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资本办医成为热点,民营医院已成为医疗产业重要的一环。但虚假宣传、过度医疗、医术不高等问题一直阻碍着其发展壮大。为此,@生命时报从本期起开设“民营医院出路探讨”栏目,从现状出发,剖析定位、管理、政策、人才等方面对民营医院的影响,共同探讨发展出路。
民营医院如何获得好名声
4月15日,北京市卫生统计公报显示,去年新增医疗机构中,超八成为民营医院。截至2013年3月末,全国民营医院数量破万,占全国医院数量的43.24%。民营医院是我国医疗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步入快速发展的“春天”,但也伴随着百姓信任度不高、规模不够大等问题。本报就此专访了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廖新波、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副会长王培舟、北京和睦家医院院长盘仲莹,共同探讨民营医院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现状:欺骗手段越来越行不通
生命时报:目前,我国民营医院主要有哪几类?
王培舟:按常用方法划分,民营医院可分为营利性、非营利性两种。第一类多是由医生或小规模投资人创建,经历5~10年的发展,资质不过硬的多已被淘汰,目前还存在的多数已经度过亏损期,形成一定规模,具备生存能力。第二类是企业医院或公立医院改制而来的,这些医院往往以综合医院为主,改制后,其非营利性质没有改变,是目前非营利性民营医院的主要来源。
生命时报:民营医院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廖新波:虚假宣传多,百姓信任度较低。某些民营医院存在急功近利、自毁家门的问题,管理者不把办医院当成一个长青事业来做,因此有很多“短视”的“战略”,比如夸大宣传、不合理诊疗、不正当竞争等。久而久之,“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民营医院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就是“不靠谱”。
王培舟:有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3月末,中国民营医院占全国医院数量的比例达到43.24%,但在诊疗人次上仅占全国的10%。这对数字差异反映出两个问题,一是目前我国民营医院的规模还比较小,一级医院大约占民营医院总数的90%以上,二级、三级医院还不到10%;二是现有民营医院资源,如床位利用率等较低,不少资源被闲置,利用率没有公立医院那么高。
生命时报:经过近20年的发展,民营医疗市场有无好的变化?
廖新波:市场正在逐渐规范和成熟。举例来说,有媒体报道称,莆田系医疗帮“帮主”詹国团也在建大医院。莆田系占据民营医院多数市场,曾一度靠虚假医疗广告、夸大病情等模式生存。如今这种转变,我认为一定程度上释放出民营医疗市场发展的一个信号:办民营医院需按规则出牌,过去的欺骗手段现在很难行得通,更难走得远。
发展:人才和理念最关键
生命时报:对民营医院的发展来说,资金、人才、政策,哪个更重要?
廖新波:我认为,人才最关键,它是医疗机构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医疗人才流动机制仍不顺畅,医生的价值没能充分体现,多数体制内的医生仍不愿意离开,而且院长也不愿意放医生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改善支付制度、提高待遇等方式,这样才能吸引优秀人才到民营医院。
盘仲莹:从我们的经验来看,当初最难的也是人才。刚开始招到的主要是年轻和退休医生,后来慢慢吸引了从公立医院出来的经验丰富的优秀医生。此外,是否有共同的价值观和理念,是我最看重的。中国的医疗市场,有些现象非常让人失望,比如到处都能看到无痛人流等广告。女性朋友要了解,无论何种方式的人流,都会造成伤害。有些经营者通过这种广告招揽病人,误导年轻女性,降低其对这种危害的警惕性。这是有违底线的。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应该是更多地从病人的角度出发,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而不是利润最大化。
王培舟:资本和政策也不可缺少,它们相辅相成,没有好的政策鼓励,资本就不会进入;政策好了,民营医院的发展空间就比较大,回报率变高,就会吸引大量的社会资本进入。
生命时报:与公立医院相比,民营医院的优势、劣势有哪些?
盘仲莹:公立医院的优势在于,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有很丰富的沉淀,体系已经建立,部分医院名声在外。而民营医院的优势在于更贴近市场,灵活性更强,内部障碍较小。
对我们来说,市场是关乎生死的问题,对公立医院则是能否生存得好坏的问题。很多优秀人才加入和睦家医院后,跟我感叹,这里多学科治疗、杂交手术室太棒了。我们定位高端,也是适应市场的结果。
廖新波:在目前体制下,公立医院享受着更高的政策优惠。公立医院存在“公不公,私不私”的问题,它们带着“公”字招牌,享受着免税和政府的部分投入,并被默许发展高端医疗,这一行为是有悖于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原则的,也在无形中挤占了民营医院的生存空间。民营医院即使是非营利性的,也只有3年免税或税收优惠。在与公立医院的同台竞争中,民营医院天然处于劣势。
约束:如何监管“坏孩子”
生命时报:目前,民营医院虚假宣传、过度医疗等现象仍比较普遍,应该如何规范?
