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战
看到村夫长、秋掌柜为精神心理疾病赛道有不同意见,这是赛道之幸,可能转化为用户幸运、用户辩证。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患者的得失不可忽视。在心理健康及治疗的科学性、经济性、社会性,我们中国队会有做好那一天。在论战中炮火轰隆,激浊扬清,更加速这个进程。海虽可纳百川,市场不容差池,建设性和批判性都有意义。
无论哪个数字疗法,解决了什么问题?效果如何?可复制推广么?如果能回答这些问题,一定是有机会的。
论战发生在体制外、市场内,必要性及意义很容易被理解。这恰恰印证市场发现、辨别的能力和活力。
从论战中,发挥创造新模式。创新就是模仿,模仿也会创新。有丘或有掩,有照必有衡。
批判在创新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批判不为掐灭创新,但这份努力,又不必从主观上收敛批判。
比如美国一些经营模式中,卖药业务有没有可能造成乱服药、过量服药?如果有,这是非常可耻、可憎的。在主动治疗里藏下许多被动成分。换个角度看,只依靠DTx会不会贻误病情?总的来看,处方外流还是厉害,但恰恰精神心理疾病治疗用药适用于特殊管制。
对于上述担心,光靠批判可能还不一定管用,更要靠模式、管理的市场竞争。
笔者感触:不阻止论战的任何一方,请乐观者做实做细,请悲观者做广做全,或者做差异做竞争。
大局
精神心理疾病是很大的一件事儿,超级大事。它是不可限量的一个事情,涵盖医保商保公卫,甚至涵盖到所有。
比如:和我们医保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来比较,精神心理疾病的发生与治疗现在处于什么现状?在乡村和城市,在富裕人群、中产阶层、普通群众、贫困人口的视角,如何看待、解决?
又如:结核病伴随糖尿病,糖尿病伴随精神疾病,一些生理疾病也与精神心理疾病伴生。
面对相关创业的热情、讨论,把自己当做看热闹的,再看一下接近30%的发病率,慌不慌?
可以肯定,笔者不幸处在这30%之中。
围绕30%的发病率,基本可以推理:大多数家庭都有精神心理疾病患者需求。家庭共济式服务、家庭共济式保险是可行的。
如果连精神心理疾病都解决不了,我们大谈特谈养老命题,不是个笑话么?
精神心理疾病的支付方在哪里?先从个人需求起步;再者,企业也有诉求;最重要地,政府也有责任。
然而,在精神心理疾病的供和需上,钱是其次的,这是商保机构目前为什么还不能做的原因。
什么是主要的?笔者认为,是量和质;是供方和需方的行为。
数量矛盾可以调和,比如利用互联网手段提高效率,比如让一部分患者先接受服务。
质量矛盾则必须抓紧,只有把质量、有效性抓好,任何模式才有推广复制可能。
在昨日世乒赛女单决赛,二十二岁的王曼昱战胜二十一岁的孙颖莎。美国精神心理疾病赛道就好比二十出头的小伙子,美国各行各业并非一无是处。
反观健康中国行动,心理健康出问题,具体地看,高房价、高药价难辞其咎。另外,为什么取消心理咨询师考试?前两年,《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引发激烈争议。民心应予重视。
细处
一是治疗用药。
精神心理疾病缺少新药,但老药也没有用好。美国有Medicare Part D保障处方药,这个制度安排可以被我国医保商保借鉴,用于保障好精神心理疾病治疗用药,同时做好责任监督。
二是人群优势。
前面提到了养老命题,精神心理疾病覆盖人群更大。它的优势在于覆盖职业、企业、人群。比如:少年儿童、老年人群、军人健康、医生教师、法官警察、护士码农、公务员,等等。
笔者感触,精神心理疾病高居社会不良现象“热搜”第二名。排第一的是:对没钱的人说,你有钱。排第二的是,对有钱或没钱的人说,你有病。此处“有病”往往特指精神心理疾病。
三是看清本质。
精神心理疾病与心理健康容易混淆,又不宜完全剥离。这既是困难,也是机会。说明既有严肃部分,也有非严肃方法。看不清本质时,可以多说,可以小规模多试。不小试,无牛刀。
四是划分层次。
精神心理疾病治疗、心理健康管理是我们人造的社会行业以及氛围。划分多层次,一方面是供方技术含量的多层次,专业上的多层次;另一方面是需方经济承受力、个性化上的多层次。
五是能力完善。
精神心理疾病与心理健康,具有一定“传染性”,防控时需要万业融入。也需要构建生活方式加健康管理加核心治疗加抢救,还有全科也有专科、亚专科。有企业与政府的合作联盟。
六是监管加码。
精神心理疾病与心理健康成因,包括但不限于:有的因为物质,有的因为纯粹精神,有的因为外部伤害,比如医源性伤害。还有一些是先天原因。充满长长短短、多多少少、形形色色。
说这些话,不是说模糊化、广覆盖,而倡导要充分内卷,体现差异化。如果让现有医生更专注于原来做的那些工作,并在未来可能发挥更大价值,这是非常优秀的站位,也值得赋能。
七是逻辑挖掘。
直白说,大多数医生增加收入是很难很难的,只能徐图之。目前最紧要的,是把工作做好,创新是很好的抓手和附加的平台。为什么病越治越重?医疗和保险能做些什么?为什么做?
