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集团这个概念来源于西方。
是一种起源于欧美国家的医生执业方式。
我国开始有医生集团这个概念是起于2013年张强离开公立医院。
于2014年创立全国首家医生集团,被称为“国内医生集团第一人”。
我最开始离开体制,也是受到了医生集团这一概念的影响。
自从有了这个概念以后,医生集团就在国内狂野的生长。
截至目前,我国以“医生集团”为名称注册的企业数量已超2000家了。
还有更多是以各种健康管理公司为名义开展工作的医生集团。
保守估计全国目前大大小小的医生集团数量,超过1万家。
知识分子群体是不要轻易去点燃他们的。
特别是在追求自由这个方向。
做为医生集团的医生,可以同时在多机构学习和工作。
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擅长做的专科。
然后可以做一个纯粹的医生,拿最阳光的一份收入。
可以组建自己的团队,去赋能那些需要赋能的医疗机构。
去帮助更多的机构,让更多的老百姓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当时想想是多美好的事情啊。
十年如刹那一瞬间啊。
回想这些年医生集团的发展。
用四个字来形容吧:艰难险阻。
或许国内目前还没有这样新生事物生长的土壤吧。
我所了解到的大大小小的医生集团。
跑出来的真的屈指可数,凤毛麟角了。
要么转型重资产搞机构,要么解体各自单干,要么回流体制内,要么销声匿迹。
多少同行撒了一腔热血,换回来无数血和泪的教训。
能从体制内出来做医生集团的。
一定是体制内有真材实料的高手。
是能解决问题的专家,而不是PPT专家。
中医相对容易,一两个人就能操作。
有效疗了,就会口口相传,慢慢积累病源。
西医就复杂很多,受制于医院的平台,其它的配套团队。
除了口腔,眼科等相对小众的专科,操作比较检查。
其它专科对医院平台和其配套人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的。
可以讲,要找到这样合适的平台,又找到那么开明的老板。
在国内现在这样的民营医院环境内,几乎不太可能。
我目前看到的非常少,几乎都是独家雇佣型的。
除非是花瓶型的专家,会在不同的医院挂自己的牌坐诊。
还有就是体制内的专家,在民营挂工作室的牌引流患者。
想在不同的地方,别人给你提供平台,病源和配套服务。
然后你就提供个技术服务赚钱,这是反人性的,走不通。
现在正是医疗改革,特别是医保支付改革强力推进期。
医疗行业又面临着长期的反腐败过程。
在体制内做医生,做专家医生的性价比开始直线下降。
中青年体制内医生,更是被内卷到怀疑人生。
医疗行业体制内的人员,思维活跃的,又开始了新的一轮往外看机会了。
医生集团的风口期,再次来临。
人生就是这样的。
不断的跟随环境的变化去调整。
思危,思退,思变。
是永恒的主题。
毕竟适者生存嘛。
我认为,医生集团算是一个方向。
从发展的形态上来说。
我更看好体制内外混合制医生集团。
毕竟医疗行业,绝大数的资源都在体制内。
体制内的医生和体制外的医生紧密结合,用体制内背书,反哺体制外的团队。
可以是以下路径:
1、可以轻资产,给民营医院的学科赋能,做帮扶,只能算是一份兼职,赚点外快。
当然在这个过程,也可以算是更深入了解民营医院的缓冲时间。
不建议做基层公立医院的赋能,国家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而且公立医院的领导更换得很快,每个领导想法不一样,医疗的学科建设是一个很慢的过程。
这种模式更适合民营医院,更有可能实实在在的把学科做起来。
获得成就感的同时,还拿到长久的收益。
2、重资产和资本结合,做专科民营医院。
现在活跃的医生集团,做得比较好的,普遍都是这种模式。
这种模式有可能拿到股份,掌握一部分生产资料。拿到全部或者部分经营管理权。
更容易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理念来做医疗。
现在很多这类医生集团的创始人,都已经财务自由了。
医生集团的成员,也普遍有个好的收入和成长空间。
未来已来,禁锢医生在体制内的政策在松动。
医生的又一波创业潮正在萌芽。
医生集团这个新物种,有很大的机会。
在泡沫破灭后,在前人踏出的征途上。
又将迎来一波大发展的风口。
作者:破茧成群
来源:体制外行医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3-12-02 20:39:55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3-12-02 20:32:5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何嘉焜 时间:2023-12-02 20:25:0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3-12-01 17:57:0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3-12-01 17:12:5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3-12-01 11:19:09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