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不多说,我们先看两个反面例子:
这到底想表达什么?
把banner当作标题,浪费展位
赖森提醒大家:banner一定要展示你的产品/服务,千万别把它当作文艺“试验田”或者大标题。
那么,banner如何展示产品/服务呢?
还记得上节内容说的是什么吗?
没错,产品/服务描述的五重境界。
第一重:功效
第二重:实力
第三重:评价
第四重:权威
第五重:稀缺
五重境界,一重比一重“杀伤力”大——这个理论不仅适用于落地页的策划,也适用于其他所有广告内容的策划。换句话说,只要是广告,都可以应用这个理论。
做限时限量活动属于第五重“稀缺”
请明星代言属于第四重“权威”
请用户出镜说话属于第三重“评价”
突出销量属于第二重“实力”
直接讲解功效属于第一重“功效”
赖森经常在看广告的时候,心里想着这个广告属于哪一类,想要利用人们的什么心理。
做产品/服务的广告海报也一样。
如果这个产品/服务有活动,就一定优先说活动;
没有活动,就看看有没有权威可以借势;
没有权威可借,那就再看评价;
如果评价也没有或者不能用,就想想看能不能用实力;
实力也不行,最后用功效。
只要这个产品/服务有价值,就一定有东西可说。
赖森曾布置给项目文案一项作业:按照产品/服务描述的五重境界,用四周时间,每周策划一个不同类型的banner(稀缺的没做)。
以下是一些相对较好的作品,大家可以作为参考:
1、功效
2、实力
3、评价
4、权威
来源:写作者赖森
作者:宋红现 时间:2025-04-25 10:04:4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张民 时间:2025-04-23 17:15:42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4-21 11:01:15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史晓峰 时间:2025-04-21 10:48:3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史晓峰 时间:2025-04-19 14:14:5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史晓峰 时间:2025-04-18 09:51:51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