精神心理疾病,可以获得是更管用高效的治疗,甚至可能实现康复、治愈。也可能陷入到更大一种被动伤害或自我伤害,医疗也好,保险也好,向正方向上引导,就是建护城河过程。
八是模式整合。
数字疗法、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怎么整合最高效。这将是供给侧的创造,内卷效率会很高。从需方看,不同人群、个体,不同地方、禀赋的整合方案,突出因素不同,适应能力不同。
九是政府责任。
从政府责任看,医保公卫可能担心:精神心理疾病与心理健康的梳理(医防协同治理)、质量(实施性科学干预验证)、定价(政府指导价、市场调节价、医疗服务价格、消费医疗)。
数字疗法在新时代如何赋能政策与市场?希望让所有人看到启动发展的机会。关于定价,能是暴利么?虽然理论上精神心理疾病也要价格、利润,但必须在国情社情行情基础上起步。
十是产业价值。
世界多极化,我们是重要一极,不是谁的附庸。关于精神心理疾病,德国医保报销了一两个病人,美国市场冒出来三五家企业,这不是量上的绝对参考,我们更看重我们自己的需求侧。
其实我们都病了:医疗行业说自己还行,硬撑着。普罗大众说自己还行,小病拖大病扛。“我的病我自己清楚”实际不一定清楚,自己清楚却不说出来,这个对商保机构是特别不友好的。
人生的风景,亲像大海的风涌,有时猛有时平,亲爱朋友你着小心。
人生的环境,乞食嘛会出头天,莫怨天莫尤人,命顺命歹拢是一生。
一杯酒两角银,三不五时嘛来凑阵,若要讲博感情,我是世界第一等。
是缘分是注定,好汉剖腹来参见,呒惊风呒惊涌,有情有义好兄弟。
短短仔的光阴,七迌着趁少年时,求名利无了时,千金难买好人生。
感谢赵衡、邱琰、沈磊老师对本文的启发。
笔者按:
《开国元勋朱德》第5集节选
孙逸仙:朱玉阶,今日让我终于见到了棉花坡战役的英雄,我们的护国功臣呐。
朱德:不敢不敢,德自追随先生革命以来,今日相见非常荣幸啊。
孙逸仙:革命路远,今后还要继续依赖诸位啊。
朱德:谢谢先生的信赖,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德等前来,就是要聆听您的教诲。
孙逸仙:革命形势总在不断地变化…一次次教训惨痛啊。
朱德:孙先生,能不能告诉我们这是为什么?
孙逸仙:问得好,革命遭受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就是因为我们还不能团结起来,所以国民革命需要有一大批你们这样年轻的将领。
金汉鼎:可是,我们现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孙逸仙:如果你们同意,我们希望你们到广西去,把退到广西的滇军组织起来,办成正规的国民革命军。
金汉鼎:我们现在是孤家寡人,两手空空啊。
孙逸仙:我可以先给你们各拨十万大洋,你们看这样可以吗?
