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其他

互联网医院新规落地:下半场,大洗牌,众生相

18年09月14日 阅读:6952 来源: 郑琪原创

  导读


  随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3份互联网诊疗、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服务新规落地,一系列疑问正在浮现:


  高估值的明星公司会不会从平台运营方被降格为技术供应方,被投资方要求估值“腰斩”?


  公立医院自建互联网医院会否绕开互联网医疗公司,自己组建“国家队”或“国家队联盟”?


  当年被视为“落后生产力”的医疗IT公司,会否携着现成的硬件设备能力,医院渠道资源,与打回原形后的互联网医疗平台赤身肉搏?


  9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的三份互联网医疗文件(下称“互联网医疗新规”)对外公布。这是中国医疗主管部门为互联网诊疗、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服务制定的首批实施细则。


  没有马云进军互联网医疗时预言的“医生下岗”,也没有已故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早年倡议的“颠覆医疗”。即便新规划出了“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的红线,中国A股(主板)、H股(港股)的“互联网医疗”概念股依然度过了平静的一天。


  一些能活着看到新规落地的互联网医疗公司,都向健康点作出了积极解读。作为其中代表,微脉互联网医院业务部负责人海马表示,新规从安全角度,补充回答了医生互联网执业的合法性与法律保障等问题,提升互联网诊疗流程的质量安全。该办法对行业整体发展将会起到积极作用。


  从2014年“大跃进”到2017 年“大洗牌”,从2017年互联网医疗新规征求意见稿被称为“史上最严”,到2018年“互联网+医疗健康”被总理定调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如今,也无风雨也无晴。


  互联网医疗的下半场,大幕刚刚拉开。


  估值:从超级平台降格为技术供应方


  9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等3份文件。互联网医疗新规明确,无论是互联网诊疗行为,还是成立互联网医院,都必须依托于线下的实体医疗机构,国家对其均实施准入管理——“互联网诊疗活动应当由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提供。”


  “是市场杀死了(纯在线模式的)互联网医疗,(国家卫健委的)新规只是来‘收尸’的。”一位行业人士苦笑道。


  实际上,5月7日,被视为中国“互联网医疗第一股”的平安好医生,在上市第二天出现破发。招股说明书显示,2015-2017年,平安好医生上市前三年亏损额逐年扩大,分别为3.24亿元、7.58亿元和10.02亿元,累计亏损超20亿元。上述人士说,纯在线模式、高额投入且盈利模式并不稳固的互联网医疗公司,并不被市场看好。


  从市场的种种变化来看,心医国际总裁邰从越感受到,风向变了。


  邰从越曾担任美国礼来亚洲公司商务经理、葛兰素史克健康保健品部中国区BU总监。这位“没有任何互联网背景”的创业者一开始起点并不高。他坦言:“在整个互联网最热的阶段,心医国际也不是用互联网‘性感’的估值逻辑去估值的公司。我们是立足服务实体医院,在传统业务基础上去创新。”


  直到2016年9月,上一轮互联网医疗泡沫的尾声,心医国际反而拿到了中金智德的C轮融资,本轮对外披露融资金额“2亿元”。从同样“不够性感”的远程医疗业务起家,心医国际逐步将业务延展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日后支持推广的“网络医联体”。


  在互联网医疗浪潮中,心医国际一度跑马圈地、快速扩张,也走过弯路。直到邰从越发现,最终决定市场的不是VC(风投基金),而是自己的客户,转而强化运营成效的“内功”。到了2018年,心医国际推出了“智慧医疗赋能者”等新概念,但核心盈利模式不外乎几种:卖软件、卖运营服务、收取远程问诊服务费,这是医疗IT行业早就被验证过的盈利模式。不同的是,心医国际开始把平台开放,引入了学科团队、医生集团、医药企业等合作伙伴,力图以此增强对医院的赋能,并突出自身的差异化。


13.jpg

网络医联体架构,图片来源:心医国际


  实际上,互联网医疗行业曾经画出比心医国际大得多的“大饼”。这种对标电商平台(阿里巴巴)、社交平台(腾讯)的估值方法,催熟了一批高估值的互联网医疗平台,从上亿累计用户的数字,想像出在线广告、医药电商、患者导流等一系列盈利模式。截至目前,尚无任何一家互联网医疗公司宣称,仅仅依靠上述模式实现了整体盈利。


  互联网公司“零边际成本扩张”模式开始在公立医院遇到壁垒,并在互联网医疗新规颁布后被划出禁区。参与文件制定工作的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主任卢清君告诉健康点,早些年很多互联网医疗机构实施的在线诊疗都是属于首诊模式,是互联网医疗新规明确禁止的。互联网首诊也会给医生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出现法律纠纷,很难认定是平台责任还是首诊医师责任,经常出现服务提供方互相推诿,患者维权无门的情况。


  卢清君提醒道,新规将“平台”确定为“技术供应方”的角色定位,一些互联网医疗公司就支撑不起它们的高估值,“最惨的是第一波互联网医疗的初创者,没有符合医疗规律的商业模式,没钱就找VC要钱,最后自己躺在床上吃VC(维生素C)”。


  抢医疗机构:自建、收购还是共建?


