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受国家医保局委托,2021年开展《晚期肿瘤患者“医养结合”模式支付方式改革研究》试点工作,并在2023年启动六家医养结合机构,探索晚期肿瘤患者的临终姑息治疗模式。
“如果肿瘤患者在临终前三个月选择姑息治疗,可节约医疗费用51%,家庭负担也降低不少。”
至今,全国已开展安宁疗护科的医疗卫生机构超过1000个。
2021年这一群体人均住院费超过17万元,医保报销近10万元后,个人仍需负担7.9万元。2020年湖北省肿瘤发病人群的医保基金支出占比达20%。
高昂的治疗费用,大部分是在患者临终前投入的。在整个病程治疗中,肿瘤患者五年内医药费用46%的钱花在临终前六个月,如在重症监护室(ICU)的平均住院天数为5.8天,日均住院费用高达1.2万元。
笔者感触:
第一,从初心和动机讲,医保基金总体够用,医保部门为了促进医保支付管用高效,在积极推进各方面改革。但在晚期肿瘤患者“医养结合”模式支付方式这个题上,初心想做好事,很容易办糟糕。因为涉及到生命伦理,太过敏感。医保改革自信心有可能坏事。
第二,从知识和能力看,医保部门看安宁疗护、支持性治疗、终末期医疗护理的价值方向没有错。但是目前大环境(包括供需认知、行为的现状)不是很落实这种新理念。就算效果实,但文化虚,一样会影响具体实施成色,且带来舆论风险。好心办坏事容易发生。
第三,从立场和职能看,我们知道的、理解的,太少了。我们不知道的、不能理解的,占多数。你以为、我以为、他以为,这是构成很复杂的争论。研究或者报道这个敏感话题,不适合先从钱入手,虽然钱对各方很实在。起因在钱,不全在钱,客观看并不缺钱。
第四,客观看并不缺钱?是的。如果不做这些研究、报道,客观上,没有天下大乱。晚期肿瘤患者把积蓄用于积极治疗还是选择姑息治疗,确实是个人选择。惹上生命伦理的官司,医保部门、医保工作受不起这个标签。特别是干涉到正常医疗行为的时候难解释。
第五,重症监护室(ICU)收费贵、治疗终局很差。其中有不合理问题,也有一定合理性。既不能文过饰非、见乱放任,也要实事求是、换位思考。省钱是第二位乃至第三位的,改善参保者获得实际待遇的总效率总效益才是正道。而姑息治疗易被误解为:取巧。
感谢财经大健康平台对本文的启发。
笔者按:
这事本身是有建设性可以摸索的,但上来就是讲钱钱钱,讲医保怎样省钱,未免太露骨。往严重了说,是侵犯了生命权吗?小步快走,不是不走,大步流星,肯定栽头。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5-03 17:16:52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宋红现 时间:2025-04-30 17:10:1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4-30 16:58:39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4-30 15:36:5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何嘉焜 时间:2025-04-30 11:04:3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曾思远 时间:2025-04-30 09:55:47 文章来源: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