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引导群众基层就医,推动基层医疗机构提高早诊早治健康管理能力。卫健能做的已经都做了,效果不明显,医保能做什么?
笔者感触:
第一,门诊统筹的待遇政策更新很快,有助于防范“小病拖,大病扛”。同时,也要加强门诊方面的支付管理了,相适应的支付方式及配套措施,预计将加快探索落实。
第二,像南京等地探索对未使用医保统筹基金的参保者给予个账返还鼓励,也有助于间接促进个人健康管理。
第三,医保异地就医结算的广泛推广,有助于打乱原来一些医疗机构对部分参保者过度医疗的现象。医保信息平台能看到一些医疗费用转移、不合理的迹象。
第四,医药服务管理方面,可以推动基层医疗机构用药权力进一步扩围,作为医药分开的过渡期探索。
第五,DRG、DIP全面推行,也包括一些基层医疗机构的适当参与,主要在一些相适宜的病种病组。这有利于参保者宣教认知,使基层医疗机构与大医院之间并非完全非此即彼地被选择、被对比、被疏远。
第六,集采药品向基层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加大铺货,让群众看病买药更有获得感,也是突破路径之一。
第七,基于门诊两病用药及健康管理专项促进行动的试点经验,可能向更多慢病、特病推广经验。
第八,辩证看待“肿瘤基因检测对绝大多数人并非必需”。医保与多层次医疗保障、创新支付等合作,应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医防协同。
第九,医联体一共提支付方式不再停留于分盘子,进阶到个案病例管理或支付方式衔接,甚至穿透支付方式,以跨服务机构的整合式服务来运行医保支付方式。
第十,个账改革的家庭共济等,与家庭医生签约的场景做好结合。
十一,督促卫健部门避免大医院盲目兴建分院,利用好存量资源。在基层层面,防范医疗资源过度、低效扩张。
十二,督促卫健部门及时发现大医院的大企业病,引导大小医院之间有可能突破院墙,做基于禀赋、效率差异的分工合作。
十三,对具有健康管理内涵的医疗服务价格及时优先予以适度调整。
十四,做好政策与医疗服务能力宣传,以北京为例,基层首诊制运行情况与成效要加强宣传。一些精细化管理服务措施要加强知晓率。
十五,有意识地引导第三方检测、消费医疗检测等走向基层医疗机构,同时在大医院针对不合理现象开展多部门联合清理整治。
十六,规财方面,发布大小医院就医费用监测情况,请参保者做好选择。同时,医疗质量评价及案例曝光方面要一视同仁,做好运行。
十七,辩证地,无论大小医院,都要管用高效、高质量运行。分级诊疗的初心不在于做表面,在于发挥资源,实现效率。
十八,做好基金监管、患者评价等配套措施。
十九,做好智慧医保、互联网医疗+医疗等新业态服务工具发展。
二十,探索基层医疗机构+社会药房+配送服务的合作模式。
廿一,做好检查结果互认、公立医院体检服务下沉等工作。
廿二,会同卫健部门,做好上级医院医生多点执业、下沉轮岗的规划运行。
廿三,做好家庭医生团队1+N的探索。
廿四,做好药师服务在基层医疗机构、居家医疗场景的应用。
廿五,做好院前急救、医疗救援工作体系(主要在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做好健康档案,全科全病程信息积累。
廿六,将30天再入院等医疗质量考核任务的实现,引入基层医疗机构的分工。
廿七,做实首诊责任制,转诊转回的全流程管理。
感谢张老师对本文的启发。
作者:潇潇破碎 时间:2023-05-29 17:39:20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15711478394 时间:2023-05-29 17:24:3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lengxue 时间:2023-05-29 16:56:35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医美现象 时间:2023-05-29 16:48:2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15711478394 时间:2023-05-29 15:25:1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15711478394 时间:2023-05-29 10:15:51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