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其他

《制药巨擘的成功密码》可以被粘贴复制吗?

20年10月13日 阅读:12727 来源: 刘谦原创

  假期得空读了Fiona Yu的新书《制药巨擘的成功密码》,虽然大多数章节零散发表前我都读过,但把二十几家跨国药企成长史放在一起对照着读,又是一种收获。


  20多页的篇幅当然无法记述每家庞大的跨国公司百年成长史,作者主要讲述角度是企业近年关键的产品开发故事和并购案例。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后,作者艺术性地描绘了每家企业的关键时刻掌舵人面对困难挑战的心态和手腕,对企业关键产品的研发或者并购过程也分析全面,用细腻的文字生动地展现了当年的惊心动魄,很适合医药从业者鉴古知今。虽然个人对作者在药企的营销和内部管理部分着墨甚少,倒是花了很多篇幅讲解当前产品管线好坏有些不赞同,不过这无损本书的参考价值。


  接着说我的读后感:纵观跨国药企百年发展史就是跟重磅产品专利到期的斗争史。医药行业的生命就是专利新药,专利到期后就有几十亿美金的利润化为乌有,越是之前依赖大品种的越是压力山大,毕竟搞出重磅炸弹新药靠的不全是水平,还要靠运气。自己研发不出来怎么办,那就买买买:小则买产品,大则买公司,实在买不着就裁人砍费用熬过难关(例如礼来的YEAR X 时期)。百年药企几无例外,所以我们就会看到BMS, MSD, 辉瑞,强生,诺华都轮流当过药企一哥。


  大的药企还可以靠产品线互相接济渡过新产品青黄不接的时候,那小些的公司例如生物技术公司的策略就是“孤注一掷了”。通过Gilead, Vertex,Regeneron和Amgen等几家公司的成长史,我们可以看到初期起步都很艰难甚至走了不少弯路,最后通过押注一个产品成功扩大到一条产品线(Gilead的HCV 产品线),靠着一两个重磅炸弹产品成就了几百上千亿美金的市值。尽管它们现在市值不输给big Pharm, 但行事风格仍然很不相同,二者还是泾渭分明的两个群体。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存在很久:Big pharm 的研发实际上是靠研发型biotech输送炮弹,自身研发效率实在敌不过人少效率高的后者;但近十几年Big pharm的人员规模保持稳定,并没有因为研发效率低就缩减规模或者效仿biotech。我的猜想是二者已经形成一种共生生态,真正的研发大牛在风投驱动下自我承担风险,依靠灵活高效寻找有效的候选新药,获取真正的风险收益;大药企承担后期开发的庞大费用和全球商业化任务,获取相对稳定可控的后期收益。


  我们研究跨国药企的成长史,自然是希望中国药企也能成为其中一员。从能力角度讲这几乎是必然的进程,本书中提到跨国药企负责研发的几个知名华人,例如诺华全球研发负责人蔡正华,Amgen EPO发明者林福坤,礼来百忧解发明者汪大卫等,唯一的问题是需要多长时间。因为新靶点的寻找困难造成真正创造性新药的研发成本节节攀升,注定药企要通过全球商业化才能收回成本。虽然商业授权也是一条路径,但成长为全球前二十甚至前十的药企必然也会成为部分中国药企的愿景,显然这个愿景不可能只靠在中国研发和销售能实现。


  然而中国药企如何实现跨国经营和成长?这还是一个在很早期的探索,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照搬。虽然本书中日本武田的1-2-3阶段值得中国药企操盘手读三遍,但仍不等于中国药企可以照搬。中国药企如果长期适应或者喜欢国内的特殊医药研发或者营销环境,忽视国际通行的规则,不注意企业文化和管理方式的升级,不提前进行国际化人才的储备,特别是领头人缺少国际化胸怀和能力,中国药企的冲击全球前二十就会需要更长的时间。


  那暂时没有大规模国际化计划的中国药企能否从跨国药企的成长密码中学到什么呢?从书中的介绍我感觉能学的不多,除了大力加强新药研发,跨国药企的成长因为主要靠美国市场驱动,其驱动因素跟国内当下医药市场还有巨大差异:例如创新药在美国极高的药价和不错的支付保障,非常少的市场准入障碍,成熟的专利保护和纠纷调解机制(Amgen很小的时候可以打赢跟强生的专利官司),规范的诊疗行为可以让中小药企的好药也快速成长(例如Vertex和Celgene在只有数百人的销售团队时就能取得上百亿美金销售额)。


  在中国仍然是人海战术下的关系型营销驱动,跟庞大的传统药企比,无论是准入还是支付价格都会给弱小的创新药公司带来巨多不利因素,药企研发跟风也会造成热门靶点的新药“供过于求”,所以中国创新药公司和biotech可能无法复制Gilead,Celgene 的单一大产品辉煌或者Vertex的孤儿药成功案例。中国创新药企的成功路径是什么?也许要2025年前后,等目前一哄而上的公司倒了一批被并了一批以后跑出来哪几家才知道。


  最后一点读后感来自我不太熟悉的新药研发技术平台,最早的大药企几乎都来自化工企业,所以大家共同的特长的都是小分子化药。到了三十年前Amgen 和Genetech通过单抗等大分子技术平台获得突破,而今全球前十位畅销药2/3都是大分子药物了,没抓住这个转型机会的药企必然就要落后一两个身位。现在所有药企都把钱砸在大分子上了,所以你看到一大堆肿瘤IO治疗药物上市,但接下来的主战场是不是在以CRIPSAR为代表的基因治疗和通用型CAR-T为代表的细胞治疗上?


  尽管有些biotech公司市值已经逼近big pharm而且市盈率高很多倍,但你要问我看好谁呢我还是会选择big pharm。原因无他,big pharm都是历经百年政治经济和技术风云变幻,穿越了无数轮专利到期或主帅换人的动荡考验才生存至今。而biotech们的最好结局也就是成为新一代big pharm,差一点就是被吸收成big pharm的一部分。


  来源:药魔术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781阅读

华熙终究未能华为

作者:何嘉焜 时间:2024-04-24 17:35:24 文章来源:原创

682阅读

中医药文化为健保健康险做框架、“保险杠”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4-24 17:28:33 文章来源:原创

812阅读

推拿成年轻人新宠,民营医院如何抢占这“亿”波红利?

作者:梅曦 时间:2024-04-24 17:20:20 文章来源:转载

952阅读

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之路道阻且长(五)

作者:苏芽 时间:2024-04-24 11:29:16 文章来源:转载

1995阅读

慢病管理的挑战并不是支付方

作者:村夫日记 时间:2024-04-24 10:54:24 文章来源:原创

781阅读

短视频泛流量和精准流量到底选择哪个?

作者:袁昆 时间:2024-04-24 10:36:13 文章来源:原创

简介
刘谦,移动医疗作家,从资深的医药营销专家转型进入移动医疗领域,关注移动医疗创业。《健康点》、《贝壳社》等众多知名医疗行业媒体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