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8年首次国家集中带量采购以来,恒瑞的仿制药有35个品种进入集采,中选了22个品种,中选价平均降幅 74.5%。第五批国家集采自2021年9月陆续执行后,恒瑞的八个仿制药品种2022年上半年销售收入2.5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了17.6 亿元,同比下滑88%。
至于创新药,2022年执行新的医保谈判价格后,恒瑞医药测算过,这部分的医保销售价格平均下降33%。加之新冠疫情反复、产品准入难,创新药“叫好不叫座”,收入增长较慢。个别的创新药由于价格降幅较大,2022年上半年销售金额环比还下降了。
笔者感触:
第一,恒瑞作为一哥,尚且有踉跄。对产品管线天生偏科的中小药企来说,事情更难办、报表更难看。集采先打哪里、重点打哪里,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的、不可回避的命题。
第二,要么先打恒瑞、扬子江、齐鲁、科伦、石药、华海这些比较大户们引以为傲管线,已经打了。打头部有点“先擒王”“劝同党”的意思,且打头部总比打尾部要合情合理些。
第三,打头部不是唯一的逻辑。一方面是集采扩围,另一方面是化药一致性评价受到全行业的热捧。对中小药企牵头在做的、明显具有不正之风、腾笼换鸟空间的管线也重点推荐。
第四,甚至对集采火力已经覆盖,但从集采执行看到典型漏洞的,也应考虑“回头看”“扩剂型”,使已经集采的品种转到业态新逻辑上,维护集采的严肃严格,这是为维护集采。
第五,集采使具体品规的价格降下来,但业态逻辑没有完全转变。集采使产品渗透立竿见影,但使产品销售、使用的真实世界行为还没有完全转变。这可能需要时间,也需要信心。
第六,集采、医保谈判使恒瑞报表受伤。医保部门可能要关注一下药企的“关停并转”:有的可能去做代理,有的可能去做生产,有的可能去做研发。存在即合理,不合理不存在。
感谢财经大健康平台对本文的启发。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5-03 17:16:52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宋红现 时间:2025-04-30 17:10:1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4-30 16:58:39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4-30 15:36:5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何嘉焜 时间:2025-04-30 11:04:3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曾思远 时间:2025-04-30 09:55:47 文章来源: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