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年底了,2020年没剩下几天了,又到了该总结和盘点的时候了,从来没有哪一年大家非常一致的期盼着赶紧翻篇重新开始的,2020年就是这样一个非同寻常的一年,2020年是非常魔幻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整个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让你无法预料。
在这一年里,很多的行业都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妇儿医疗领域也不例外。
01、产科分娩量下降
整个中国分娩量的持续下降是个大趋势,2020年分娩量的下降预计在10%-20%,我问过很多省份的专家,大家分娩量的下降幅度基本上差不多都是在这个区间之内。
在连年的下降中,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已经下降至1.5左右。从历史和国际的经历看,总和生育率1.5是一个高度敏感的警戒线,一旦下滑到1.5以下,就进入了所谓的“低生育率陷阱”,很难回升。
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干预措施,中国的分娩量还会继续下降:经济下滑是最有效的避孕药,新一代年轻人的生育意愿也在降低,总和生育率还在下降,育龄女性的总数量也在逐年减少……
02、儿科业务量急剧下降
其他科室的病人数量在疫情得到控制,医院重新开放以后都恢复得比较快,但是唯独儿科的整体业务量是下降的,无法恢复到疫情开始之前的状态。
这是上天在用疫情给我们普及公共卫生的通识课,告诉我们疾病重在预防。
仅仅是靠社交距离,戴口罩和勤洗手就可以显著降低儿童感冒、发烧、拉肚子、肺炎、过敏、哮喘等最常见的儿科疾病。
这是再一次提醒我们反思
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的病房吗?
我们真的需要动不动就补液挂盐水吗?
我们真的动不动就要住院治疗吗?
在美国,现在主流的医院只剩下这两种类型了:Surgical Hospital 手术医院和Emergency Hospital急诊医院。
不是手术不住院,即使是手术,大部分的中小手术都可以实施日间手术,不需要住院。
不是急诊不住院,绝大多数的内科和儿科病人是不需要住院的,是在社区诊所就诊处理的,只有控制不好出了问题的才急诊入院处理,处理好了稳定了还是回社区诊所随访治疗。
疫情控制以后,很多儿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的儿科的业务量还是无法恢复,很多的儿科特别是儿内科病房大量空关。
03、妇儿医院的总床位数还在继续增加
几年以前,在二胎政策刚开放的时候,是一波生育小高峰,于是大家都看好具有消费属性的妇儿医疗赛道,资本在追加投资私立的妇儿医院,公立医院也在补短板建立更多的妇儿医院和综合医院的妇儿病房。
但是医院的投资建设是有延迟效应的,是有建设周期的。
一家妇产科医院或妇儿医院从筹划到建设到落成开张至少需要3-5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前些年在二胎政策红利和妇儿医疗赛道好日子的刺激下决定的建设项目,这两年都陆续开张了。
几年前大家只看当下,只跟热点,都选择妇儿这个热门的赛道,但是没想到医院一开张就遇到了低谷,二胎政策带来的分娩数量增加的红利已经结束,遇到的是人口下降的趋势。
公立医院盲目扩张,社会资本盲目跟进,很多本来就不大的城市,忽然会增加出至少1000-2000张的产科床位,在效率比较高的情况下,每张产科床位每年对应的分娩量是70-80人,也就是说突然新增出来7-15万的年分娩服务能力,这太夸张了。在一些大型城市,产科床位的增量还远不止1-2千张。
这还不算存量,只是新的增量,产科床位的过剩让一向朝南坐的公立医院的妇产科也坐不住了,也很缺病人了,于是公立医院也开始做市场了,也开始建立营销团队了,也开始抢病人了。
04、大家要习惯于妇儿医疗低速发展 甚至是业务下降的新常态
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产科分娩量和儿科就诊量还会继续下降,新冠疫情的持续散发将会是一种新常态。
妇儿医疗行业得学会面对和习惯这种低速发展,甚至是业务持续下降的新常态。这有坏处,也有好处。
至少公立医院的妇产科和儿科医生不要那么忙,那么压力山大了。
至少公立医院妇产科和儿科的就医条件会更好一些了,没有那么多的人拥挤排队了。
至少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会更好一些,因为公立医院也有压力了,也要做市场了,也要拉客户了。
从容了,服务就会好起来,但医院的运营压力就会明显增加。
05、私立妇儿医疗机构该怎么办?
先活下来再说,不要有太多的妄念。不要像以前一样老是想着一轮接一轮的融资,不要老是想着快速的扩张,不要老是想着去IPO。
可以放弃幻想,做好长期发展的打算,踏踏实实的把技术做上去,把学科建设做好,把品牌做好,把运营管理水平提高。
连一向十分甲方的公立医院也放下身段开始做服务做市场了,私立妇儿医疗机构仅依靠环境好和服务好就不够了。
与其更好,不如不同。既然你无法和公立医院面对面,硬碰硬的竞争,就应该错位发展,去满足患者多样化的需求与选择。
真正的为客户创造价值,你才会有价值。单纯靠营销驱动,只是靠环境好和服务好,已经不再具有竞争力了。你得学术引领,技术驱动才行。
06、私立妇儿医疗机构的倒闭,重组,并购
最近大家都缺钱,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前些年挺辉煌的一些私立妇儿医院,包括那些连锁的妇儿医疗集团也都快要撑不下去了,不少都在寻找接手的下家。
随着医疗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医院的牌照不再是稀缺资源,所以在出售的时候不要老是想着卖高价,以前亏损的钱是沉没成本,不要老是想着让接盘的人为你的沉没成本买单。
价格开得太高,没有人会愿意接盘的,拖得时间越久,沉没成本越高,残值越低,越卖不出去。
现在是想抛盘的人很多,谈的人很多,看的人也很多,但是成交的不多,多数是价格谈不拢。如果卖不出去,只能倒闭。
现在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需要的是抱团取暖,先活下来再说。不要老是想着控制权的问题,在适当的时候被重组和被并购也是一种选择。
继续留在赛道里,才会有翻盘的机会。
年年难过,今年特别难。
世事难料,今年只求平安。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有黑暗中的砥砺前行。
先活下来再说,所有的伟大都是熬出来的,熬不住的成了炮灰,熬出来的是饱经风霜的奶奶灰。
希望明年的年终我们还能有机会共同坐看风云起,笑谈江湖事,去盘点、反思、展望妇儿医疗。
来源:段涛大夫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5-03 17:16:52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宋红现 时间:2025-04-30 17:10:1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4-30 16:58:39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4-30 15:36:5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何嘉焜 时间:2025-04-30 11:04:3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曾思远 时间:2025-04-30 09:55:47 文章来源: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