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彻底改变了医疗的生态,长期形成的大医院虹吸效应被有效的疫情防控所改变,加上百姓对互联网医疗技术应用的掌握,未来将是一个由患者自己主导的真正“以病人为中心”的后疫情时代,所谓以病人为中心,即病人更多地接受家庭医疗、社区医疗而非医院医疗。医务职业化也将随之产生巨变,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将由单一的医院环境工作改变为互联网上工作或者社区医疗和家庭医疗工作。这种医疗环境的改变,带来一系列的医务知识更新需求,表现在五大方面。
第1、五G医学
五G医学是基于五G时代以五G技术应用为基础,大数据医疗、远程医疗、AR(增强现实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医学技术。而且五G技术也会随着技术的迭代升级而快速更新。因此医务工作者对于生物医学技术的应用掌握就更为紧迫,因为以五G医学等生物技术的发展,也会带来分子医学、预防医学、生物工程医学的发展,疾病的基因诊断与治疗、慢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预防性治疗也将变得成为可能。这些都需要医务工作者能及时掌握这些知识与技术,才能让医务价值最大化,才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生物医学的发展需要。
第2、管理医学
真正的以病人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大健康时代,医疗必将延伸到健康管理。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健康管理的起点不在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档案建立,而源于第一次真正疾病的诊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五G技术时代,医院是患者健康的大数据中心。管理医学因为有了大数据,而实现了真正的权威性。所有的患者必将依赖于医院的大数据,才能为自己的疾病与健康找到最佳的诊疗与控制方案,并通过不断的数据增加而更加精准地调整与变化诊疗与控制的方法。
管理医学也在于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对于患者的疾病诊疗与控制首要的不是实施医疗技术,而是进行医学管理。医学技术与方法仅仅是服务管理医学的工具与手段,管理才是决定患者疾病诊疗、疾病控制与健康管理的关键。因此医务人员必然要学习与更新相应的疾病或者患者的管理知识、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知识。
管理医学的任务也在于一个以患者为中心、家庭医疗、社区医疗和医院医疗三大诊疗环境的衔接。为了确保疗效,节省医疗资源,必然要有相应的融合管理技术,不论是机构管理者还是一个责任医生,都需要充分了解与利用患者的三大诊疗环境中的资源,从而更有效地、更经济地利用这些资源。全民医保时代,不是各医院获得多少医疗收入,而是为患者节省了多少的诊疗费用。只有把医疗成本降下去了,把疗效提升了,才具有竞争力。病人到底是留在社区或是转诊到医院,甚至是否待在家中,全凭管理医学的作用水平来决定。
管理医学知识更新的目标在于医疗管理要职业化,医务工作要职业化。具体来说管理岗位是职业化的,医生、护士、心理治疗师、康复治疗师等医务的职业是自由的,否则管理医学的水平仍然是低的。只有当专业人员变成有医疗民事责任能力的主体,管理医学的水平才是最佳的状态。
第3、社会医学
社会医学一直是医疗卫生的短板,2018年开始,国家卫生健康部门关注到医务社工专业的重要性,鼓励医院设置医务社工部门和岗位,但社会医学的要求不仅仅要让医院新生医务社工职业,更应该在全体医务人员中普及医务社工知识,只有当每个医务人员都能懂得医务社会工作知识与技术,设置医务社工岗位或部门才有真正的意义,才能发挥医务社工的专业指导作用。
面向患者而言,医务社会工作应该是全体医务人员的事,医务社工则是患者与家属的朋友,家庭的保护人,充当把握服务重点把握与医患与医医横向协调与指导作用,或者是领导医务志愿者从事医务社工工作。因此未来,社工机构也会分化为专业的医务社工。
对于医务工作者本身而言,医务社工是医师的助手,护士的伙伴,社区的组织者,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合作者”帮助医务人员调整工作情绪与心理,服务医务人员角色健康的方方面面。
由于医务社工人才目前相当紧缺,且国家对于获得社工师资格的人员有相当不错的激励政策,相信未来医务社工会成为具有较高价值取向的新兴职业在医疗机构和社工机构内而倍受青睐。
第4、心理医学
全民医保政策改革一方面取消医院药品、耗材加成,另一方面提升医疗服务价格,将刺激包括心理医学服务的医疗服务不断深入拓展。现代医学模式中的心理医学是连接生物医学与社会医学的中间层次,同时心理治疗在众多心身疾病、精神障碍的诊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互联网医疗为心理治疗开辟了保护隐私,及时有效的新路径。随着居民心理健康素养的提升,心理治疗师指导心理咨询师和社会工作者的地位进一步明确,预期心理医学将在未来得到迅猛的发展。心理治疗师目前已经成为仅次于医师价值的新兴职业而受到追捧。而全体医务人员学习和运用心理健康知识与技术就变得十分的必要与重要了,医护专业中的许多人,会随着对心理医学知识的掌握而蒙生报考心理治疗师的兴趣,而成为具有复合型的“双师”医务人才,而使得自己的医务职业价值最大化。
第5、传统医学
传统医学中医不仅仅是十分适用的医学技术,其中的中医健康文化也根植于百姓之中而受到推崇。中医宝库中不但有丰富的社会医学技术、心理医学技术需要发掘,同时也可以在吸收本土社会医学与心理医学的方法基础上,创新出中医社会医学与中医心理技术,从而使中医更加科学与规范,更能让非中医专业类的人员运用这些中医适宜技术。
因此医务人员甚至是患者本身都可能成为中医的爱好者,进一步发展成为专业学习者。这需要医院职业管理者将中医文化与中医适宜技术做广泛深入地推广,医务人员通过对中医心理保健技术、中医心理治疗技术、中医社会促进技术等适宜技术的掌握,增强医务职业的实战技能,提升患者疾病诊疗与慢病控制的效果,从而进一步提升医务职业的价值感与成就感。
上述五大领域的知识更新也预期着医院职业化管理推广的工作发展趋势。未来,五G医学师、医院管理师、医务社会工作师、心理治疗师、中医心理保健师将有可能成为一个新兴医务职业的矩阵,补齐现代医院三维模式的两个短板:社会医学与心理医学,以便更好地让医学服务于患者,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原创发于医管之窗公众号。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5-03 17:16:52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宋红现 时间:2025-04-30 17:10:1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4-30 16:58:39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4-30 15:36:5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何嘉焜 时间:2025-04-30 11:04:3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曾思远 时间:2025-04-30 09:55:47 文章来源: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