王培舟:前几年,这类问题非常突出,民营医院会利用虚假宣传、非法广告去吸引患者。在我看来,最主要是因为监管不到位,作假违规处罚成本太低。加上相关政策不到位,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处于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导致有的民营医院为了生存,急功近利,对整个行业造成恶劣影响。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加强行业的监督,加大惩罚的力度;二就是要营造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公平发展的环境。
盘仲莹:民营医院有“好孩子”、“坏孩子”之分,有很多像和睦家一样,非常守规矩的“好孩子”,也有不少不按规则走的“坏孩子”。我认为,对“坏孩子”的监督,不一定非要政府做,也可以由第三方来做。应该建立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数据中心,收集全国医疗机构上报的数据并公布,包括费用、剖腹产率、抗生素使用率、术后复发率等。如果发现严重异常,监管部门就展开相应的调查,该处罚的处罚。信息透明度就是种监督和自我约束的提示。
现在各种医院管理的论坛很多,大家在比床位数、住院人数,但在医疗服务质量方面,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共同的评判标准。有时,我会感到孤独,国内真正意义上的医院管理人才太少。
生命时报:现在社会资本办医是个热点,进入民营医院市场,是否应当设立门槛?
盘仲莹:目前来看,医疗市场是不缺钱的,很多资本进入热情很高。应该让那些真正了解医疗,有较好投资医疗理念的人进入这个市场,一旦发现投资者有不良记录,在其申请新医疗机构时,就应有所限制。而对于信用良好的投资者,审批流程可适当简化。投资医院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因为最快也需要3年才能收回投资,一般来讲需要5~7年,10年的也比较常见。
方向:高端、特色医疗是趋势
生命时报:近些年,政府大力支持民营医院的发展,政策上还需做哪些调整?
廖新波:首先,从金融、税收等方面,给足民营医院优惠,不让民营资本站在玻璃门外雾里看花;其次,规范审批,简化流程,鼓励做长远投资的民营资本办医,并鼓励他们在欠发达地区开办医疗机构;再次,加强对公立医院高端服务的限制,给民营医院一定的发展空间。准入时,不应以医院等级为必备条件,而应以技术的可靠性、设备设施的完备程度等来判断;第四,逐步建立民营医院的退出机制,实现优胜劣汰。
王培舟: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才的流动和培养,打破制度壁垒,把医生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其次是要解决社会医疗保险定点问题。现在绝大部分民营医院都没有成为社保的定点单位,随着全民社保、医保政策的日益完善,社保覆盖范围越来越大,一个医院是否成为社保定点单位,关系到它的生死存亡。
生命时报:在一个成熟的医疗市场中,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应占多大比例?分别处于什么位置?
廖新波:公立与私立占多大比例不是主要的,关键是营利的与非盈利的各种的需求。还有政府能提供多少货购买多少服务给民众。在多数国家,医疗市场是以公立医院为主,任务是为民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这能将大多数疾病的防治纳入其中。剩下的空间应交给民营医院,由社会资本来提供。社会资本投资的民营医院,无法保证基本医疗服务,趋利很正常。但是,公立医院具有公益性,应逐步退出高端医疗市场。
王培舟:具体的比例需要结合国情、财政、基本医疗需求等情况来定。目前,我国医疗资源供求无法满足需求,确实需要社会资本介入,建立更多的医疗机构。
生命时报:民营医院未来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廖新波:高端和特色医疗,因为这是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公立医院无法做到的。围绕高端、发展专科、提供特色服务,如养老等,给人们以舒适和享受,才是民营医院未来发展的方向。▲
作者:林欣华 时间:2024-11-14 10:07:1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沈翰墨 时间:2024-11-08 17:49:59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蒋小富 时间:2024-11-06 11:09:2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倪清荷 时间:2024-11-05 16:09:47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10-28 11:32:0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沈翰墨 时间:2024-10-23 17:31:53 文章来源: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