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焜哥。
焜哥最近经过一条美食老街,发现紧邻的店铺都很泾渭分明。
延续十年的老店,两年一换的网红店,各有特色的自我展示。
老店招牌在光阴和油烟的侵蚀下,特有烟火。
新店招牌在灯光和鲜明的色调中,很是夺目。
不过,不知是巧合,还是宿命。
新店基本两年换一个招牌,换一种菜式。
之前是火锅,现在可能是烧烤,以后也许是家常菜。
就不知是换了经营方向,还是连老板也都更换。
从前,医美只有网黑。
焜哥在医美为什么招黑中已做过分享。
医美,虽然是很早进入网络,但只为拓展。
那个时候医美很简单,一手交钱,一手交流量。
买的人多,就竞价。
真正有网络、网红意识,还是得益于后来的微博时代。
北京那个雨夜让杜蕾斯爆火,也给了很多行业另外的思考。
在网络商业化的另一种可能。
只不过此时的医美都是自发的使用,一切充满随机性。
在微博上的机构,更多可能是无心之举,都没想到无心插柳能柳成荫。
当时的医美微博机构,也相当于网红机构的前身。
医美机构开始大举进军网络,尝试把自己做成网红,看是一夜之间的事。
其实却是一段历时几年的演化。
从微博、微信公号、抖音、红书都能寻找其中脉络。
可以说,从有网红咖啡店、网红服装店、网红餐饮店开始,就有医美想做网红机构的尝试。
只是那时都在摸索,所以就产生很多意外。
有的意外是失落,有的意外是惊喜。
有的机构,费尽心思,花了大量财力物力人力,但最后还是竹篮打水。
有的机构,临时起意,可能就是部门员工一次小小活动,反而却一夜爆火。
这个时候大机构都很无奈,因为再不能凭借体量去保持领先。
小机构却很野望,因为可以坐上同一张牌桌,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这种野望伴随牌照的放开,也让医美赛道多了很多小,但很野心的机构。
这个时候,不少其它行业网红自身也是医美用户,也纷纷想进入医美赛道。
即使不是医美用户的网红,也会因为其自身影响,会被很多人试做重点合作对象。
衡量的核心,就是她们是否有足够的私域影响力。
其中有美妆网红,也有服装网红,当然还有重点的是医生,特别医美医生网红。
这也是一些医美网红机构初期打造的雏形和方向。
随着其它行业网红店的成熟打造,医美仿佛发现网红机构打造的密码公式。
最广为流传的就是:5000篇红书笔记+2000篇知乎问答+头部主播。
医美对此的理解也很简单,铺量。
但因为大多数医美机构都缺乏内容力,简单的铺量持续一段时间后,引起平台的出手。
当然平台更多可能是以此为借口提醒,提醒在场地上记得交场地费。
在多次博弈后,医美机构也找到网红机构的打造秘诀。
那就是直接用大量的达人探店,达人笔记去累积。
背后逻辑很简单,机构内容力不行,平台需要内容,内容创作者需要变现。
那就是直接雇佣内容创作者去合作。
这样也确实出现一些新兴的网红机构。
这些机构依托于红书、抖音也着实吃到红利。
但这部分红利就像是高档商场门口的临时地摊。
只要没交费终会被商场想办法赶走。
商场为什么赶?
他就是靠收租赚钱,不交钱还抢客量,以后谁租柜台?
当平台开始限制输出后。
医美的网红机构发现一种尴尬。
网红是网红,机构是机构,一切又回到原点。
但是这种尴尬对于网红却是一个机会。
因为网红还是网红。
网红发现依旧可以依据影响力去和医美机构合作。
去导入流量,去赚取佣金。
事实上,在确保有交付的方案中,分佣永远比佣金更赚。
当然前提是对方案的结果,可衡量,可认可,可明确。
在满足以上结果后,还有网红发现,除了分佣,她还能要佣金,还能要入驻费。
像极家乐福当初对供货商的方案。
要进场费,要提点费,还要广告费。
当然,也是现在平台正在做的事。
比如美团、阿里、抖音等等。
但里面的弊病是,网红不对机构死活负责,也很难对实际交付负责。
在没有制约之下,网红当然只为自己利益负责。
所以就肯定会要求更多利益,同时要求机构更低价格。
而一些机构,或在幻想自己能成为网红机构。
或是自己经营压力艰巨。
或是真的对行业不太熟悉。
或是自己要用数据报表让别人埋单。
最终还是选择签下城下之盟。
于是,再苛刻的条件也有机构愿意签。
再苛刻的要求也有网红敢去提。
所以因此而来的爆雷也是必然。
这一切看是偶尔,其实也是必然。
因为背后核心只有一个事实:
医美只有网红,没有网红机构。
其底层逻辑焜哥在医美营销,个人向左赌,机构向右博已做解析。
在这里在做一个常识强调,也是焜哥在很多文章一再重复的观点:
人只会对人感兴趣。
什么意思?
就是让人记住只有人。
猫猫狗狗被记住,是因为被当做人。
品牌亦是如此,被人记住也只会因为把品牌视同为人。
所以,网红天然更容易被人记住。
这也是一些渠道医美,渠道医美人更适应当下时代的原因。
因为渠道医美一直是以人为核心去拓展,去发展业务。
当下成功的渠道医美,也是通过个体网红化去完成组织的成功。
这也是当下很多机构无法网红化的原因。
因为他们都很难品牌化。
在很多医美机构品牌化的过程中,经常进行频繁的重新定义。
慢则三年,快则一年,品牌都再重新定义,重新出发,重新开始。
这换到一个人身上,一两年换一次性格,那在大众认知里不是精神分裂吗?
这样一个人即使正常,也很难交到一个朋友。
更何况需要先天拟人的品牌呢?
实际,任何行业里网红公司都很难持续。
除非她从网红变成品牌。
但网红却很容易发展,因为这就是她个人的品牌。
这也是焜哥一再对医美人,医美机构给的建议。
凡医美人和医美机构,都建议做品牌。
只是对医美机构,做品牌就自然能做号。
而对医美人,做号就自然是做品牌。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4-30 11:09:05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张民 时间:2025-04-28 17:42:46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4-28 16:18:16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黎汉军 时间:2025-04-27 17:40:4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张磊 时间:2025-04-27 11:31:4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刘牧樵 时间:2025-04-25 14:03:45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