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餐直降近5000元
民营口腔机构掀起“降价潮”
受国家集采政策影响,民营口腔医疗机构的“种植牙定价”都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
近日,新京报一篇题为《民营口腔机构掀起种植牙“降价潮”》的报道,揭幕了这场变化的一角。
据报道,在4月20日北京市种植牙收费综合治理全面落地之前,多家民营连锁口腔机构就已经开始了“集采价”的种植牙促销:
在65岁—74岁老人经常光顾的菜市场附近,基本上都能看见周边口腔医院的宣传摊位。其宣传中,包括 “车接车送”“集采种植牙”等广告语,一颗种植牙的价格,也从曾经的低至5000多元,降到3000元。
采用高端种植体品牌士卓曼(ITI)的民营医疗机构,2022年2月该种植体的打包价格在1.1万元,2023年4月相同产品的打包活动价格已经降至7580元,费用包含种植体、牙冠、植入费等。
麦植口腔的口腔种植活动价格单中,使用ITI非亲水种植体的套餐价格为7900元左右,原价则为12800元,套餐价格直降4900元,降价幅度超过38%。
新京报记者还发现,LD、奥齿泰、BEGO等品牌的植体的价格均有所降低,种植牙套餐的降价幅度在15%—40%之间。
对于民营口腔机构先于公立医院降价的原因,有民营医院工作人员解释道:“集采使供应商进行了统一的价格下放,这对我们来说也不是坏事,只是公立医院本来就不缺患者,现在集采使公立医院种植牙的费用降低很多,我们民营机构就要先把价格压低,再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患者才会到这里就诊。”
然而,北京市民营医疗机构的自发性压价可能只是一个开始。
今年1月,口腔种植体系统集中带量采购在四川开标,在国家医保局指导和协调下,四川省医保局牵头形成口腔种植体系统省际采购联盟,全国各省份均积极参加。拟中选产品平均中选价格降至900余元,与集采前中位采购价相比,平均降幅55%。
期间,有1.4万家民营医疗机构积极响应参加,占本次参加集采医疗机构总数的80%。
而本次种植体集采结果及竞价后的牙冠挂网价格,将于2023年3月下旬到4月中旬在各省陆续落地实施。
据了解,4月20日,除了北京市外,口腔种植体集采和牙冠挂网价格也将在深圳全面落地执行。
也就是说,随着政策推进,越来越多省市地区都会投身于这场降价大潮之中。
虽然医保局面向民营医疗机构的规定是“口腔种植价格实行市场调节,允许民营医疗机构在种植体中选价格基础上加成一定比例。倡导民营医疗机构加价适度,实现患者利益和医疗机构发展的共赢。”
但众多民营医院的实际选择,依旧是先把价格压低,至少要和公立医院差不多,或者更低。
此外,一些消息显示,不仅仅是种植牙,部分地区的“正畸”也开始进行竞价挂网, 要求民营医院参与。口腔医疗机构的定价竞争或许还会更加激烈。
热议“价格战”,民营医疗
正身处“没有硝烟的战场”
事实上,不止是民营口腔医疗机构,民营医疗领域,眼科、医美等众多赛道其实一直都在打“价格战”。
与口腔的遭遇类似,2022年10月,河北省医保局率先放出放出眼科里的新兴、高利润产品角膜塑形镜(OK镜)的集采信息,随后又有福建省三明市跟进集采。一时间,中小型眼科诊所惊魂不定。
医美这一边,有群友表示,医美市场不断扩容,医美机构数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求美者“货比八家”。医美项目同质化问题,还有服务创新的难点及满意度问题,就像是悬在机构运营者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有时候为了提升用户留存,搞促销、搞项目赠送等低价引流,实属是无奈之举。
关于促销降价,民营医疗行业内部也一直存在争议。
觉得不应该降价的人,认为降价是让产品服务掉价。价格太低可能加剧患者对这个门诊的不信任感,认为这个门诊廉价,同时还会拉低同行的收费标准。
现今医学技术学费高,医疗器械贵,除了一些主打高端旗号的医疗机构,大多数民营医疗机构依旧走着平价路线,利润并不高,降价苦了自己,害了对手,伤了老客户的感情,还给新客户虚构了“便宜”的乌托邦。一旦降价,再涨价就会带来更大的流失。
也有医疗自媒体直言“别去做薄利多销这种美梦”,还不如 把精力放在产品技术、体验、环境、私域流量打造上,舍弃一部分低价引流,留住老客户才更容易实现口碑转介。
觉得可以降价的人,认为客户追求的就是物美价廉,公立医院集采降价大趋势下,民营医院与此竞争,首先要把医疗成本降下来,再把服务质量提上去,让患者真正从自费诊疗中受惠。
“老带新”的力量是有限的,降价开源,扩大医院影响力,是在市场形势之下,非常现实的做法,只要你不恶意竞争,合理做“减法”,又有比较稳定的服务质量,那依旧可以为未来业绩提升做“加法”。
一名口腔领域的从业者表示,高额利润面前,考验的是医生,保的是商品的剩余价值,买单的却是患者,是向患者转嫁成本压力。公立医院定价降低,患者看了新闻之后,是会直接问你“为什么咱们医院不降价?”的。
“降价潮”下
依旧有不能踩的坑
在新京报的报道中,还有个值得注意的点是,4月14日,记者走访多家民营口腔医疗机构后发现,大部分的民营口腔机构均以“种植体+基台+牙冠”的形式进行打包收费,并表示不额外加收医疗费。
仅有一家民营机构对记者表示,在监管部门要求下,其收费形式较为透明,以医疗服务费、种植体和牙冠三部分构成。
而一些口腔医疗机构的“不额外加收费用”“种植牙集采价”“进口种植系统”等宣传背后,隐含了诸多可能产生的“专家费”“国产+进口,换为全进口”“骨粉、骨膜”加费。
也就是说,媒体是在质疑口腔医院降价后收费不透明的隐忧。
此外,我们认为,医疗产品即便降价,也有3个绝对不能踩的坑。
一、不能为了降价,将服务产品“凑合着上”。
降价是种竞争的手段,但为了降价而去降价,就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被免费吸引来的人,也会对质量“吹毛求疵”,劣质服务带来的恶评,会像滚雪球一样,在社交媒体上越滚越大。
二、没有线上线下的布局和渠道优势,谨慎全线降价。
观察很多比较成功的连锁医疗机构,他们的VIP服务,还有王牌医疗产品,其实是很少搞促销的,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种锚定效应,是在告诉患者,我们可以提供这样高档有品质的诊疗服务,拉高患者的预期。而拿去引流的,是一些消费属性强、手术风险低的基础性服务。但即便是基础服务,也要考虑成本,没有渠道优势,降价后给经营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更为显著的。
三、降价不能太频繁。
降价活动,第一有时间成本和沟通成本,从策划到全院的执行,包括宣传广告的更新,都需要耗费大量精力 。前后宣传时间、项目不一致,甚至还有可能涉嫌广告违法。
第二,总是进行降价活动,会让客户产生惰性, 觉得反正会打折,什么时候来都可以,消费医疗存量市场,也给了客户更多挑选其他品牌的时间。
来源:民营院长俱乐部
本文由(齐厄)转载自:网址https://mp.weixin.qq.com/s/qwPOS34RX4dZye_9XNWIQw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5-03 17:16:52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宋红现 时间:2025-04-30 17:10:1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4-30 16:58:39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4-30 15:36:5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何嘉焜 时间:2025-04-30 11:04:3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曾思远 时间:2025-04-30 09:55:47 文章来源: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