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医疗服务是小而美,是否一定如此?高端医疗服务也在内卷,可能有新意涵。本文,笔者从空间、空间的内卷、时间、时间的内卷、价格与价值这五个方面对高端医疗服务做探讨。
空间
采用一些逆向思维来探讨高端医疗服务的发展空间。
一是权益账户。众所周知,要避免因病致贫、过度保障,因为标准管理、行为管理很复杂,是很难见效的。偏服务的场景下,公账户(如统筹基金、补助资金)有时不如私账户(如个人账户、支付费用)管用高效。偏保险的场景下,道理就反过来。有鉴于此,假如为高端医疗服务设计权益账户,并且不为会员提供退出通道,首先在筹资端提供基本面。剩下的工作便是支付治理、服务吸引。权益账户对用户来说,既是消费也是投资,如果暂时做不到完全不提供退出通道,经营主体也要争取部分不退。稳定的用户筹资与优秀的业务服务高度匹配。
二是扩大覆盖。高端医疗服务在服务用户时,通过有效组织,至少有能力提供优秀技术服务。高端医疗服务内容包括很多临床专业性,理论上讲,各个科室、各种支付方式都可与高端医疗服务搭界。高端医疗服务寻找对象始终要适应可能的、合理的承受力,获得可持续的支持(如新增用户、用户留存)。不仅是面向个体用户,也是面向群体用户,甚至超越群体局限,上升到更大渗透影响能力的范畴。举例:互联网医疗也能做高端医疗服务,部分互联网医疗经营主体如坚持高端医疗服务为特色,可完善自身线下服务场景,向对手线下服务发起竞争。
三是公益衔接。以重疾险与高端医疗服务的可关联性来举例说明:重疾险是以少量保费防范重大疾病支出,一些地方探索重疾险的城市团购。当重大疾病支出由重疾险给付时,往往也能获得社会医疗保险补偿。从高端医疗服务的资源建设及流量争取看,这些重疾险赔付其实很适合与高端医疗服务衔接。在衔接场景下,经营主体可综合利用医疗服务、疾病保险、慈善力量等,整合形成新的产品形态(如较低保费、适当保额、适当治疗方案、收费标准、适当救助等)。商业与公益衔接,由商业来定义,务必会坚持精准,将形成品牌、社会认可度。
总的来看,高端医疗服务的新增拓展领域需要精准观察,比如:面向高收入家庭生育医疗服务附加商业健康保险,很接地气,社会确实有需求。高端医疗服务的存量发展领域需要精准变革,比如:社会对高端医疗服务的需求,与对相关保险产品的需求,取这两个工具入口之间来调剂具体需求的不同频度。对于不同用户,在“虚实结合”产品配置上做要素、比例的精准搭配。又如:对待罕见病治疗,高端医疗服务要辩证地计算市场规模、看待政策成熟、分析用户需求、搭建服务能力。再如:高端医疗服务销售逻辑与其他产品销售有哪些异同。
空间内卷,迈向车间
一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或相似的经济社会发展倡议被我国、日本明确提出。在此趋势下,高端医疗服务必然不断内卷、有新吸纳。对于用户需求,不仅停留在知道,评价紧迫重要性。同时,继续使用营销刺激,在刺激间隔之间看刺激力度取得多大响应,观察、推测市场生态环境变化。社会进步大规律下,小到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大到全社会各行业工作,都要更遵守规矩,促成更有秩序的方方面面运行。经济方面,永远不够完善,所以一定秩序也该永久存在。然而,市场有时是反秩序的,经营主体在多层次里要发挥好秩序作用。具体看,包括干什么、不允许干什么、干多少、怎么干、干多快等问题。虽见外部趋势,看向内部更多。
二是共同发展。互联网医疗、社会办医已出现一些炮灰时,高端医疗服务也可在此背景下继续探索精益经营。比如:在某些区域行不通的模式办法,在另外特定区域,容易可以走通。高端医疗服务如果战略上保持高端,战术上也要高低结合互补,降本增效。如果战略上从高端往下走一点,战术上仍坚持守住高端部分的标杆。又如:齿科服务与保险产品相互赋能,双方为各自经营利益,采购谈判博弈时要谋求合作可持续、再深化。高端医疗服务对禀赋差异的医生都要使用,特别面对共享医生场景,探索做医生个体、群体的画像,使经营主体和医院医生之间尽量彼此适应。高端医疗服务坚持为财务策略、品牌维护、患者满足做探索。
三是共同管理。高端医疗服务与保险产品(比如重疾险)有共通之处。高端医疗服务在细分赛道上先做“小而美”,需要一套具体模式,不仅仅是聚合资源,还共商规划,落地实施。在产品成熟之前,烧钱不能突破规划红线。共同管理的效果是及时淘汰,精益发展。每成熟一项就继续推进一项。如最初的具体模式在线下摸索,最终可能发展到与线上结合,从线上能看到更大的问题,再继续放到线下场景里试验完善。高端医疗服务与保险产品都要形成军事化的筹资、运营、理赔、服务。这其中需要大量、创新、具体的服务资源被吸纳进来,落地运行、客观评价、决策处置、积极调整。通过大量试验,期待版图、能力又快又好地拓补。
时间
医疗行业要往长期做,也包括服务用户这件事。
一是时间联系。如果能将体检、健康管理、严肃医疗之间比较强地衔接起来,使各块服务工作都有触点、有内涵、有意义,催生吸引力。在此基础上做消费医疗,可为消费医疗背书。
二是时间连续。如果高端医疗服务要保证医疗服务网络永不倒闭,在闭环之外还要有联盟、联盟精神。经营主体如果在一个发展阶段承担利益牺牲,是为了中远期平衡,为留存用户。
