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会碰到这样的家长,谈及孩子的牙齿矫正,特别是当爸爸的家长会说,“我们家的是男孩,以后要靠本事,不靠颜值,做什么矫正。”
牙医还没跟家长开始讲错合畸形对孩子的影响,家长就已经开始拒绝。碰到这种情况,门诊需要继续跟踪邀约么?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说下最近碰到的其中一个案例。
男孩,12岁,地包天+偏颌。是门诊的老顾客,早在2015年,也就是6年前,孩子在门诊治牙的时候,医生检查发现孩子是地包天。建议家长给孩子做矫正,先解除地包天的情况,再观察。
那次是孩子爸爸妈妈一起陪着过来的,当医生说要做矫正,纠正地包天,孩子爸爸直接就跳了起来。强烈的肢体动作,配合语言,表达了他的拒绝,“男孩子要那么好看干嘛,不做。”
在这之后的年度复诊,医生发现孩子换完牙以后,不但地包天,还出现了偏颌。有次是妈妈带着过来的,也跟妈妈再次说明了情况,孩子妈妈做不了主,就说回家跟孩子爸爸商量。这样又拖了几年。
最近的复诊,发现孩子的偏颌情况越发严重了。孩子妈妈这次决定给孩子做牙齿矫正。但这个时候,两侧的下颌骨发育已经出现了明显不对称的情况。增加的难度和矫正效果与家长沟通后,家长又犹豫了。
门诊在复盘这个案例的时候,提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孩子有需要,且时机刚好,而家长拒绝沟通,门诊需不需要跟踪邀约呢?
我们在复盘中,认为患者信任我们的品牌,才选择我们的门诊,我们有必要跟踪邀约顾客再次到店。而邀约的形式,方式,步骤,需要斟酌。
首先我们要换位思考,家长为什么这么说,为什么这么想,如何才能让家长的认知通过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提高呢?
其次,我们在沟通的时候,是不是太急了,是不是需要改变沟通的方式。用暗示+互动,让顾客感知。再进行下一步沟通。
最后,我们的科普宣教要做到可验证。举个例子,很多门诊教孩子刷牙,无论哪一种刷牙方法,虽然门诊教给孩子了。但你会发现,有些孩子依然做不好。那是因为孩子并不知道刷干净是什么样子。
所以我们的地包天的科普宣教,不能直讲症状。也要讲可以被患者验证的影响点。而且是家属或患者本人最容易引发思考的那个点。
另一个视角:
门诊很多老顾客是带着症状的潜在患者,而医生有时候非常直接,会希望自己一说患者就听,听完就做。而对于那些提出很多疑问的顾客,医生只说,“那我该说的都说了,怎么决定,您自己考虑吧。”
这会导致有的患者因此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再过来治疗时,有些病例,难度增加不说,费用高,且治疗效果没有之前那么理想。
那患者/顾客为什么听完不做呢?
有时候真的是医生说的,顾客/患者没听懂。另一些时候,顾客/患者感受不到治疗的重要性。还有些时候,顾客/患者只是害怕看牙,找借口不做··· ···
来源:clook 常汮
作者:沈翰墨 时间:2025-01-07 17:46:45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王建中 时间:2024-12-26 11:07:2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常汮 时间:2024-12-21 10:15:38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倪清荷 时间:2024-12-19 17:47:54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倪清荷 时间:2024-12-17 17:43:00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沈翰墨 时间:2024-12-17 15:56:45 文章来源: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