朱德:这次来上海,一是来拜望追随多年的领袖,二是前来跟您辞行的。我和炳文出国考察一下,开阔一下视野,然后再回国效力。
孙逸仙:好,也好。你准备去哪里?
朱德:德国。
孙逸仙:炳文,你也准备去欧洲?
孙炳文:是的,我也去。
孙逸仙:你们为什么不去美国呢?
朱德:听说欧洲出现了新型国家,新兴的革命势力,我们很想去了解一下。
孙逸仙:其实出去看看,应该去美国,好吧。朱将军,我等着你学成归来,记住,革命永远需要你们,国家需要你们呐。
朱德:这条路对么?
孙炳文:应该对。
陈独秀:我只是个秀才,秀才最怕见到兵。我们党一成立,就有人劝我搞武装。我坚决不搞,政党就是政党嘛。
朱德:这次来上海,一是拜见您,二是想加入共产党,不知道我够不够资格啊?
陈独秀:我们党是无产阶级的党,无产阶级,我的朱将军,可你每月的薪水都够我们百姓一家人活上十年。
朱德:陈先生,过去是这样,如果我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可以把我的一切都献给党,随时听从党的召唤,为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而努力,为建立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而奋斗。
陈独秀:不够,远远不够,不仅为工人阶级事业奋斗,还随时准备为她牺牲自己生命,对像你这样从清朝走过来的军人来说,恐怕需要一个脱胎换骨的转变。
朱德:陈先生,我可以做到。
陈独秀:朱将军,恕我直言,我觉得你是一个军人,你的举止言行都在告诉我,你是一个纯粹的军人,你搞不了政治,政治需要一个复杂的政治头脑。
旁白:1922年9月,心情抑郁的朱德与孙炳文搭乘法国邮轮安吉尔斯号从上海去往欧洲,这既是一个未知的旅程,又是一个寻找希望的旅程。到了巴黎之后,打听到中国共产党的旅欧组织的负责人周恩来在德国,于是他们又乘上火车前往柏林。1922年10月22日,朱德与周恩来第一次在柏林见面。
《开国元勋朱德》第23集节选
张国焘:现在,胡宗南的部队已经占据了甘南,前一段时间中央来电报说,一方面军南下来接应我们,现在又来不了。我认为,现在我们绝不能再北上了。
陈昌浩:那我们去哪?
张国焘:西进。
陈昌浩:可是我们几天前已经给陕北发了报,表示同意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这样又…
张国焘:万事在变,我们现在不能不变哪。我想了又想,如果我们真的到了陕北,还能有我们的椅子坐吗?况且挡在我们面前的胡宗南的部队实力太强大了。我们的部队现在匆匆十万人剩下四万人了,诸位,就剩下四万人了。不能再有任何闪失了。所以,我军应该马上西渡黄河,然后到永望、红城子一带立足发展。只要我们发展起来,到那个时候,谁又能把我们怎么样?
朱德:国焘同志,北上是西北局集体讨论决定的,你是西北局书记,你是同意并签了字,怎么能朝令夕改、说变就变?如果西渡黄河,我们将再一次面临孤军作战。
徐向前:是啊,南下失败的教训,我们不能不汲取,倘若再有一点点失误,我们红四方面军的一切,一切都将失去啊(拍桌子)。
朱德:现在北上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有利的时机。中央来电,如果我们行动迅速,可以避开胡宗南的部队,即便遇到敌人也是小股敌军,一二方面军全力配合我们北进。红四方面军怎么还犹疑不定呢?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
张国焘:昌浩同志,现在你说说看,是北上好呢?还是西进好?
陈昌浩:总政委,我觉得朱总司令和徐总指挥说的很有道理,我们不能不考虑北上抗日这一大的战略目标,执行这个方针,我们红军就能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可是我们西渡黄河,那个地方人烟稀少,供给兵源都是问题,孤军作战,一旦有失,我们将悔之不及啊。
作者:宋红现 时间:2025-04-30 17:10:17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4-30 16:58:39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4-30 15:36:5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何嘉焜 时间:2025-04-30 11:04:3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曾思远 时间:2025-04-30 09:55:47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宋红现 时间:2025-04-29 17:06:25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