三是时间成长。如果把80%的经营精力放在内部运营、评价上,仅留20%放在财务、投资。因为前者形成的结果、局势将决定后者的发展、方向。目的是不断在既有资源上找到新意。
时间内卷,盯住瞬间
一是多用服务。如果高端医疗服务与各种保险产品结合,可能导流更多用户体验一些高端医疗服务。高端医疗服务期待供方、需方的广泛参与。产品刚性,服务柔性。服务比产品黏性。
二是平衡治疗。高端医疗服务的临床专业性,支持合理治疗。如果能“治未病”,效果更好。不是趁人之危,而强调随时受益、终身受益。产品、服务具备深层次的精神原则、赋能逻辑。
三是真实需求。尝试对用户的真实需求做定义、计算,坚持回归保障、优质服务。用疯狂创新、疯狂模仿下的一系列朴实服务措施塑造颠覆平台的形象,与用户、与资源做亲清交互。
价格与价值相互内卷
一是合理定价。高端医疗服务价格总体有下降趋势,争取价格保持平稳区间更是经营主体努力方向。定价与购买力的关系,既分立也融合。定价是极复杂的,但也可认为极简单。如果站在纯商业、纯用户的角度看,明确做什么样的商业、什么样的用户。比如:医疗服务和非医疗服务,按不同患者、疾病、项目,其比例是有差异的。为什么有差异?为了供需双方响应效率最好。同时,定价在满足经营客观需要后,是很主观的事情,用户个性化认知的价值也不同。经营主体可以精细地对个人消费、家庭消费中有多少比例用于医疗健康给出区别建议。除了商业定价,高端医疗服务不免还有一部分公益定价(如共济、救助),也非常重要。
二是合理成本。不为无效服务的成本买单。合理成本要新、要好,要掌握定价权。更重要的,经营主体要努力培育一个定价信任体系。有钱大家赚,医护人员为什么不能从技术劳动获得合理回报呢?十四五期间,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对高端医疗服务发展有重要红利。不妨先注重商誉建设,再强调发挥实体规模,使资源显示从轻到重,以轻为优先。这是由历史教训、现实过剩决定的。对于新鲜事物摸索,需要数据及时验证。对雇员及资源生态照顾,应摆在特别重要位置。服务用户固然重要,必须及时排斥坏的用户行为现象,不简单是更换服务人员迁就用户的问题,这是原则性的基本文化。经营主体很难得资源积累起来,为形成良好秩序。
比如:药占比是老生常谈了,但“有”和“做”仍是两码事、两个意涵。有些经营主体可以从药占比合理性这个点上找机会,自主打造差异化品牌辨识度,有些诊所已经在做了。有些事,很多人做,没有总结提炼,那这些事还是漂浮的,很容易就随便受什么情形影响。有些事,很多人做,但需方不了解,那这些事还缺少价值,应该与用户之间形成共识价值。又如:越是过度布局竞争,越多价格折扣,或者宁可选择不售,这是资本经济的原罪之一,应考虑避免,浪费体现经营者的落后。举例:先有准入,再是评估,再是定价,或者先有分组,再是统计,再是定价,这些卫生经济工具在运营管理应多利用,传递给疗效、价值,复制推广。
三是合理准入。行业大、地域大、秩序大、机会大,定位巩固了,发现竞争变好了。合理准入在现阶段需要先行多试:不好用,可卸载。第三方,无欺诈。知其然,快学习。精选打通供方、患者、组织者三个方面。在动态发展中,使供需匹配,否则浪费。基于团体、个人经历的判断都有局限。举例:梅奥经营案例也有弱点,其行为显示保留了什么、排除掉什么。其愿景是越来越好,但是自以为的那种好。市场本来就是千奇百怪才好,可以各有不同。一方面有探索精神,一方面做务实行为。谈及精神,大学强于社会,社会强于企业,包含很多主观。唯有主观,才是不断、不歇的挑战。发现价格、伴随价值是经营主体坚持努力的方向。
高端医疗服务若小而美,就一定是产品。高端医疗服务继续内卷,将向社会溢出。它的开放性、创新性,以及它的亲和性、渗透性,都与中国国情特色、综合医改特征紧密快速地关联。
笔者按:
越过辽阔天空,啦啦啦,飞向遥远星空。
来吧,阿童木,爱科学的好少年。
善良勇敢的,啦啦啦,铁臂阿童木。
十万马力,七大神力,无私无畏的阿童木。
在这广阔大地,啦啦啦,在那蔚蓝海底。
今日的阿童木,爱和平的好少年。
心情激动地,啦啦啦,守候着人类。
十万马力,七大神力,大家的朋友阿童木。
作者:晨晓 时间:2025-04-27 10:06:35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曾思远 时间:2025-04-25 16:57:25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秦王 时间:2025-04-25 16:09:41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村夫日记 时间:2025-04-23 13:37:4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何嘉焜 时间:2025-04-23 13:37:4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陈昕禹 时间:2025-04-23 13:37:44 文章来源: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