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哪个职业群体会像医生那样,高度渴望业内同行交流沟通,互相学习。纵观医生的职业生涯,除了繁杂的工作外,最离不开学习交流:本市学习、同省取经、跨省交流、全国培训、迈出国门参观亦是屡见不鲜。
在这种活跃交流的氛围里,充斥了对同门的友谊、手足的关爱、导师的敬畏、校友的缘分、同行的侧目、弟子的关照、朋友的交情,这些零零总总的社会关系便构成了交错有序的医生生态体系。以科研学术为根本,以技术进步为动力,医疗从业者们勤恳敬业,治病救人。
在这个生态体系中,医生应该如何做个人品牌?
从医生从业的年资角度看,比较年轻的医生,更适合通过自媒体的健康宣教来树立品牌形象。打开各大自媒体平台,搜索一下关键词“医生”,你会发现很多年轻医生正积极利用自己多年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健康科普。这样的健康宣教,为医生们获得了大量的患者粉丝和拥趸,也为自己带来了可观的业务量。说起医疗界的医生网红,可谓比比皆是:营养师顾中一、协和张羽、儿科崔玉涛等等,都是比较成功的医生品牌。其中有一些更是离开体制,自立门户,获得了及其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通过科普宣教来直接获得客户的方式,也适用于年轻医生较多的医疗机构,比如卓正医疗、素问中医、知贝医疗、怡禾健康等。
而高年资医生,并在某一专科颇有建树的,因为受益于所在细分行业的影响力,更多采取间接获客的方式。这一类的医生或许在普通大众层面不为人知,但是他们通过科研教学,临床实践等工作积累,获取了大量对他们专业认可的同行,这些医生会通过自己的日常门诊,为专家转诊适合的患者。当然有些专家的影响力覆盖全国,有些专家在某些区域小有名气。这类专家一旦走出体制,则需要多维护自己的生态体系,才能让个人品牌得到进一步发展。如若不然,会有极大的心理落差和水土不服。
从医生所擅长的医学领域和医疗机构看,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医生,以及从事的医疗领域偏重基础医疗和消费属性比较强的医疗服务,则更适合通过直接宣传的方式获得患者。这个道理非常简单,因为这些医生平时面对的患者,99%都是常见多发疾病,这时候通过科普来树立品牌形象就非常有必要了。对于常见疾病的科普,因为发病率高,用户对“正确信息”的需求量会大,这时候医生本人是不是在“知名医院”工作并不重要。上海某区妇幼保健院一位普通大夫,因为常年坚持妇产科知识的宣传,成为新浪爱问妇产科领域排名第一的大V。这意味着,更多在基层工作的医生,完全可以根据日常工作的情况,做用户需要的科普宣传。个人品牌影响力的扩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只要方法得当并且坚持,就会有收获。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科普那么有意义,怎么写科普效果会好呢?这是另外一个需要详细探讨的问题,有时间我会单找时间写文解释。
来源:医森资本夜谈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5-03 17:16:52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宋红现 时间:2025-04-30 17:10:1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4-30 16:58:39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4-30 15:36:5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何嘉焜 时间:2025-04-30 11:04:3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曾思远 时间:2025-04-30 09:55:47 文章来源: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