  正是嗅到了危险的气息,微医、好大夫在线提前一两年就布局转型线下的医疗机构。


  健康点此前曾报道,截至2018年7月4日,银川已签约29家互联网医疗企业。不过,《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提出,本办法施行前已经批准设置或备案的互联网医院,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30日内,按照本办法要求重新提出设置和执业登记申请。


  作为国内首家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院长张群华也参与了互联网医疗新规的座谈会。他告诉健康点,成立三年来,乌镇互联网医院摸索出来的几个创新模式都得到新规的认可:一是互联网医院必须依托实体医疗机构,二是互联网医院只能对患者进行复诊,三是允许互联网医院跨省多点执业,四是在互联网医院就慢病管理开具电子处方。


  实际上,乌镇互联网医院是微医自建的实体医疗机构,本身就具备《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也就是说,即便任何一家实体医疗机构都拒绝与一家互联网医疗公司合作,按照新规,互联网医疗公司自建实体医疗机构依然是一条出路。


14.jpg

微医“互联网+医联体”与分级诊疗,图片来源:微医


  有知情人士向健康点透露,互联网医疗新规的征求意见稿一度规定,互联网医院仅限公立三甲医院开设,该条款在正式文件中已被删除。张群华认为,既然没有限制医疗机构类型,那么就意味着,作为一级医疗机构的诊所,也具备成立互联网医院的资质。新建一家诊所比新建一家医院或收购一家医院,要便宜得多。


  卢清君提示,互联网医疗新规明确规定了互联网医院的诊疗科目和执业范围要与实体医院的相符合,这对于互联网医疗的业务范围来说,有了实质性的约定。现有的很多医疗管理法规都适用于互联网医疗,因此,互联网医院的市值评估就必须要考虑所依托的实体医院的实力。


  活下去并不难,活得好却不容易。在寡头时代,要想获得下一轮注资甚至实现IPO,仅剩的几家综合或专科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必须向投资机构拿出实打实的医院资源。因此,卢清君、张群华以及一位投资过多家互联网医疗公司的VC投资人均认为,公立医院仍是互联网医疗公司的必争之地。


  每家公司选择了不同的合作路径。着眼于构建地市级互联网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的微脉,选择与三四线城市的公立医院合作,合作名单包括襄阳市中心医院互联网医院、金华市中心医院互联网医院、佛山市禅城中心医院互联网医院在内的多家互联网医院。


  微医则选择跨度更大的“互联网医联体”模式,2017年以来,在全国19个省市建立了互联网医院,在已经覆盖全国12000个基层接诊点的基础上,深度连接全国县中心医院和基层医疗点。


  上述资深投资人告诉健康点,所有大型互联网医疗公司都尝试再造一个系统,解决“轻问诊”“轻运营”模式遇到的诸多问题。到了2018年,没有线下布局的互联网医疗已经拿不到新一轮融资了。拿到新一轮融资的七乐康、健客,要不开药店,要不开诊所。


  互联网医疗新规提出,互联网医院包括:(1)作为实体医疗机构第二名称的互联网医院,(2)依托实体医疗机构独立设置的互联网医院。这给互联网医疗公司与实体医疗机构共建互联网医院模式,开了“绿灯”。


  张群华道出了公立医院发展互联网医疗的更深层次需求:医院希望减少门诊病人,专注于疑难杂症诊疗,但又不希望病人流失到其他医院,就可以在互联网医院模式,管理复诊病人。与此同时,国家取消药品、耗材加成之后,药品、耗材已经从利润中心转为成本中心,实施互联网医疗业务,不仅能降低药占比、耗占比,还能拓展收入来源。


  但是,卢清君直言,互联网医疗公司不属于医疗机构,按照新规,互联网企业必须要与实体医疗机构签署实质性合作协议,方可参与互联网医院的建设。因此,互联网医疗公司和医院不是医疗合作关系,而是医院的一个技术供应方,帮助实体医院把医疗工作做得更好。如果它们提供的技术不好,医院就可以更换供应商。


  如何提高医生与互联网医院合作的动力?一位曾在大型公立医院任职,如今跳槽到互联网医院担任院长的人士表示,接入互联网医院的医生有两类:一类是真正的大医生,即某一专科领域的泰斗或主委,他们之中有一部分人对互联网医疗等新生事物抱持开放态度;另一类是中年的高年资医生,希望通过空中问诊等模式创造自身品牌,再通过患者评语、医生同行评议提升业界声誉。“有个院长朋友告诉我,与互联网公司合作,考虑的是‘两袋’,一是脑袋(品牌),二是口袋(收入)——互联网医疗的收入是依法纳税的阳光收入。”他说。


