焜哥有位同学很喜欢看电影,那个时候都是租影碟看,他生活费大半消耗都用于此。
这样经过一年后,他说要自己开个租碟店。
不仅拿出详细计划书,还说服了家里人做他天使投资人。
当然计划里也没忘记我们,在宣布出资份额和权益后,还针对没钱出资者设计以工代股的激励。
一群心怀创业梦的学生,就嗷嗷叫地准备行动。
不过这个梦还没开始就宣布搁浅,因为看好的门面一条街遭遇拆迁。
当然事后看,幸亏门面拆迁,所以才避免了损失。
除了网络的冲击外,还有租碟店也有它的商业逻辑和门道。
仅凭阅片无数,不足以支撑租碟商业的成功。
如果想租碟店盈利,势必要交够学费才行。
这也是行外人进入一个新行业必经之路。
医美也不例外。
为什么想起这个故事,因为焜哥最近遇到一个想开医美的朋友。
这位朋友说她每年都要花不少钱做医美,不如把这些钱拿来开医美。
这样不仅自己能享受自家项目,能省钱,说不定还能赚钱。
听到朋友这样说,焜哥第一个想到不是商业可行性,而是思维逻辑性。
继然想到行内的一段往事。
一段行外人开办医美的往事。
曾经,一位年消费医美300万的渠道客户,决定拉着自己渠道开医美。
出发点大约和焜哥那个朋友一样,也一样都是行外人士。
除了每年消费不低,这位大客想着自己开医美还有两个优势:
一是自己物业开店;
二是自己主业的客户也是女性群体。
再加上手头资金充沛,想着自开医美,肯定是手到渠成。
于是毅然入局,一直到爆发疫情,坚持4年。
平心而论这4年虽然没赚,但是也没亏。
没亏的原因很大部分是由于自有物业,成本可控。
当然这也是自己竞争优势。
至于为什么没赚,不能简单的归于行外。
这几年同样是行外人士,经过几年拼搏,开办自己医美且盈利的机构也比比皆是。
些许不同的是,这些行外人士多由渠道转型,都直接掌握部分渠道资源。
而这位年消费医美300万的大客,却完全是撒手掌柜,还请了个专职掌柜去管。
请专职管理者管理,只负责投资也可,可她偏偏又是选择渠道医美入场。
这几年行外资金布局医美,请职业经理人操盘的不少,取得好成绩的也很多。
但这种模式只适用于直客医美。
为什么不适用于渠道?
渠道医美,如果自己不亲自抓渠道,那还能医美吗?
渠道医美最大的话语权必须,只能在最大的渠道手中。
否则,这家机构迟早会分家散伙。
这不仅是逻辑答案,也是事实现象。
那是不是只要有钱投资,直客医美就很好做?
未必。
如果真的投钱就好,这么多聪明的有钱人肯定会纷纷下场。
即使原本好做的行业赛道,也会随着竞争加剧变得需要精细经营。
经营,就是行外投资医美需要首先考虑的核心。
虽然相比渠道,直客会对行外人进场更友好。
但是直客更需要专业人士经营。
所以选人就尤为重要,如何选择一名好的医美管理者就更为重要。
焜哥前段时间推文有过讲述,感兴趣的可以点击前往。
如何当好一名医美管理者。
人员配齐,那剩下的核心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
这其实是所有行业都要面对的问题。
客户为什么要来?客户为什么还要来?
对于医美,这就需要各个岗位基本功合格。
医生的技术、客服的服务、咨询的销售、营销的宣传、运营的活动、老总的管理、老板的支持。
这些都要扎实基本功去执行。
但基本功扎实,做好基本工作,偏偏知易行难。
有些机构为什么开业5年还未能存活,原因很多,归功到底还是基本功的缺位。
有些机构为什么开业1年就开始盈利,究其根本也还是基本功扎实。
基本功如何扎实?
大机构靠培训,小机构靠招人。
不管培训和招人,重点就是有人能用,有人可用,有人有用。
所以让客户愿意来,愿意还来的重点只有一个。
让员工能干,让员工愿干,让员工想干。
如果做不到海底捞,那最少做到麦当劳。
医美和任何行业一样,只要不是渠道医美,行外人要进来都不难。
难的是如何正常运营,生存发展。
而这一切核心还是用人的问题。
如果招到人员都是不会,不能,不做。
那这样机构不管行外还是内行,都会铩羽而归。
当然作为行外人,千万别以自己每年都要消费300万医美为由进医美。
既然想进场,就扎扎实实打好基本功去做。
尊重商业本质去运营。
尊重管理本质去用人。
尊重营销本质去投入。
尊重医疗本质去坚守。
世上没简单的事,也没困难的事。
只有简单的人和困难的人。
医美也不外如此。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4-30 11:09:05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张民 时间:2025-04-28 17:42:46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4-28 16:18:16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黎汉军 时间:2025-04-27 17:40:4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张磊 时间:2025-04-27 11:31:4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刘牧樵 时间:2025-04-25 14:03:45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