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感触:
第一,长期护理保险对安宁疗护业务服务的合理支付预期,避无可避。是逃不开的。而由医保支付方式为晚期肿瘤患者“医养结合”模式等单独开辟支付方式、支付范围、支付待遇,则显得有些膨胀、表面。
第二,长期护理保险对安宁疗护业务服务的合理支付预期,应重视医疗护理、生活照顾方面的支付标准、支付范围、支付待遇。发挥长期护理保险比基本医保制度的优势,比如做法相对灵活、范围更加广泛。
第三,长期护理保险并不局限为长期护理服务(半失能、失能患者需要)支付,并不局限于失能评估标准,还在于参保者的喘息服务需要、安宁疗护需要、居家终老需要,等等。叫长期很容易引起人们误解。
第四,终末期治疗护理,给予或选择多少程度的治疗?支付或收取多少水平的费用?是世界难题。这比医改难多了。医改的很多问题都是择期问题,对普通社会公民来说不痛不痒,改对了改错了,都有余地。
第五,晚期肿瘤患者“医养结合”医保支付方式可能招致参保者在待遇享受时山呼海啸的批评反对。理性做法是:给予社会保障的资金资源支持,对医疗护理服务行为、结果进行必要干预,多渠道用户宣教。
第六,终末期治疗护理对应的支付方式,委实是微观问题,而非宏观问题。目前不适宜推出顶层政策、举措。而更适合“自下而上”、局地探索。使大家逐步适应地接受新理念、新产业、新事业、新行业等。
第七,三明医改、药耗集采、支付改革,它们共同特点是从顶层政策输出大逻辑,给局地探索很多自由度也不容易出乱子,这就好比试管婴儿、读书考试,是可以行得通的。而本文讨论的话题则没那么轻松。
第八,当前,医保制度运行在健康中国倡议下,再怎么努力,也必须承认是以治疗为中心的偏向阶段。从医保支付方式做本文讨论的这件事,存在名正言顺的纠葛。医保主要精力还是在医改进程中专心医病。
感谢财经大健康平台对本文的启发。
笔者按:
把医改下的各种本来问题视为病人,医保主要精力都在医改进程中专心医病。集采就像用药,注意对症、剂量安全,主要治疗医改下的各种本来问题上的慢病、传染病、重大疾病;而支付方式改革就像内科、化疗;基金监管改革就像外科、放疗。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5-03 17:16:52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宋红现 时间:2025-04-30 17:10:1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4-30 16:58:39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4-30 15:36:5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何嘉焜 时间:2025-04-30 11:04:3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曾思远 时间:2025-04-30 09:55:47 文章来源: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