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明显地感觉到,医疗人是真的越来越焦虑了。
很多人感觉前途渺茫啊。
体力和脑力的双重压力,打击和折磨。
让医生这个群体苦不堪言。
还有这几年国家医保局成立后,支付方式的猛烈改革。
导致那些依赖医保支付的学科,收入更是直线下降。
真不是大家不努力啊。
看看上海这位专家回应李佳琦的话。
现在做医生,不光是要无休止地看病那么简单了。
是价格管制下,支付管制下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是一不小心,病给人看好了,自己的钱却被扣掉了。
不躺平还能怎么办?
要么违规让病人自费买各种药品和耗材,然后接受病人家属内心的诅咒。
要么费用到点就让病人出院,找下家医院继续把没看好病看好。
要么只能躺平说,我吃不消看,你到别处去看吧。
制度引人向善。
同样,制度让人邪恶。
今天和一个学弟、一个学妹两个聊天。
学弟说,我早就从以前毕业的师兄那里了解到。
现在一线二线城市大三甲的医生,顶着985,211博士和硕士的头衔,过的是非正常人的生活。
大部分人到了30岁的而立之年,甚至是35岁的年纪。
如果没有父母的资助的话。
是不可能在这些三甲医院的体系里,过上正常的买房,结婚,生子的生活的。
这跟其它学科的985,211硕博有本质的区别。
我那时以为自己机灵,特意找了一个四线城市的三甲医院上班。
结果发现,科研压力差不多不说,一样没有博士学位,没有文章和课题,永远不可能升高级职称。
临床的压力,也是一线二线城市三甲医院的两倍以上。
因为是当地最好的医院,那病人实在太多,夜班一个接一个。
医院为了控制成本,人员也不愿意多配,实在是要干不动了。
一线二线城市三甲,还有大量的规培生,研究生帮忙干临床的活。
我们这样的医院,根本找不出几个这样的廉价劳动力。
所有的活都是我们这种外地没关系的一线医生的。
师妹说道,我在一个二线城市的街道卫生服务中心。
现在干的多是预防保健的事情,事多而且杂,经常加班加点。
最近财政情况也不好,收入下降了1/3,以前的各种福利和补贴,现在都取消了。
最坑的就是晋升了,我们这样的卫生服务中心,升中级职称,居然要发SCI文章。
实在是没名额了,去年给了7个中级职称的名额,我们单位30多个人去抢。
高级职称,想都别想了。平时每年可能分不到1个了。
等我过两年升职称的时候,估计比现在还要惨了。
师妹问我,师兄,怎么办啊?
我说,你还是躺平吧。
当一个职业,上升的通道越来越窄,越来越难的时候。
当这个职业的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到一定的时候。
这个行业的大变革就不远了。
与其无效挣扎,不如顺势躺平,静等变革。
我当年从三甲医院,果断地润出来。
也是因为发现这个游戏可能不对,游戏规则的设计者们,早就给我们设计好了。
我就算穷极我一生的能量,疯狂的去卷,也就小概率卷成一个主任医师,或者这个科室的科主任就算是到头了。
成了科主任,能财务自由吗?能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吗?能提前退休吗?
我看都很难。
提前进去踩裁缝机,或者提前病退的可能性倒很大。
所以我视野向外,追寻外面的机会,然后找到机会就从体制内OUT了。
近七年的体制外漂泊生涯,做过民营医疗机构几乎所有的医疗,经营和管理的岗位。
说实话,民营医院是真的难,但做医生不难,比体制内更轻松、更愉快。
这些年,看到了不同的风景,结识了各种各样的人,领悟到了很多的人生道理。
这么闹腾下去,有没有可能财务自由,提前退休?
我看大概率是会实现。
昨晚重新看印度神片《三傻大闹宝莱坞》,让我收获颇丰。
不要逼自己做那些不喜欢,不擅长的事情。
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大胆地去吧,活出你自己。
所以,各位同行,躺平还是继续卷,我想你应该有自己的答案了。
作者:破茧成群
来源:体制外行医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5-03 17:16:52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宋红现 时间:2025-04-30 17:10:1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4-30 16:58:39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4-30 15:36:5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何嘉焜 时间:2025-04-30 11:04:3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曾思远 时间:2025-04-30 09:55:47 文章来源:转载