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德国哲学家狄尔泰等人要把心理学建设成为一门个人精神生活体验的统一体的科学。在他看来,心理学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科学的心理学,一种是社会科学的心理学。前者把精神现象规定为一定数量的要素而从属于因果关系,这是“说明性的或构成性的心理学”;后者把构成感觉和情感的两极要素的一切精神现象给予因果性说明,这是描述性或理解性的心理学。自此形成了理解的心理学与解释的心理学观点。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神学家、精神病学家卡尔·雅斯培尔斯认为,对理解的心理学(psychology of understanding)和解释的心理学(psychology of explanation)须作出细致区分。理解的心理学探讨的是精神内部有意义的关系,如研究动机“为了什么而产生”和“如何产生”,研究情绪与意志、认知与外显行为的关系。心理治疗主要就是在理解的心理学领域里进行,需要用诠释学的方法理解心理事件的意义,并通过人际互动为患者寻找、固化、重新赋予或扩展意义,甚至构建创造意义。这与生物医学的方法是有区别的。药物等躯体治疗不能取代个体对于生命意义的追求。
笔者要说的两种心理学不是上面的这个,而是中国近20年来形成的两种应用心理的发展趋势,即心理咨询学与心理治疗学从互为一体走向了专业区分。在社会心理应用上逐渐形成并驾齐驱的格局——市场机制的心理咨询和基本医疗体制内的心理治疗。
劳动部于2001年4月正式推出《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试行)》,并将心理咨询师正式列入《中国职业大典》。2002年7月,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项目正式启动,全国统一鉴定考试每年举办两次,分别是5月和11月。而同年,国家卫生部也开考了心理治疗师的专业技术资格,每年开考一次。
由于心理咨询师作为国家职业资格考试,采取面向全社会而不是单纯面向心理行业的心理咨询师自由职业制度,加上心理咨询的市场的形成极大地推动了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发展。截止到2017年心理咨询师退出国家职业考试目录,全国约有150万人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
而同期开考的心理治疗师,由于置于卫生专业技术职称晋升的机制之下,虽然有改革推动,但并非一个开放的环境,心理治疗师专业设置安放在精神专科临床之内而不是像护理专、医技等专业定义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使心理治疗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推广极其封闭与落后。以至近20年的时间取得心理治疗师资格的不过万人。与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的的数量差距巨大。
虽然人数差距巨大,使得心理治疗师人才的相对稀缺和。由国家10部委联合发布的《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明确规定了“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对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等给予技术指导,对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进行治疗和心理干预等。”大家要从此项规定中看到心理咨询师与心理治疗师这两种心理专业工作价值与发展趋势将大不相同。
上述的规定除说明了心理治疗师与心理咨询师将处于一个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外,也说明心理治疗和心理干预是仅仅是心理治疗师的工作内容,《精神卫生法》和卫生健康管理部门早已明确规定心理咨询师不得从事心理治疗。那么,如何解决当下心理咨询师实际上在从事心理治疗的客观问题呢?笔者觉得出路之一在于大力培养心理治疗师。而作为心理咨询师,要想继续做心理障碍者的心理咨询,也必须要取得心理治疗师的资格,否则就不合法,一不小心还可能违法了。
中国大地本世纪初区分开来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必将导致新的两种心理学应用的大发展。在最初的这20年,心理治疗市场的需求主要是依靠广大的心理咨询师通过自由市场竞争而激发出来的。很好地配合了精神专科医疗机构对于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疗。很多心理咨询师与精神科医生间形成了非常良好的转介关系。事实上,由于医疗卫生部门对心理咨询师的未接纳,加上对心理治疗师岗位设置的局限性与忽视,出现了一种非常奇葩的治疗联盟:大量的心理来访者与心理咨询师或者有精神专科医生参与的两方或三方心理治疗联盟。而由于法律规定心理咨询师不得从事心理治疗,使得心理咨询师在实际工作中都害怕在文字记录与言语中出现“治疗”这两个字。这种尴尬的情况也说明当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界限有点模糊不清。
造成这样奇葩的原因,可能与医疗与健康行业的功利型市场化有关。医疗市场化尚处在物化的市场化阶段,存在着普遍的对医疗服务价值的忽视与否定。医院的收入主要靠药品、手术和仪器的检查与治疗,尽管对医疗机构实行药品与耗材零差价了,但老百姓的认知还没有相应转变过来。因此,心理治疗项目收费价格与其他基本医疗服务一样背离其价值。从而让医院、精神心理医生和心理治疗师都对心理治疗不具有绩效管理的驱动力。反观社会上的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都收费很高,而更加严重的心理障碍岂不成了心理咨询师的追逐重点?
《中国法制》都改成了《中国法治》了,相信未来对于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与落到实处将是必然的。而且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加上医疗机构的去药品及医疗器械的逐利化,心理治疗这个高价值的医疗服务蛋糕必然会引发关注。未来的心理治疗将会在医疗机构有较大的发展,不仅仅是在精神心理科,也会覆盖到每一临床科室。特别是社会卫生服务机构更可能把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融于一体,以服务于健康管理的公共卫生政策要求。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专业区分,加上医疗转型对于心理治疗市场的拓展,不论从政策和专业技术水平上,作为自由职业者的心理咨询师均无法与强大的医疗机构竞争。心理咨询师在不久的将来,将不得不将心理障碍的来访者转介到医疗机构的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面临着放弃一度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的心理治疗市场,从而回头再去开发一般心理问题的高端心理咨询市场。未来之路,优秀的心理咨询师仍然可以战斗在自己目前的心理咨询师岗位上,而那些只有一般经验的年轻心理咨询师,不管是继续深耕心理咨询专业,还是转向人才奇缺的心理治疗专业,继续从事心理咨询面临着严峻的市场挑战。而出路在于学习心理治疗,掌握心理治疗,转入心理治疗师的行列中,以弥补心理治疗师人才资源的严重不足,从而找到自我职业发展的空间。
来源:医管之窗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12-26 11:41:11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村夫日记 时间:2024-12-26 11:10:4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晨晓 时间:2024-12-26 10:42:06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刘牧樵 时间:2024-12-26 10:13:1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12-25 17:36:48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刘牧樵 时间:2024-12-25 17:27:30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