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认真地应急防控,就怕有一丁点闪失。
总在在安全和业绩之间不断地权衡调整,这是绝大多数单位共同的状态。有人不断地絮叨,奖金没戏了,工资也快发不出来了。说这些话的一半是担心焦虑,另一半也是担心焦虑。
这是当下的实情。我真切感受到了阵阵寒意。
一切的使命和宗旨,在灾难冲击下停顿了下来,似乎全世界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防控。病人不敢到医院就诊,医院不敢接诊病人,谁也不敢率先松动。
这时候,对社会资本办医院项目再评估,可能与平静的往日会有很大不同。为什么说很多非公医疗机构挨不过三个月?为什么活不过半年?因为在此期间无工作可做,没有收入。那灾难结束以后呢?会不会就有很多的工作可做?做了就会有很多收入呢?
怎么回答这些问题呢?一时间千头万绪。
这时候,分析研判医院所涉及的各个方面显得非常必要。脑海中突然浮现出品牌和为患者服务的核心能力两个关键。把患者的事当成医院工作的唯一重点或核心,久而久之就有了品牌。遗憾的是,平日里更多的是精明的算计,且总是偏离重点或核心。没有患者信赖的品牌,医院存活就难,无论你是哪种体制。平时也没有偏离重点或核心,但仅凭着一腔柔情和良心,而疏于建设治病救人的技术能力,或者小心眼加小气舍不得花费用心提高技术能力,则更加举步维艰。对别人没用的善心,毫无价值可言,尤其在医疗健康领域。
正如一个人的拼搏进取,只有成长为对社会和他人有用的人,才能立足;而医疗机构,尤其是社会资本办医,只有能为病人又好又快地解决病痛才能存活发展。
这不是正确的废话,相反,值得每一位社会资本办医人坚守并持续实践。可惜的是,20000多家社会资本办医院中,能这么做,长期这么做的寥寥。灾难来临,你怎能挨过三个月?怎能活过半年?灾难只是激烈地告诫你脱离迷途,回到正确的轨道,或者干脆毁灭清除,使你早点另谋他就。
这样看来,灾难给大家带来诸多难处的同时客串了筛子的角色,将淘尽不适之人不适之事。
来源:医健行者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5-03 17:16:52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宋红现 时间:2025-04-30 17:10:1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4-30 16:58:39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4-30 15:36:5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何嘉焜 时间:2025-04-30 11:04:3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曾思远 时间:2025-04-30 09:55:47 文章来源: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