  跨界对手:比拼技术和运营能力


  8月23日,国内某互联网媒体发布了《2018年中国互联网医院创新企业十强》。10家在榜企业中,仅有北大医信是医疗信息化系统起家,其他均为互联网公司。


  《互联网医院基本标准(试行)》正在撬动这个格局。这一标准明确了互联网医院在服务器备份、音视频通讯系统、高速率高可靠的网络接入、数据访问控制信息系统等要求——这,恰恰是传统医疗IT企业的老本行。


  以东软集团为例,官方数据显示,布局医疗行业20多年,在区域卫生和医院信息化领域,累计服务医院客户2000余家,服务全国诊疗4.6亿人次。东软熙康的云医院与多个城市开展合作,服务居民超3000万。除东软之外,万达信息、京颐股份、芯联达等医疗IT服务商,都在布局互联网医疗业务。


  “东软、万达信息做了那么多年HIS系统,又有医院的招标资质,有一定优势。”一家互联网医院的院长提到自己的这两家潜在对手时说,虽然医疗IT企业可以在信息系统之上搭建一个互联网平台,但不一定有互联网运营能力。互联网医疗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硬件设备,而在于互联网医疗的运营能力。


  卢清君则认为,互联网医疗公司都是出身IT公司,其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医疗IT技术供应商。“不是东软等传统医疗IT企业不具备互联网运营能力,而是原来这些企业在没有政策明示的时期不愿意越红线,例如东软在全国的市场销售网络也有那么庞大的团队,在新规的引导下,销售团队瞬间就能变成运营团队。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线下运营团队的要求会越来越小,更多智能技术会补偿人工的不足。”


  上述互联网医院院长则说,互联网运营能力并不简单。比如:要实施一次远程会诊,互联网医疗公需要配置一大批BD(商务拓展专员)与医院建立远程会诊中心,要建立人工智能系统进行疾病评估的初步筛选,再对接护士、全科医生、健康管理师在线进行精准分诊、精准预约,从而让对的病人找到对的医生。


  “运营服务并非拼人头。”心医国际副总裁王钊告诉健康点,要想持续做好,需要包括几方面:一是建立机制,包括收费机制、上下端医生的考核和奖励机制;二是系统设计要符合国家分级诊疗的政策要求,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层层递进;三是注重流程管理,尤其是病例质控,要把病例内容和影像数据对应,把合适病例分到合适的医生,而不只是分到大专家;四是要有懂医学、懂互联网人才组成的跨界团队。


  中金智德副总经理刘森林说,创投界投资互联网医疗,有两类团队,一个是互联网团队,投的大多数是院外往院内发展的公司(互联网医疗平台);一个是医疗团队,投的大多数是院内往院外发展的公司(传统医疗IT公司)。相对于互联网团队,医疗团队虽然保守,但也少踩了很多坑。


  卢清君最后说,大浪淘沙之后,只有在产业链条上对自己定位清晰的互联网医疗公司,可以活下来。无论是东软定位于数据处理、设备集成、医院信息化,还是微医、好大夫定位于技术支撑方、市场运营方。任何医疗机构、企业都必须遵循医学的本质规律,以医疗质量和安全为核心,遵循国家医改的大方向,建立符合公益性事业的市场经济规律,推动分级诊疗的新业态发展,才最终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梁嘉琳 郑琪


  本文首发于财新健康点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814阅读

侃2024年度沪惠保:“八王议政”“野村水母”、各显灵通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4-26 17:51:20 文章来源:原创

1450阅读

《“120”搬运病人是情分还是本分》读后感

作者:胡晓翔 时间:2024-04-26 17:32:28 文章来源:原创

1048阅读

医保行政处罚全解析:5大时限、3大流程与3大最易争议环节,医院需关注!

作者:陈昕禹 时间:2024-04-26 11:31:12 文章来源:转载

1500阅读

心脑血管病诊治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这家医疗集团做到了全国前列

作者:李钊 时间:2024-04-26 11:10:59 文章来源:首发

747阅读

慢病管理的挑战:并不在支付,而在可经营运营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4-26 10:38:13 文章来源:原创

998阅读

除了六大部门,这个神秘“第七部门”也在监管医保基金!医院务必警惕!

作者:晨晓 时间:2024-04-25 17:20:22 文章来源:转载

简介
混迹在互联网医疗创投圈的“新”人。医疗行业相关人士,长期关注互联网医疗,撰写相关文章三十余篇,对医疗行业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见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