拥有上处于明显的劣势,但可以通过引进人材来迅速拥有技术资源,同时也可在对技术的要求并不高却可大做服务文章的一些细分市场中寻求发展。
在资本运营上:医院既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也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医院是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的场所,其选址要求人口相对密集、交通便利,这就造成了医院建设的基础设施的投资较大,同时科技含量高的医疗设备和人材的拥有、培养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国有医院在长期的发展中有了较为厚实的资本积累,其基础设施、医疗设备等固定资产规模总量很大,但因法人治理结构的不合理和产权制度的不明晰,使其在资本运营上处于明显的劣势。民营医院建设初期资金是其发展的瓶颈,但是民营医院不必与国有医院展开全方位竞争,而在细分市场中发展,以减少资金瓶颈的制约作用,在医院经营走上正轨后,因其产权结构明晰,较易从银行融资或发行股票上市在社会上融资,从而快速发展壮大。
在人力资源上:国有医院半个世纪发展历程和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事制度的特殊性,聚集了大批优秀的高素质医学专业人材,其拥有的人材数量和质量都是民营医院所不可比拟的,同时国有医院现有的规模和品牌优势也较易吸引和培养人材。但是由于体制原因,医院行政和后勤保障部门机构人员均十分庞大,所有职工都抱着铁饭碗,以及不合理的薪酬制度,导致人材的激励机制薄弱,主人翁意识淡薄。能否拥有高素质医学人材是民营医院发展的又一瓶颈,现阶段民营医院没有规模和品牌优势,只能靠极具希望的发展前景和合理的薪酬制度、市场化的运作手段来引进和拥有人材,同时因其良好的经营管理机制,保证了人材的进出口通道的畅通,不断优化人材队伍,使医院和人材共同发展。
在市场营销方面:国有医院凭借品牌、规模、技术优势全方位吸引患者,占有当地医疗服务市场的大部分份额,规模化、全方位的服务使其在市场营销上难以侧重,缺乏有效的营销机制、营销手段和营销人材。民营医院在品牌、规模、技术上处于劣势,其战略定位多在细分市场,营销战略重点突出,营销机制和营销手段灵活多变,营销人材的招聘和管理方便灵活,市场开发和市场病源跟踪管理优势明显,广告宣传也效果显着。
民营医院自创办以来,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和出现内外环境两方面的问题。从外部来看,生存处境有很多不利条件,也就是民营医院面对的外环境有许多困惑。这主要表现在:
税收负担重。卫生部门已经明确民营医院为营利性医院,税务部门逐渐开始对营利性医院征税。如果按企业收税,那么医院将要上缴毛收入的5.5%,此外还有16种税,医院实在难以承担。关于营利性医院的免税问题,各地政策也是五花八门。民营医院实际上在未能享受到价格优惠的情况下,仍需纳税,造成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间的不平等竞争。
医保定点难。一是民营医院进入医保定点难。二是已进入定点的民营医院反映,医保病人起付标准低于公立医院。
执业医师不能注册。卫生部出台的《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规定,执业医师只能单地点执业。民营医院只能招聘公立医院那些“有想法”的具有执业资格的医生,招聘不到,就只能“非法行医”了。
专业领域缺少公平待遇。譬如,民营医院反映无法了解医学科研招标工作,更无法参与医学科研项目投标;医疗事故鉴定时受到公立医院专家的不公正对待等。
政府部门指导少处罚多。对民营医院,一些卫生监督人员存在偏见,工作中指导少、处罚多;较少指导和帮助。
营利与非营利实行难。由于绝大多数的民营医院都被定位为营利性医院,因而托管、合资、并购成为许多社会资本迂回进入公立医院取得非营利性医院资格的方式,以便取得医保定点资格,而且可以享受非营利性医院免税的政策。资本的意志最终将使公立医院背离初衷,投资者可以采用多种手法转移利润,还可以制造更多的关联交易,扭曲市场。
医疗市场竞争不公平。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同处一个医疗市场,但却不在同一个竞争起跑线上,公立医院为非营利性质,有政府拨款;不少民营医院也与公立医院一样,承担了一定的社会公益任务,没有拨款,收费也是按国家卫生部门的统一标准。非营利医院赢利多、不交税;营利性医院赢利少,却要交税。
同时,民营医院内部也面临不少忧伤。比如:
独自承担医疗风险。从患者来讲,他们对民营医院的信任程度要比国有医院小得多。一旦出现问题,他们就很容易和医院发生纠纷。而纠纷的结果,往往是民营医院赔钱了事。在民营医院流传着“死个病人赔一年”的说法。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民营医院院长激动地说,“医疗事故”难道就只有民营医院有,国有医院就没有吗?为什么许多本属正常死亡的患者,在民营医院就成了“医疗事故”,而在国有医院就是“尽力”了?
经营风险日夜伴随。医院是高投入产业,很多投资规模比较大的医院,没有5到8年是不可能盈利的。在一些大城市,公立医院力量强大,70%的人口有医保,而没有医保资格的民营医院要在这些城市和当地的大医院竞争格外难!“技术战”、“价格战”和“服务战”连续不断,为的是生存和能够发展。
个别医院自毁家门。突出表现在急功近利的行为,医不了的病也要医,无病医成有病,小病医成大病,开高价药,做多项检查,夸大其词做虚假广告,自身的名誉受到极大损害。行业力量还没有形成,缺乏凝聚力。
管理不规范,人才不培养。缺乏专业医院管理人才,重经济管理,轻质量控制,医疗质量监控不力,各类规章制度不健全,措施落实不到位。对人才队伍的培训缺乏积极性,多采取聘请公立医院离退休的高职称人员作为专家队伍,招聘刚毕业学生作为基础人员,形成民营医院队伍“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
尽管如此,民营资本高姿态进入医疗领域:参与国有医院剥离改制做贡献;推广先进管理先进技术做媒介;帮助家乡发展公益事业尽义务。功不可没。
作者:文宇澄 时间:2024-11-21 17:34:19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苏卓然 时间:2024-11-21 16:14:13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段涛 时间:2024-11-20 17:01:5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元辰 时间:2024-11-20 10:27:45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何嘉焜 时间:2024-11-20 10:24:4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蒋小富 时间:2024-11-19 22:00:53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