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当快药、好药师等知名药店在抖音直播“卖药”点燃了医药圈的近期舆论。
“什么时候抖音也能卖药了?”
据赛柏蓝报道,好药师1月17日首播,直播高峰24万,一场直播销售在5000-7000单,药品以“四类”疫情保供药品为主,主播话术基本围绕药品的说明书阐述,有执业药师在直播间做支持助播,不可随意夸大宣传。
部分知情MCN机构表示,目前抖音直播卖药处于谨慎试跑状态,“至于测试多久,抖音官方确实没有答复,需要看第一阶段数据然后定夺,预计4月份会纳入更多机构”。
2022年12月1日《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正式生效,为网络销售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特医食品等解除了法律层面的枷锁。
去年12月,抖音电商悄悄发布了“关于’OTC非处方药’类目上线的通知”,涉及肠胃、感冒、皮肤、补益、维生素矿物质等药物,入驻方式为“定向准入”——即邀请特定资质品牌商家入驻,不接受自主申请上线。OTC药品仅允许以商品橱窗、抖音商城等货架形式,不允许商家、达人以直播、短视频形式进行推广。
图源:抖音电商学习中心
疫情以来,医药电商市场增长迅速,2021年医药流通全渠道销售规模达26064亿元,包括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美团医药等多个平台已经在该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
与纯零售的平台电商不同,抖音是兴趣电商模式,消费者不会因为药便宜就买本不需要的去吃。陕西广济堂医药市场总监李峰认为,“抖音不一定了解医药零售盈利模式,医药行业不一定了解抖音直播间推流机制。医药行业零售等盈利模型OTC只是一个品类,经历电商平台冲击线上线下价格战,在抖音卖药,价格不可能高,时效性也是一个问题”。在主播线上解答方面,医疗类敏感词有可能会成为主播的梦魇。
图源:抖音电商学习中心
抖音打开卖药的窗口,除了在向互联网医疗同行们依靠“卖药”完成商业闭环与盈利之外,与小荷健康生态转变也有密切关联。外界(大厂日曝消息)传言“小荷健康研发团队被裁员,小荷健康APP将停止运营,逐渐并入抖音医疗。”
字节跳动方面近期回应称,“APP暂未关停,小荷团队也并未并入抖音,而是负责抖音医疗垂直类生态运营工作”。
面对7亿日活跃度的“流量巨兽”抖音,医疗板块目前的做法仍然不太明确,一位接近抖音电商的业务人员表示,当前可操作的仍是医学科普和网红医生IP打造, “魏则西”事件的余波仍在,流量大厂们都不敢迈太大的步子。
回顾抖音在医疗板块的动作,2020年抖音集团(字节跳动)曾以5亿元收购专业科普平台“百科名医网”,推出“小荷医典”;次年”在北京新建了松果门诊,并推出互联网医疗问诊“小荷医生”App。2022年抖音在医疗实体上抄底式大力注资,收购了肿瘤专科宏达爱瑞、妇儿医疗美中宜和两大私立医疗连锁品牌,有超2万名三甲医院医生完成抖音的医生实名认证。
尽管抖音流量巨大,但导流效率也成了一个问题,知情人士透露,“一个医生一条100万的抖音视频曝光,只能为小荷健康带来5~10个问诊的咨询,转化率在1/10万左右,投入产出比不平衡。”字母榜预测小荷健康的日活跃用户在几十万~百万之间,与平安、阿里第一梯队还相差甚远。
此前抖音只允许公立三甲医院入驻认证,内容创作的“水池”被极大限制。而2月1日后,抖音在医疗部分正式放开“健康领域创作者”个人认证申请、非“在职医生”入驻的渠道,认证后将获得黄V标识和流量扶持。
02|线上化趋势明显,一体化布局两条腿走路
2020年受疫情影响,互联网医疗似乎再次迎来新的风口。当年阿里健康APP升级为医鹿APP;京东健康赴港上市市值超过3000亿(点击链接查看);丁香园获得了来自高瓴资本和腾讯等的5亿元融资;平安健康的峰值单月活跃用户数和月付费用户数分别达7200万人和400万人。
《2021年快手大健康行业数据价值报告》显示:医疗健康短视频在互联网以新形态迅速崛起,2021年大健康视频比快手整体视频平均互动量高118.0%;大健康直播比快手整体直播平均互动量高394.9%。
京东、阿里健康的200-300亿营收中,医药器械零售占了绝大比例(京东健康为86%,阿里健康为90%)分析人士认为京东健康的物流能力提高了其在医药电商的效率,得以较大地超过阿里健康的营收。
图源:市值榜,京东健康营收均高于阿里健康
业界质疑声较高的两点在于,抖音集团一方面尚未取得网售处方药的资质,可售出药品相对有限,另一方面在物流配送上也缺乏仓储、运输能力,在零售体量和时效性上有待考究。
疫情以来医药线上化的趋势明显,数据显示我国已有3亿用户使用过在线咨询和线上问诊,通过搜索引擎、微信咨询、挂号app、医药app、在线问诊app的用户有一些数量基础。线上流量曝光时间可观,互动频率高,但付费意向和在线问诊客单价一直不被看好。
与抖音在医疗板块的公域流量投入不同,在此前的公立三甲门槛限制之下,许多民营医疗机构大部分都开始注重私域建设,包括企业微信、客服号、看诊助手,削弱渠道的投入,注重机构自身的品牌营销建设。
线上线下服务并重模式正成为一种新常态,线上需要持续的精准内容和策划活动来保持客群的活跃度,如医生IP、形象科普、健康分享、知识直播等,在广大的流量池中吸引到精准客户的关注点。
除了借助第三方医疗平台,部分私立医疗机构在互联网医院搭建、数字化系统升级上开展投入(80~200万不等)。“线上医疗首先是对线下实体的场景扩充,从成本、效益、交易频率、发展潜力上来说,数字化能力肯定是趋势”。
从疾病式医疗向管理式医疗,从线下场景拓展到线上体系的发展中,只依靠医生诊断和药品仍然是简单的、低频的业务,拥有相关资质的健康监测产品、家用器械、健康套餐、体检项目、养生课程等大健康产品商城私域,做好客户运营和患者信任,能成为一种新的商业辅助模式。
“大病门诊”“专科中心”一度被认为是互联网医疗发展的新星,但在疫情管控措施放开,线下问诊就医回归常态,公立中心医疗体系再度开始虹吸的状态之下,纯粹的线上诊疗服务解决能力的问题依旧有限,脱离线下实体和诊断治疗方案、持续的健康管理和康复照护,难免会像空中楼阁一般,缺乏底层的信任感和服务感。线上线下一体化两条腿走路,数智化、便利与体验拉满,以患者需求为中心,依然是恒久的运营之道。
参考资料:
36氪,韦晓宁《焦点分析 | 字节小荷健康app将停运,互联网医疗新故事难讲》
赛柏蓝,四喜,《抖音直播卖药:谨慎试跑中》
字母榜,彦飞,《小荷撑不起抖音医疗》
来源:诊锁界
作者:太白
作者:宋红现 时间:2025-04-30 17:10:17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4-30 16:58:39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4-30 15:36:5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何嘉焜 时间:2025-04-30 11:04:3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曾思远 时间:2025-04-30 09:55:47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宋红现 时间:2025-04-29 17:06:25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