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要坚持医保筹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这是建设高质量、可持续医保制度的必由之路。
二是应逐步全面落实医保缴费与参保者收入水平挂钩,这是实现医保筹资公平的普遍准则。
三是继续推进参与主体筹资责任的均衡分担,这是确保制度理性发展的客观要求。
四是积极探索筹资标准动态调整方式,逐步实现费率的科学动态调整。
笔者感触:
坚持医保筹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当前一段时间,巩固医保筹资的主旋律、窗口期,具有经济学意义。问题是在医保基金整体结余背景下,多收与多花之间至少要有一道闸门。形象点说,多收好比春种,多花好比秋收。应该是春种秋收,而不是春种春收,也不是秋种秋收。有人说,为什么不能是秋种秋收?因为坚持医保筹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目前是一个窗口期。
目前,居民医保筹资仍保持逐年增长,职工医保筹资视具体运行情况有浮动调整。其中应该有拉近两项制度筹资差距的努力。再次强调应在多收与多花之间至少要有一道闸门,做到对筹资端、待遇支付端的两端保护。
逐步全面落实医保缴费与参保者收入水平挂钩:从宏观落到中观层面,具有很强的管理学意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至少缓解。这里有一个辩证,高收入者缴费多,甚至多很多,是一个需要缓解的问题,还是一个需要强化的设计?从全体参保者口径看,是医保缴费水平整体浮动,还是分类设计并付诸实施?是建立分档,还是采取一定比例?调收费还是调补贴?
推进参与主体筹资责任的均衡分担:确保制度理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经济学意义。多收、多补贴与多花之间至少要有一道闸门。做到对筹资端、待遇支付端的两端保护。避免福利刚性的快速上升和不可逆转态势。向筹资的存量结构要效率,向筹资的增量支付要质量。在供给侧、需求侧改革两个对接的方面上,均有所建树。兼顾适应需求与坚决坚持的发展逻辑。
探索筹资标准动态调整方式:具有很强的管理意义。特别是基于统筹区单位、基于合理提高筹资层次,现在已有比较常态的探索实践。有一个医改背景需要重视:一方面,医保长期常态推进异地就医结算;另一方面,卫健医疗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倡导属地就医、分级诊疗、远程问诊等。两者中和的结果是:待遇支付的地理半径在扩大,但不鼓励无节制扩大,形成区域近似。
总的来说,为什么将医保筹资机制改革时刻挂记在心?
第一,医保筹资是精算核心,包括规划财务和政策法规,偏向会计处理的方面。承载着待遇支付的业务精算传导过来的结果及要求。
第二,医保筹资,如果由商保视角来类比,是妥妥的保险端的前台。商保视角认为这是最重要的,医保虽然超脱出来,也要盘算现在医保筹资到底有没有问题,问题在哪里,问题是大还是小。
第三,医保筹资要做好,仍由商保视角来审视,不仅是医保筹资本身工作要服务好,还必须是医保待遇支付等工作服务要体验好、有获得感。
第四,医保筹资和待遇调整相衔接,政策上是这样。实施中,医保筹资主要和待遇支付相衔接。这是一体的一个链条,医保筹资做好规划、准备,有利于更好地对接利用待遇支付改革的成果。
第五,医保筹资有一些相矛盾的现象:一方面,富裕的打工人缴费高,且强制缴费;另一方面,贫困的居住者缴费低,且怠于参保。这些极端问题是限制整体发展的阻碍,能采取一刀切除么?绝不可以。
第六,医保筹资大概率继续面对上一条的矛盾想象。细看缴费的逻辑内涵:有时像费,有时像税。大趋势是由费向税,对现实的妥协是仍采取“费”。与当前的经济社会情况不无关系:经济方面,人群间收入差距较大。社会方面,强调一个也不落下。
感谢华颍老师对本文的启发。
作者:诸任之 时间:2023-09-23 16:52:35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3-09-23 16:49:0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3-09-23 16:48:3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3-09-22 17:51:51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陈昕禹 时间:2023-09-22 17:48:50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3-09-22 17:22:12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